首页 理论教育 鼻出血救护程序

鼻出血救护程序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论任何原因,凡血液从鼻部黏膜流出均称为鼻出血。它是许多局部或全身疾病的症状之一,故又可称症状性或继发性鼻出血,为耳鼻喉科常见急症。鼻出血应在最短时间内确定出血部位,判明出血原因,给予有效治疗。局部疾患引起的鼻出血,多限于一侧鼻腔,而全身疾病引起者,可能两侧鼻腔内交替或同时出血。

一、概述

不论任何原因,凡血液从鼻部黏膜流出均称为鼻出血。它是许多局部或全身疾病的症状之一,故又可称症状性或继发性鼻出血,为耳鼻喉科常见急症。鼻腔血管较表浅,尤以鼻中隔处黏膜下组织较薄,血管一旦受损,不易收缩至黏膜下层,因而即使是轻微的损伤常会引起较多出血。出血部位因年龄而异,儿童和青年多在鼻中隔前下方的Little区,中年以后以鼻顶和下鼻道后端近鼻咽处易出血。

二、病情判断

(一)病因

1.局部原因 外伤、气压性损伤、鼻中隔偏曲、炎症、肿瘤、鼻腔异物等。

2.全身原因

(1)血液疾病引起凝血机制障碍而致出血。

(2)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鼻白喉、麻疹等因高热致鼻黏膜充血、干燥而出血。

(3)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动脉压、静脉压增高而致出血。

(4)维生素C、维生素K等缺乏而致出血。

(5)药物中毒影响造血系统的功能而致出血。

(6)内分泌失调等其他疾病。

(二)病史

鼻出血应在最短时间内确定出血部位,判明出血原因,给予有效治疗。有些病因不明者,需在止血之后,再探查其原因。在询问病史时应迅速问清哪一侧先出血、出血时的情况、过去发生过鼻出血否、此次出血有无自觉原因,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局部和全身检查。

(三)症状与体征

出血可发生在鼻腔的任何部位,但以鼻中隔前下区最为多见,有时可见喷射性或搏动性小动脉出血。鼻腔后部出血常迅速流入咽部,可表现为吐血、咯血。局部疾患引起的鼻出血,多限于一侧鼻腔,而全身疾病引起者,可能两侧鼻腔内交替或同时出血。出血严重者可导致失血性休克。

(四)特殊检查与实验室检查

鼻内镜、纤维鼻咽镜检查。

三、急救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平卧或半卧位,及时清除口鼻咽部的血液,解除呼吸道梗阻。

2.积极抗休克。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出血情况,对出血较多甚而有休克表现者,应先行抗休克治疗,如给予输血、补液等措施。

3.局部止血

(1)压迫法:填塞压迫,此法是利用填塞物填塞鼻腔,压迫出血部位,使破裂的血管形成血栓而达到止血目的,包括鼻腔填塞法和后鼻孔填塞法。

(2)收敛法:用浸以1%~2%盐酸麻黄碱(麻黄素)液或0.1%肾上腺素液的棉片填入鼻腔内止血,然后寻找出血点。

(3)烧灼法:化学药物烧灼法、高频电刀烧灼法,适用于鼻腔前部出血。

(4)黏膜下注射法:将局部麻醉药或硬化剂注射于出血黏膜下,压迫破裂血管止血。

(5)冷冻止血法。

(6)手术止血法。

4.反复鼻腔填塞时间较长者,应加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5.适当应用止血药,如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氨基己酸、酚磺乙胺(止血敏)等。

6.寻找出血病因,进行病因治疗。

四、救护要点

1.建立静脉通道,积极抗休克。当患者出血严重、失血过多,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等休克前期症状时,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进行输血、输液,抗休克抢救与止血应同步进行。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给予半卧位或平卧低头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按时测量血压,注意观察有无继续再出血。如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胸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医师进行抢救处理。

3.准备止血用的器械、药品、敷料、曲颈灯、氧气、吸引器等物品。

4.如出血不严重,则应安慰患者,解除患者思想顾虑与恐惧心理,擦净面部血迹,了解出血量,使患者安静,以减少出血。

5.嘱患者将口中血液吐出,勿咽下,以免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同时便于观察出血量,以便及时处理。

6.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图1-36)。

图1-36 鼻出血救护流程

(夏兰 须俊滟 杨小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