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前5~3世纪,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成书,该书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医疗成就,完成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在书中,对肿瘤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其中关于妇科肿瘤的相关论述,为后世中医妇科肿瘤学奠定了基础。其中《金匮要略》专论杂病,有妇人病三篇,为后世辨证论治妇科病的重要依据。此段文字十分形象的描述了妇科肿瘤具有转移的特性以及恶性肿瘤晚期,病人出现羸瘦,脉虚多寒等恶病质的表现。

公元前16~11世纪,我国夏、商、周时代的殷虚甲骨文就有“瘤”的病名记载。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共载有280余方,外用方有94首,其中就已提及治疗肿瘤的外用膏方。

公元前5~3世纪,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成书,该书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医疗成就,完成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在书中,对肿瘤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其中关于妇科肿瘤的相关论述,为后世中医妇科肿瘤学奠定了基础。如《灵枢·水胀篇》中:“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此中指出肠覃的病变部位在盆腔肠外,类似于现在妇科病中的卵巢及输卵管肿瘤,论述中指出其病因病机是寒邪入侵肠外,与卫气相搏,凝滞气血,日久结块而成;其表现早期大如鸡蛋,逐渐长大,及至后期,腹部胀大,状如妊娠,按之坚硬,推之可移,月经尚能按时来潮。《灵枢·水胀篇》中还记载:“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此中石瘕的病变部位在子宫,类似于现代妇科发生于子宫体部的肿瘤,书中论述其病因病机是寒邪入侵子宫,子宫闭塞,气血不通,恶血结块,留滞宫内而成;因其病生于子宫,影响月经按时来潮,而且发展较快,病之后期,腹部胀大,状如怀子。《黄帝内经》认为肠覃和石瘕的形成与六淫之邪,尤其是与“寒气”有关。《灵枢·百病始生篇》也认为:“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指出积与寒的关系密切。

《难经》是继《黄帝内经》的又一部重要的中医古典医籍,其继承《难经》的理论,并在其基础上多有发挥,是与《黄帝内经》同为后世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理论性著作。其中关于癥积(肿瘤)的形成,《难经·五十五难》指出:“气之所积名曰积,……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病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认为肿瘤之发病与阴气积聚于体内有关。这与《黄帝内经》的认识是统一的。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该书载药365种,记载了每种药物的性能、主治,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依据。在《神农本草经》中也有许多与瘕(肿瘤)相关的病名,如瘕积聚、疝瘕、血瘕等等。如于“粉锡”条中:“治女子血闭瘕,伏肠,绝子。”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书创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疾病诊治理论,该书经晋代医家王叔和整理后,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其中《金匮要略》专论杂病,有妇人病三篇,为后世辨证论治妇科病的重要依据。其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中曰:“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在下未多,经候不匀。冷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久则羸瘦,脉虚多寒。”此段文字十分形象的描述了妇科肿瘤具有转移的特性以及恶性肿瘤晚期,病人出现羸瘦,脉虚多寒等恶病质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