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胆石症治疗新理念

胆石症治疗新理念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北大医院病例统计,切除胆囊与未切除胆囊的对比中,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为 2∶1。胆石症的外科治疗包括传统的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术,虽然手术除去了病灶,但人体损失了胆囊,而且术后弊端也日益显现。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既剔除了结石,又保留住了胆囊,且对人体创伤小,而且纤维胆道镜还可以让诸多“残石症”患者避免再次手术的痛苦及风险。

◆ 胆囊结石并非一切了之,万事大吉

一些患者在做完胆囊切除术后,认为既然手术将病灶除去了,应该万事大吉了,恢复到从前的大吃大喝,也不定期复查。的确,手术能马上解除患者的痛苦,但并非万全之策、一切了之。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对胆囊切除术后的种种弊病的探索,目前学术界认为胆囊切除术有以下弊端。

1.消化不良 胆囊具有储存、浓缩胆汁的功能,能将稀薄的肝胆汁浓缩30倍,我们吃进去的大鱼大肉就靠胆汁来促消化。如果胆囊已经切除,人的消化功能在短时间内会受到一定影响,无法承受膏粱厚味,易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2.反流性胃炎、食管炎 胆囊切除术后,胆汁由术前进食引起的间歇性排泄变成了持续性排入十二指肠,这样十二指肠在24小时内均有胆汁滞留,胆汁反流入胃的机会增多,导致反流性胃炎。Walsh等人研究还证实,在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且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明显下降。

3.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 目前,许多从事结肠癌研究的学者发现一种现象,即患结肠癌的病例中,不少病例都有胆囊切除的病史。Moorehead对100例60岁以上的胆囊切除病例分析中,发现患结肠癌者12例,而未行胆囊切除的对照组100例病例中,仅有3例结肠癌患者,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关于胆囊切除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Morvay通过动物实验指出:肝分泌出的胆酸为初级胆酸,此物与结肠中的大肠埃希菌作用生成次级胆酸,胆囊切除术后次级胆酸大量增加,该物质能刺激结肠黏膜的有丝分裂增强倾向,使结肠癌的发生率增高。

4.胆总管结石的发生机会增多 许多患者以为胆囊切除术将“好事之徒”清除掉了,应该高枕无忧,结果有的又出现胆结石。就北大医院病例统计,切除胆囊与未切除胆囊的对比中,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为 2∶1。主要是因为胆囊切除后,胆囊对于胆总管内的流体压力失去了缓冲的作用,导致胆总管内压力增高,引起了胆总管代偿性扩张,从而又使胆总管内的胆流发生漩涡或涡流,后者是形成胆石的重要学说。因此,胆囊切除避免了胆囊结石“复发”之虞,却招来“生长胆总管结石”之祸,何况胆总管结石危害性更大。

总之,胆囊切除术后,应定期复查,每6个月至1年腹部B超检查,饮食上以清淡饮食为主。

◆ 保胆取石——胆石症治疗的新视野

胆石症的外科治疗包括传统的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术,虽然手术除去了病灶,但人体损失了胆囊,而且术后弊端也日益显现。既然胆囊有很大作用,那要怎么保留胆囊呢?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内镜技术的问世,医务人员可以借助带有摄像镜头的纤维胆道镜,插入胆总管和肝内胆管,使肝内、外胆管和胆囊腔内黏膜的真实情况一览无遗,发现结石后,胆道镜伸出取石网将结石紧紧套住后完整取出,胆囊息肉也逃不掉。遇到顽固结石,胆道镜发出的超声波将其震碎后用取石网捞出。取石网避免了传统的取石钳易夹碎结石而导致结石遗漏的风险。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既剔除了结石,又保留住了胆囊,且对人体创伤小,而且纤维胆道镜还可以让诸多“残石症”患者避免再次手术的痛苦及风险。由于该技术是在可视的情况下进行,取石彻底,手术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只需住院3~5天,恢复快和并发症少,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国际上已经有上百万例成功开展保胆取石术、保胆取息肉的病例。目前,该技术在国内逐渐开展起来,一些临床观察还表明,保留下来的胆囊因无石头的刺激,胆囊炎症会逐渐消退的。北京和平里医院一组伴有慢性胆囊炎保胆术后病例的随访显示,保胆取石术后1~2年,84%病例胆囊壁由厚变薄,胆囊收缩和显影率明显改善恢复。这说明胆囊炎症是完全可逆的,炎症病灶是可以消除的,因此,该技术正被多数外科医生所认可,可以说,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技术开拓了肝胆外科的视野。2008年第13届全国胆道外科学术大会上,我国胆道外科大师黄志强院士明确指出:“内镜保胆取石”开展是21世纪的大事,是中国的一件大事。

温馨提示:不要盲目轻信部分广告“单方治大病”说法

有些非正规医院,打着“排石、溶石”的招牌,不论胆石症具体情况,随便给病人进行治疗,以获取经济利益。而一些患者又因缺乏相关医学常识,相信一两次就能治好病,最终导致受骗上当,钱花了,病却没有任何起色。胆石症的治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有些可以用药物疗法,有些应采取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案还是应由正规医院的医生来决定。

西医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处方:

1.抗菌药 合并有胆道感染者可以合理选用如下一种或两种抗生素。

(1)氨苄西林,口服,每次0.5~1g,每日4次。

(2)头孢拉定,口服,每次0.25~0.5g,每日3~4次。

(3)环丙沙星,每次0.2g,静脉注射,12小时给药1次。

(4)甲硝唑,每次1.0g,静脉滴注,12小时给药1次。

2.利胆药 以下药物选择一种或者两种服用。

(1)苯丙醇(利胆醇):口服,每次0.1~0.2g,每日3次,餐后服用。

(2)胆酸钠:口服,每次0.1~0.4g,每日3次。

(3)去氢胆酸:口服,每次0.25~0.5g,每日3次。

(4)硫酸镁:口服,每次50%溶液2~5g,每日3次。

3.解痉、镇痛药物 合并有胆绞痛时选用。

(1)阿托品:每次0.5mg,肌内注射;或654-2肌内注射,每次5~10mg。

(2)复方颠茄片:每次1~2片,每日3次。

(3)硝酸甘油:0.5mg片剂,每次1~2片,舌下含服。

(4)哌替啶(度冷丁):50mg肌内注射。

4.溶石药物 合并有胆囊结石患者,可以选用以下溶石药物。

(1)鹅去氧胆酸:口服,每日750mg,分次服用,调节至腹泻发生,然后以每日250mg维持。

(2)熊去氧胆酸:口服,利胆:每次50mg,每日3次;溶石:每日450~600mg,分早、晚2次服用。

5.慢性胆囊炎常伴有消化不良患者,可选用以下药物。

(1)多酶片,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或4次。

(2)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口服,每次2~4粒,每日2次。

(3)地衣芽孢杆菌(整肠生),口服,每次500mg,每日3次,首剂加倍。

若发生腹痛或恶心、腹胀时,可选用多潘立酮(吗丁啉),饭前口服,每次10~20mg,每日3次。

6.若发现肠寄生虫、虫卵时,应进行驱虫治疗,如甲苯达唑,200mg,顿服。

说明:

1.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期病情较重时,应禁食,到医院输液或解痉止痛治疗。

2.胆结石的溶解时间需3个月至2年,对妇女、体瘦者、直径<1.5mm的结石,药物的溶解率可达80%,最好每6个月做1次超声波检查,对尚未完全溶解的病例,宜继续治疗3个月。

3.服用利胆药期间,应尽量多喝水,以避免过度腹泻脱水。

4.苯丙醇连续服用超过3周后,剂量不宜超过每日0.1~0.2g。

凡经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情不断发展,影响生活和工作者,可考虑手术切除胆囊,如采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手术原则为行胆囊切除术,如合并胆道结石,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形管引流等相应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