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脑瘫如何早发现和早诊断

脑瘫如何早发现和早诊断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明早期干预的措施均在家中进行,指导家长积极参与的早期干预对预防或减轻早产儿脑瘫很重要,早产儿早期干预可减少脑瘫发生率。早产儿中脑瘫发生率为29.13‰,是足月儿的25.16倍,对早产儿尤其应注意预防脑瘫的发生,早期的干预可明显降低脑瘫的发生。脑瘫患儿常表情淡漠或皱眉苦脸的样子。

(1)早期诊断的定义:一般认为出生0~6个月(或9个月内)做出诊断者为早期诊断,其中在出生0~3个月诊断者为超早期诊断。早期诊断的意义在于早期干预治疗。目前的研究表明脑组织在婴儿早期,尤其是在新生儿期尚未发育成熟,还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而脑损伤也处于初期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因此,这一时期的可塑性大,代偿能力高,恢复能力强。在这一时期及时治疗,可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早期干预的意义:早期干预包括出院告知,早期干预家长指导,定期进行儿保检查,必要的医学检查,早期教育和运动训练指导及康复训练。在全国优生优育协会的支持和资助下,由全国29家医院组成的协作组,研究选择2684例胎龄<37周的早产儿,分为常规组(研究开始前1年内出生和研究后出生的家长不愿参加早期干预指导的早产儿)和干预组。干预组早产儿出院回家后在早期教育的基础上接受按摩、被动体操和运动训练;常规组只接受常规保健指导,结果显示1岁时脑瘫发生率干预组为9.4‰,常规组为35.5‰,且常规组重度脑瘫占多数。表明早期干预的措施均在家中进行,指导家长积极参与的早期干预对预防或减轻早产儿脑瘫很重要,早产儿早期干预可减少脑瘫发生率。

(3)早发现的方法:具有产前、产时、产后3个环节脑瘫发病原因的新生儿均属于脑瘫高危儿,尤其是早产儿、有窒息史新生儿、出生后有病理性黄疸儿,要进行密切的追踪观察。早产儿中脑瘫发生率为29.13‰,是足月儿的25.16倍,对早产儿尤其应注意预防脑瘫的发生,早期的干预可明显降低脑瘫的发生。脑瘫高危儿为出现下述任何1项:①过度激惹,3个月以内的婴儿易惊、哭闹不止、入睡困难、拥抱反射增强。②喂养困难,3个月以内的婴儿喂乳和饮水容易呛、进食困难、流涎、频繁吐沫、体重不增。③握拳,一般出生后3个月可握拳不张开,4个月仍拇指内收,手不张开。④婴儿3~5个月时物体在手心不会抓,5个月以后仍不能抓握。⑤一般出生后4~6周会笑,会认人。脑瘫患儿常表情淡漠或皱眉苦脸的样子。⑥3个月不能抬头,抱起时头不能竖立;6~8个月不会不能盘腿坐稳。⑦抱起直立时两足交叉迈步,足尖着地,或3个月抱起时尚无站立或迈步动作。⑧肌肉松软不能翻身、动作徐缓。⑨四肢僵硬。

(4)早干预的方法:婴儿早期脑组织处于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脑的可塑造性强,代偿能力强,如果早期给予适当的刺激,最大限度地挖掘大脑潜力,促进代偿性恢复,尤其是轻症脑瘫患儿可以恢复到接近正常儿状况。早干预的方法:①出院告知,儿科医生告知家长早期干预的目的和内容,填写登记表;②早期干预家长指导,包括早期干预重要性、婴幼儿运动和智力发育规律、喂养护理等知识;③定期进行儿保检查,6个月前每月1次、6个月后每2个月1次,进行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和神经运动检查;④必要的医学检查:对可疑运动和智力发育迟缓的婴儿,及时进行头颅超声、头颅CT和(或)MRI、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和脑电图检查;⑤早期教育和运动训练指导,从出院后1~2周开始进行全面早期教育,包括认知、语言、交往能力和情感等方面;重点进行运动训练,如全身按摩和被动体操,每天2次,每次5~15min,并按照婴儿运动发育规律做俯卧抬头、拉坐、翻身、爬、站和走的主动运动训练;⑥康复训练,出现姿势异常、运动落后者做相应的重点康复训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