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股骨头坏死区刮除植骨或病灶减压植骨术

股骨头坏死区刮除植骨或病灶减压植骨术

时间:2023-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在20世纪90年代笔者就治疗股骨头坏死71例,其中股骨头坏死区刮除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称病灶减压植骨术,共32髋,按Ficat分期:Ⅰ期1髋仅行减压,余31髋中Ⅱ期13髋,Ⅲ期18髋股骨头虽有塌陷,但股骨头表面尚平滑,关节疼痛不严重,关节活动功能尚好者。男,31岁,内蒙人,长期大量饮酒,右髂疼痛跛行,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ⅢC,行取自体前髂外板,股骨头坏死区打压植骨。

早在20世纪90年代笔者就治疗股骨头坏死71例,其中股骨头坏死区刮除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称病灶减压植骨术,共32髋,按Ficat分期:Ⅰ期1髋仅行减压,余31髋中Ⅱ期13髋,Ⅲ期18髋股骨头虽有塌陷,但股骨头表面尚平滑,关节疼痛不严重,关节活动功能尚好者。

(一)方法

1.麻醉 多选用硬膜外麻醉。

2.体位 患者平卧,患髋后置小枕,使髋前凸,患侧下肢伸直。

3.切口显露 髋外侧切口,从阔筋膜张肌与臀中小肌和股外侧肌之间进入,直达髋关节前,由于患髋抬高,该下肢自然外旋,故显露髋关节前面,保留旋股外侧动脉之分支(常在臀中、小肌之间),向近侧分离阔筋膜张肌,不可超越髂前上棘,以免损伤该肌的血管与神经。

4.关节内手术 十字切开髋关节囊前壁,显露股骨颈及股骨头下半部,在头软骨下缘股骨颈前面中部,无血管处凿开一方孔约1.5cm×1.5cm,不可达股骨颈基底,因有环形血管在颈中下部,保留取下的1.5cm2骨块。

根据术前X线片定位及在术中X线电视下,由骨洞中深入刮匙到死骨区,如有硬化骨阻挡,可用小凿(手外科)凿通之,用刮匙刮除坏死骨(送病理检查),如能看到股骨头渗血,证明到了坏死边缘,最好将坏死骨大部或全部刮除,冲洗,纱布填塞骨洞,刮除时注意勿刮除关节软骨。

切取髂骨碎骨,在该侧前髂另切口切取外板及骨腔碎骨,保留内板,如坏死骨洞较小,取大粗隆部骨松质亦可,将碎骨块植入股骨头之骨洞中,打压实,不留空隙,将旋骨外侧动脉分支剪断、结扎,移入骨洞中,将股骨颈骨块咬一凹槽,以容纳血管,放回骨洞处,使股骨颈外表平覆,或不置入血管将骨洞覆盖平,关闭切口(图1-6-3)。

(二)术后处理及结果

术后平卧,患肢皮牵引(3~5kg)维持3周。起床活动,下地用双拐,患肢不负重3个月,照片复查,多于6个月内植骨愈合,可部分负重,1年后可完全负重。随诊时间2年3个月~10年5个月,按当时北京市三级6项评定标准,即疼痛、活动范围和行走功能评定,结果如表1-6-1所示。

图1-6-3 股骨头坏死区刮除植骨

A.股骨颈骨洞;B.刮除死骨;C.植入碎骨;D.血管置入复回骨块

表1-6-1 股骨头坏死刮除植骨治疗结果

(三)适应证

本方法主要适用于Ficat或ARCOⅡ期及Ⅲ期骨头病灶已坏死,有硬化带,CT可能有囊腔,单纯减压已难于防止坏死区塌陷者,三期者应选择塌陷较轻(<2mm),头表面尚平滑,疼痛不重,关节活动功能尚好者。

至20世纪90年代,对股骨头坏死灶刮除自体髂骨移植术,我科朱兵等改进有二:一为刮除坏死骨,特别是硬化壁较难刮除,改用磨钻磨穿硬化壁,再行搔刮,则可刮彻底,这些都在X线电视监视下进行,且勿磨穿关节面,再取不透光物填入刮除后的骨洞中,观察刮除坏死区情况,如创面出血,说明刮除已较彻底,即可不必将全部硬化壁刮除(图1-6-4)。二是增大植骨量并予压实,将取下髂骨外板和髓腔的薄骨片,剪成0.5cm大小骨块,植入骨洞中,边植边用器械挤压至将骨洞填满压实,促进植骨愈合,适于承重,以防植骨量不够,支撑力差而再度塌陷。

图1-6-4 术中将标记物置入骨洞中

(可透视观察刮除范围)

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随访,自1994年至2010年行该手术130余例,随访最长达8年,HHS评分达80分,股骨头生存率达70%,见图1-6-5~图1-6-7。

这一方法主要适应于Ⅱ-Ⅲ期病例,股骨头虽有塌陷,但与健康部位差距不超过3~4mm,且顶区较圆滑者。因长期随诊不够,是否可继发骨关节炎,有待观察。

图1-6-5 右股骨头坏死(打压植骨术后)

图1-6-6 打压植骨术典型病例(一)

男,31岁,内蒙人,长期大量饮酒,右髂疼痛跛行,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ⅢC,行取自体前髂外板,股骨头坏死区打压植骨。A.术后半年;B.术后1年;C、D.术后2年,股骨头生存良好,植骨愈合,尚无骨关节炎,髂骨取骨处渐修复,外形保存HHS评分88

图1-6-7 打压植骨术典型病例(二)

女,37岁,治皮肤病用激素4个月,左髋痛跛行ARCO期Ⅲb。A.MRI左股骨头顶区坏死塌陷,关节积液;B.术后3个月;C.术后6个月;D.术后1年;E.术后2年;F-H左髋内收外旋及屈曲,HHS评分85

(四)文献选录

1.中国台湾长宏纪念医院张玉汉(Yuhan Chang)等(2009)自1998-2005年对11例股骨头坏死者进行碎骨移植,男9例,女2例,年龄26~55岁,平均37岁,按ARCO分期5髋ⅡC、6髋ⅢA。3例用糖皮质激素,7例有饮酒史,6例曾行髓芯减压但仍持续髋痛。

放射学评估:测股骨头正侧位的坏死角(kerboul)为243°(205°~340°),坏死面积为42.2%(32.3%~69.1%)。

手术方法:由缝匠肌阔筋膜与臀中肌股直肌之间进入,切开关节囊,在头颈处开1.5cm×1.5cm骨窗,用6mm磨钻磨去坏死骨直至有血流出,由大粗隆处取碎骨植入髓腔,近股骨颈的空腔中植入钢丝网(Dall-Miles cable wite),有5例钢丝网不牢固,自股骨颈拧入螺钉固定之。术后避免负重活动,以防进一步塌陷。

结果:随访平均6个月,11例中有8例有成功(73%)3优,5良。Harri评分从术前65.1上升到87,ARCOⅡC5髋均成骨复活,而ARCOⅢA6例中有3例失败。放射学评估在8例成功髋中有3例股骨头进一步塌陷<2mm,另5例则未进一步塌陷,也无关节间隙变窄。

2.中日友好医院王伯梁等(Bai-liang Wang et al)自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治疗110例138髋股骨头坏死,用不带血管的植骨法,男69例78髋,女41例60髋,年龄平均32.36岁(17~54岁),危险因素是用激素76例99髋,用甲泼尼龙150~45000mg,用期为3天~5年。酗酒23例27髋,日饮酒量318.75±88.39ml,饮期平均14年。余11例(12髋)为特发性,未找出危险因素。按ARCO分期ⅡA4髋、ⅡB31髋、ⅡC33髋、ⅢA71髋。有28例双侧同时手术。

手术方法:取髋外侧切口(Watson-Jones),切开关节囊,在头颈交界处开一1cm×1.5cm骨洞,用磨钻插入至死骨区,磨去死骨直至软骨下有血流出,取髂前部碎骨并混以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sed bone matrix DMM,含BMP),填入股骨头骨腔中打实,将开口骨块盖回,并以可吸收线固定。

术后用双拐不负重(足尖着地)3个月,然后50%负重3个月,6个月后可负重,但高负重需待术后12个月。

结果:随访平均25.37月(7~42个月),临床成功率ARCOⅡA 100%,ⅡB早期93.33%,ⅢA与ⅡC59.62%,按Hariss评分:ⅡA4髋术前74.44,术后90;ⅡB30髋术前68.92,术后79.61;ⅡC33髋术前59.66,术后73.91;ⅢA71例术前58.10,术后77.92。

138髋中58髋的X线片显示失败,有13髋塌陷进展,须行全髋置换,余45髋稳定,放射学上的失败率在ⅡB为23.33%,ⅡC为48.48%,ⅢA为49.02%。

按Kaplan-Meier成活率分析表明成活率如下:ⅡA为85%,ⅡB为85%,ⅡC、ⅢA为60%。

术后并发症:骨化肌炎7髋,关节感染3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6髋。

由上资料可见,从股骨头颈交界处开骨洞去除死骨植以碎骨对ARCOⅡ期病例大多数可获得成功,防止了塌陷,是一种可取的方法,对ⅡA、ⅡB骨坏死区在承重的内侧或中间部位者为有效,对ⅡC其坏死范围大,占整个承重区者,植骨完全恢复到可承重的程度需时较长,有防止塌陷的效果,ⅢA部分病人其虽已塌陷,但范围较小,塌陷较轻(<2mm),部分病例获得可接受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