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子病治母案(例)

子病治母案(例)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脉症合参,均系中焦虚寒而致,病属太阴。患儿体质素壮,经常发生喉病。为根治计,始动员乳母服药。故调整乳母脏腑阴阳,治疗乳母寒热虚实之病变,则乳子诸疾,即可获瘳。

案例一

刘某某,男,半岁。1978年6月5日初诊。

2个月来,时而吐奶,不断腹泻。外无寒热,身体逐渐消瘦,服中西药疗效不佳。

检查乳母:产期由于饮食不慎,数月来不时腹胀、腹痛、便溏,呕恶纳差,面黄,头晕乏力,口淡不渴,奶汁清薄。脉象缓弱。

辨证:乳母腹胀痛,便溏,不渴,呕恶纳差,脉弱,证属脾胃虚寒;纳运功能减弱,气血生化不足,因而面黄,头晕乏力,奶汁清薄。脉症合参,均系中焦虚寒而致,病属太阴。法宜温补。给以理中汤治之。

【处方】 党参15克 焦白术15克 干姜15克 炙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

二诊:乳母服药6剂,证情大减,患儿诸症亦渐向愈。后服理中丸10天,母子痊愈。家访2次,疗效巩固。

案例二

钱某某,男,7个月。1980年5月20日初诊。

由于母乳不足,致体质素弱,经常补贴钙质奶粉。月余前开始腹泻,时轻时重,身体逐渐消瘦。近3日来,由于感寒,忽然呕吐不止,频繁抽搐,手足蠕动,冷汗淋漓,体温低下。证属小儿慢脾风。

检查乳母:有胃溃疡病史,经常嗳腐吐酸,终日畏寒,口淡不渴。脉沉而微。

辨证:乳母胃纳欠佳,终日畏冷,脉微不渴,中宫阳虚,其奶质不佳可知。患儿元气素弱,即吐且利,冷汗淋漓,阳气脱败,危在顷刻。急进温补重剂,以挽残阳。遂给桂附理中汤。

【处方】 肉桂6克 附子片15克 党参15克白术15克 干姜15克 炙甘草6克

【用法】 浓煎,母子同服,一昼夜连进3剂。

阳气渐回,呕利渐止,搐亦渐停。继与香砂六君子汤以善其后。

案例三

于某某,男,8个月。1979年8月4日初诊。

患儿体质素壮,经常发生喉病。症见咳呛不宁,声音嘶哑,面赤唇红,身微热,虽经多次治疗,时发时止。为根治计,始动员乳母服药。

检查乳母:经常心烦,咽干而痛。

辨证:少阴经循喉咙,夹咽,络心注胸。今母子均有心烦表现,一咽痛,一咳呛,皆属少阴心火循经上扰所致。此即《伤寒论》第310条少阴咽痛之猪肤汤证也,以之清其浮上之火则得矣。

【处方】 猪下膘肉(切)

【用法】 兑大米熬为汤,和白蜜温服。令乳母1日1次或2次服下均可。

二诊:药服3剂,母子二人病皆愈。

案例四

李某某,男,10个月。1978年4月8日初诊。

患儿体质素好。近3个月来,咽红,口糜流涎,性急躁扰,夜卧不安。屡服清热之剂,仍时轻时重,效果不显。

检查乳母:常感心热,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口燥咽干。脉象细数。

辨证:综观母子诸症,属于阴虚火旺,水火不济。正如陈修园曰:“下焦水阴之气,不能上交于心,故心烦;上焦君火之气,不能下入于水阴,故失眠……”多梦、咽干等症,亦是虚火上炎之故。治宜滋阴降火,方用黄连阿胶汤。

【处方】 川黄连6克 黄芩9克 白芍9克阿胶9克 鸡子黄1枚(和服)

二诊:乳母服药3剂,诸症大减,子病亦渐向愈。

按:中医学认为,饮食偏嗜足可发病。如过食生冷、寒凉,每易损伤脾阳导致运化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泻等寒证;恣进辛辣、煎炒,又易伤阴耗津,导致虚火上浮,出现心烦、咽痛等热证。母热则乳热(如例三、例四),母寒则乳寒(如例一、例二),自是常理。乳子以食乳为主,此患病或寒或热之所由来也。故调整乳母脏腑阴阳,治疗乳母寒热虚实之病变,则乳子诸疾,即可获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