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态姿势图

动态姿势图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Nashner于1967-1970年建立了动态平板姿势图的方法学基础。1996年美国医学会和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协会通过了计算机姿势图测试标准。此外,颈部活动,肩、膝关节的运动均可使重心移动而参与姿势反应调控过程。支撑面和活动框可参照身体摆动方向一致活动,且可以调节增益,以减少测定时视觉和下肢本体感觉对姿势反应的影响。测试的姿势反应潜伏时延长或两侧反应协调性异常提示严重的前庭系统损害或姿势反应通路损害。

1.概况 在Romberg(1853年)发现本体感觉障碍患者在暗处失去姿势控制能力(Romberg征)的基础上,19世纪末美国神经病学家Mitchell应用两把垂直的直尺同时观察患者静态站立时两个方向(前后和左右)的姿势摆动情况。Hinsdale在头顶放置记录板记录了姿势摆动曲线。他们应用这些姿势记录装置在不同人群中进行了大量研究,为后来的姿势图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Nashner于1967-1970年建立了动态平板姿势图(MPP)的方法学基础。1971-1982年建立了正常人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姿势摆动特征模型。1978-1985年Nashner与Black等一起对视觉、前庭觉和躯体本体感觉之间的相互协调对姿势控制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并确立了感觉整合测试(sensory organization test,SOT)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首台动态平衡测试仪诞生于1985年。1986年获得美国FDA批准后,其系列产品(EquiTest、Balance Master、Smart Balance Master)逐步成为平衡功能评定临床和科研方面的标准化设备。1996年美国医学会(AMA)和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协会(AAO-HNS)通过了计算机姿势图测试标准(CPT Code 92548)。

2.基本原理 前庭神经系统经内侧纵束向头部投射影响眼肌运动,经前庭脊髓束向尾端投射维持躯干和下肢肌肉兴奋性。在缺乏视觉信息和足踝本体感觉信息输入的情况下,前庭反馈是主要的姿势摆动调制因素。同时缺乏视觉和躯体本体感觉信息输入时,身体摆幅与前庭损害程度呈线性关系;前庭功能正常或不全丧失时,睁眼、闭眼和不准确视觉信息刺激条件下,身体摆幅无明显差别。因此,前庭系统感觉的重力信息可以弥补视觉信息的不足或不准确。前庭感觉信息与视觉、躯体感觉协同调制姿势反应的中枢整合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对运动性干扰的基本姿势控制模式有三种:踝关节模式,常见于干扰力较少且支撑面较硬时,需要踝关节活动度和力量的完整性;髋关节模式,是对较大、较快干扰的平衡反应模式;迈步模式,是对干扰很强使重心移位于双足支撑面之外时的平衡反应调节模式。此外,颈部活动,肩、膝关节的运动均可使重心移动而参与姿势反应调控过程。

3.测试方法 受试者双足分别站立在两块由计算机控制可移动的压力传感器平板上,其前方及左右两侧为提供视觉信息的活动框。支撑面和活动框可参照身体摆动方向一致活动,且可以调节增益,以减少测定时视觉和下肢本体感觉对姿势反应的影响。压力传感器经数模转换后将信息输入计算机处理,计算出各种参数,并可自动做出结论或输出图形。CDP测试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SOT测定视觉、前庭和躯体感觉的不同组织形式对平衡的影响;第二部分运动控制测试(motor control test,MCT)通过干扰性运动测试姿势反应和运动协调性。

SOT有6种测试条件(condition,C):C1~C3在支撑面稳定时,测试睁眼、闭眼和活动框参照身体摆动活动时的躯体摆动情况;C4~C6在支撑面参照身体摆动活动时,测试睁眼、闭眼和活动框也参照身体摆动活动时的躯体摆动情况。每次测试时间为20s,C1、C2(标准Romberg试验)测试1次,C3~C6测试3次。根据重心移动图的峰2峰值分别计算出摆幅、摆速和平衡得分。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平衡功能越好;测试时从支撑面上摔下计0分。两侧姿势反应程度相差>25%为协调性异常。

4.结果分析 SOT结果根据其条件组合模式可以初步判定病变类别。测试的姿势反应潜伏时延长或两侧反应协调性异常提示严重的前庭系统损害或姿势反应通路损害。计算机根据结果综合判断前庭系统、视觉系统或体感系统代偿状况(图1-5-9)。

图1-5-9 动态平衡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