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治疗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偏方

治疗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偏方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叉神经痛,属中医“面痛”、“偏头痛”范畴。是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闪电样、刀割样、火灼样疼痛,无感觉缺失等神经功能障碍,检查无异常的一种病症。多发生于40岁以上,尤以女性为多。或因邻近器官病变、病毒感染所诱发。 三叉神经痛,仅限于三叉神经感觉分布区内,不扩散至后头部。该处称为扳机点。通常多发于三叉神经的第2支与第3支,单发于第1支者较少见。

三叉神经痛,属中医“面痛”、“偏头痛”范畴。是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闪电样、刀割样、火灼样疼痛,无感觉缺失等神经功能障碍,检查无异常的一种病症。多发生于40岁以上,尤以女性为多。

【病因】 原因不明。中医认为病因与头痛基本一致,多因风寒、风热阻络;或肝火上逆、气虚痰阻等因所致。或因邻近器官病变、病毒感染所诱发。

【症状】 三叉神经痛,仅限于三叉神经感觉分布区内,不扩散至后头部。一般分为发作期与缓解期。发作期起病急骤、疼痛剧烈,为阵发性。痛如刀割、锥刺、火灼、电击样阵痛,其来去突然,持续时间仅数秒至数分钟。频率自一日数次至1分钟多次。多在深夜发作,可将患者在熟睡中痛醒。疼痛可因触及面部某一点(如谈笑、刷牙、洗脸时)而诱发。该处称为扳机点。通常多发于三叉神经的第2支与第3支,单发于第1支者较少见。疼痛多于上下唇、鼻翼、眼眶等处开始向外放射。在发作数周或数月后常可自行缓解数月至数年,即为缓解期。病程越长,发作越剧烈,缓解期越短。

【手部按摩法】

配穴方一 头痛点、偏头点、后头点、头顶点、眼睛治疗点、虎口部及阳溪、合谷穴。治法: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对上述所选穴区进行按、揉、点、掐等手法予以按摩治疗。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15~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主治:三叉神经痛。附记:引自《手足按摩治百病》。临床屡用,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避免触及引发疼痛的“扳机点”是很重要的,生活中不要大声讲话或争吵,坚持做相关反射区和穴位的按摩是很有益处的。

配穴方二 列缺、阳溪、合谷、外关、中渚、液门。治法: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对上述所选穴位行按、揉、点、掐、捏、拿等手法予以按摩疗之。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主治:三叉神经痛。附记:引自《民间外治心法》。屡用效佳。

【手部针刺法】

配穴方一 合谷、阳溪。治法: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强刺激泻法捻转,得气后留针30分钟,间断捻针。每日针1~2次,10次为1个疗程。主治:三叉神经痛。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效佳。

配穴方二 咽喉穴、胃、大肠。治法: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30号1寸毫针直刺0.3~0.5寸,中刺激,留针3~5分钟,痛止后继续行针1~3分钟,必要时适当延长留针时间。疼痛顽固者,可皮下埋针或电针治疗。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主治:三叉神经痛。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有效。

【手部药疗法】

归胡煎 当归、川芎、穿山甲、延胡索、白芍、麻黄、川椒、细辛各9克,薄荷脑、柴胡各5克。用法:每日1剂。上药加清水1 500~2 000毫升,煎数沸后,将药汁倒入盆内,趁热熏蒸双手与双足,先熏后洗,沐浴手足。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7日为1个疗程。主治:三叉神经痛。附记:引自《民间外治心法》。屡用皆效。

六味止痛散 地龙、全蝎、细辛、蜈蚣、延胡索、乳香各等份。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每取本散25克,用药酒或白酒调和成稀糊状,外敷于痛侧劳宫、太阳穴,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7次为1个疗程。主治:三叉神经痛。附记:笔者祖传秘方。临床验证效佳。本方具有搜风通络、活血止痛之功,故用之多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