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目前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致说来,目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过分强调学科性质,过分偏重于学科视角目前,社会科学研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过于强调学科性质,过于偏重于从学科视角进行分析。
目前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_跨学科研究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二、目前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实分析目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使我们对跨学科研究的认识更加深化,探索实现跨学科研究的方式、方法更加迫切。

大致说来,目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过分强调学科性质,过分偏重于学科视角

目前,社会科学研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过于强调学科性质,过于偏重于从学科视角进行分析。学科分类越来越细、越来越专,这就使得对许多问题的揭示角度非常小,十分专业,在某一个点上揭示得很深、很精细,但往往忽略了整体上的把握和多角度的分析。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通常以学科为中心,依托其相关资源和优势选择适合研究的主题,这样做可以使得学科的分类更加细化,对某一学科的研究更加透彻,理论研究更加深入,便于研究工作的进行和开展,但是这种研究模式也容易导致两种误区:一是社会现实是错综复杂的,根本无法依据学科进行清晰的条块分割,因此单一学科的研究往往只能解释社会现象的一部分。同时由于学科的分裂,社会科学所谓的“面对现实”,实际上只是每一门学科都在根据自己的理论架构“创造”它所要面对的“现实”。同样一个社会现象,在不同学科看来却是“经济学的现象”、“社会学的现象”或“政治学的现象”……而且这些“现象”之间根本没有任何互通性。[4]二是学科分裂下的社会研究常常会因功利主义的影响而夸大了学科的解释力。在细分化、专业化的演化过程中,各学科一直都希望能通过自身的知识来影响社会政策,体现学科价值。但在试图影响现代权力结构的过程中,社会科学本身可能反而受到这些机构所拥有的权力和财力的影响:“显学”、学科“强势地位”常常同时意味着权力和资源的占有,因此为了竞争这种优势地位,每个专业的从业者都成了自己学科忠诚的卫道士,并将本学科既成的研究范式广泛应用于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分析,所得到的研究成果也无一例外地标注出某一单一学科的属性,这样做很容易导致对学科解释力的过分强调,反而误导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客观认识。

2.跨学科研究与高校现存院系体制之间存在矛盾

(1)以学科分化为基础建立的大学内部的院系组织结构,不利于学科之间的交叉

我国高校的组织结构基本上是按照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建立起来的,依托院、系、所和把若干门相近的课程组合在一起,设立以教学为主要任务的教学、科研体系,按所谓的学科专业来培养人才。目前,我国综合性大学大多采用“校—院—系—专业教研室”型的学术组织模式。这种科层结构首先造成了学院和系如何实体化运作的难题,其次是把学科专业目录作为设置学院、系和研究所(室)的依据,使得学科的多重属性和任务与人为的学术分割交织在一起,使得跨系、跨学科研究所或研究中心最终固定为各系或学院的附属研究机构,无法形成严密而灵活的跨学科研究体系。即使在研究型大学,也基本没有专职的科研体系,没有形成适合重大跨学科科研项目的工作体系。这种组织架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研依附教学的传统教育体制。在当前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时代,这种组织结构明显不适应学术发展的需要了。其主要表现为,这种结构只反映了同一学科领域的各学科之间的源流、衍生关系,未能反映不同学科领域学科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利于多学科、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和新学科的创设。[5]

(2)缺少出色的多学科背景的学术带头人,交叉学科建设水平不高

学科的发展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学术带头人能审时度势,对学科发展方向有准确的选择和把握。我国高校长期以来过弱的人文教育、过窄的专业教育造成了教师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知识面较窄,创新意识和能力薄弱,能够担当大科学计划组织者和实施者的大师级人才十分少见。在跨学科建设中,表现为找不到有价值的学科发展方向,目前国内高校建立的跨学科大多是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跟踪模仿,而真正原创性的、创新性的研究项目极少。

(3)学科壁垒为跨学科建设设置了人为障碍

学科与学科之间,各自研究对象、方法及表达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使不同学科内部逐渐建立起了自身学科的学科规范和标准,造成了学科之间的隔阂与封闭。在同一领域的教师,形成了一个以学科为中心的“圈”,圈中的人们有着类似的价值观念、工作模式、作业方式等,人为地使得学科壁垒的封闭性更加坚固。

现行管理体制过度强调学科性质和学科视角,不利于跨学科研究。一是大多数高校在管理上强化学院学科边界,学科点都在行政上归属于学院,由学院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学院之间、学科之间人为地存在壁垒和竞争。二是教师、科研成员有清晰的学科边界,科研人员被限制在单一学科的专业范围内,学术成员的门户之见也很深,一般情况下很难在不同学科之间流动。三是各个学科的仪器设备也为学科所独有,资源非常分散,不易跨行政部门实行资源共享。此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也多是依托单一学科建立,其研究开发设施被某一学科所独享,设施的利用率较低。现行管理体制造成学科人为条块分割,学科之间壁垒森严,限制了人员的流动和设备的共享,这些都对跨学科研究的展开极为不利。

3.过分强调学科建设,忽略对问题本身的科学研究

学科是知识分门别类的结果,是科学知识发展的历史产物,同时也是当代科学知识保存和发展的单元。毋庸讳言,我国高校的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设立,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都是严格按照学科目录(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进行的,都是以学科为规范的,这种做法不是没有道理。高校的单学科建设是跨学科研究的重要基础,两者密不可分。但是现代高校教育体制过于重视和强调学科性质,甚至通过各种行政手段强化这种学科性质,没有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就要想方设法地去争取,有了这些点就拼命去保“点”,一切资源又都是以这些“点”来配置的,过多地关注学科“符号”,而忽略了对主题本身的探究。

科学的要义在于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从而揭示事物的真正本质,而学科规范往往把科学研究限制在某个框架之内,对科学的发展形成了阻碍,导致了科学和学科之间的矛盾。在这一矛盾运动中,科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应该居于主导的地位,而学科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应该居于服从的地位。但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学科建设,它们往往是在已有的学科体系内转圈子,或者重复前人已经做过的工作。这种情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语言学、历史学中都是屡见不鲜的,[6]也就是说,过多关注学科,而忽略了科研本身。只有以问题为出发点和目标的研究才有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只有能够解决人类思维提出的新问题的研究成果,只有能够回应时代提出的重大命题的研究成果,才是有价值的创新之作,才能体现社会科学研究的真正价值和学科建设的实在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