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后果最为严重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致敏患者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出现症状,若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
1.药物过敏性休克 可由多种药物引起,以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最常见。青霉素是半抗原,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醛酸、青霉烯酸、青霉酮酸盐等可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为完全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IgE抗体并与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结合,使机体致敏。当再次接触青霉素降解产物时,致敏靶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而发生过敏性休克。少数人初次注射青霉素也会发生过敏反应,其原因可能是曾经使用过被青霉素污染的医疗器械或吸入空气中的青霉素降解产物或青霉菌孢子等所致。
2.血清过敏性休克 临床上应用动物免疫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等进行治疗或紧急预防时,能使少数过敏体质的人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当再次注射相同来源的血清制品时,即可发生与药物过敏性休克类似的症状。
(二)呼吸道过敏反应
呼吸道过敏反应最常见者为过敏性哮喘,主要由花粉、真菌、尘螨、动物皮毛等引起,多因吸入或食入变应原后发生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液分泌增多、气道超敏反应性炎症而致呼吸困难。部分患者为非特异支气管高反应性,常由冷空气刺激或运动而诱发。此外,吸入变应原也可引起过敏性鼻炎。
(三)胃肠道过敏反应
某些个体因食入鱼、虾、蟹、奶、蛋等异种蛋白后发生过敏性胃肠道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此类患者胃肠道蛋白水解酶缺乏,分泌性IgA明显低下,局部黏膜防御功能下降,食物中的异种蛋白不能完全分解而被黏膜吸收,或经损伤的胃肠道黏膜进入机体,从而作为变应原诱发胃肠道局部发生过敏反应。
(四)皮肤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主要有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和血管性水肿,多由药物性、食物性或吸入性变应原所诱发。某些肠道寄生虫感染或物理性因素(如寒冷)也能诱导局部肥大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