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皮肤瘙痒后皮损如何处理

皮肤瘙痒后皮损如何处理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节性痒疹是一种以结节性损害伴有剧烈瘙痒为特征的皮肤病。可能与虫咬、胃肠紊乱、内分泌有关,亦有认为系结节性局限性神经性皮炎,这类患者也可能具有遗传素质。3.治疗这类疾病时需要得到患者的配合,特别是神经性皮炎和结节性痒疹的皮肤损害直接由于患者的搔抓所致或因之加重。

结节性痒疹(prurigo nodularis)是一种以结节性损害伴有剧烈瘙痒为特征的皮肤病。可能与虫咬、胃肠紊乱、内分泌有关,亦有认为系结节性局限性神经性皮炎,这类患者也可能具有遗传素质。

一、临床表现

1.基本损害 初期仍为淡红色丘疹,迅速变为半球形结节,数毫米至1~2cm或更大,顶部明显角化,表面粗糙,成疣状,红褐色或灰褐色,质较坚实;数目不等,成群或散在分布。

2.发病特征 常见于四肢、上背部、臀部,尤以小腿伸侧为甚,伴有剧烈瘙痒。病程为慢性,长期不愈。

二、诊断

1.皮损特点 初起为淡红色丘疹或风团样丘疹,很快演变为半球形结节,质坚实。由于搔抓角化明显,表面粗糙呈疣状,棕褐色或暗褐色。剧烈搔抓可造成结节表面剥蚀面。病程很长,经久不愈,患处常有色素沉着及苔藓样改变。

2.好发部位 好发于四肢,尤以小腿伸侧多见。结节数目不等,多散在孤立。

3.自觉症状 剧烈瘙痒,引起剧烈搔抓。常见于成年女性。

4.组织病理 表皮明显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宽且不规则下延。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样细胞浸润。

三、鉴别诊断

1.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淀粉样变损害为棕褐色扁平小丘疹,分布较密集,最常见于小腿胫前,组织病理可资鉴别。

2.肥厚性扁平苔藓 为疣状增殖的肥厚斑块,呈紫红色或紫色,上有细薄鳞屑,周围有散在的扁平丘疹,有特异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3.多形性日光疹 发生于上肢的皮疹可能以棕褐色丘疹和结节为主要表现,但本病主要发生在日光暴露部位,很少累及下肢,发病有明显季节性。

4.结节性类天疱疮 好发于躯干及四肢伸侧,结节性损害发生在大疱性损害之前,水疱出现在结节上或正常皮肤上,病理与免疫病理检查可见类天疱疮的特异性变化。

5.丘疹性荨麻疹 多发生在春秋季节,病程短。皮损主要为风团性丘疹与丘疱疹。

四、治疗

1.口服抗组胺药、镇静安眠药和抗焦虑药。为了减少对工作的干扰,可以在白天工作时服用无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物,包括阿司咪唑(息斯敏)、开瑞坦、西替利嗪(仙特敏)等。晚上临睡前口服经典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25~50mg,或异丙嗪(非那根)25~50mg,每晚1次。

2.外用药选用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可采取封包疗法,包括倍氯米松软膏、曲安西龙DMSO溶液局部外用等,也可以使用硬膏制剂,如肤疾宁。

3.沙利度胺(反应停):每日200mg,分2次口服。此药有明确的致畸作用,且可引起周围神经炎,应慎用之,不宜作为首选药物,育龄妇女孕妇禁用。

4.其他治疗:损害数目不多者可用醋酸曲安西龙局部注射。个别顽固性皮损可以试用液氮冷冻和二氧化碳激光治疗。

5.系统治疗:消除促发因素,对症处理;口服抗组胺药及镇静催眠药;沙利度胺200mg/d,分次口服,连续半年,一般在用药2~4周瘙痒消失;异维A酸1mg/(kg·d),用2~5个月,对部分患者有效;沙利度胺和环孢素已证明有很好的疗效。开始使用沙利度胺时,起效可快可慢,并有镇静作用。初始剂量为100mg/d,逐步递减到最低剂量。患者使用沙利度胺,当累积剂量达到40~50g时,有可能发生剂量依赖性神经病。有报道称可将中波紫外线(UVB)连续照射和沙利度胺联合使用。环孢素剂量3~4.5mg/(kg·d),可治难治性疾病,安全而有效。

6.局部治疗:曲安西龙悬液皮损内注射,每周1次。30%冰醋酸外搽,2%苯甲醇溶液皮损内注射,每1~2周1次,共3或4次;液氮冷冻或激光治疗。外搽维生素D3软膏,每日2次,可有疗效,并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外用。

7.光疗:PUVA对局限性病变疗效较好,而UVB适用于泛发性病变。补骨脂素加长波紫外线照射(PUVA)对一些病例有效。

五、慢性皮肤瘙痒性疾病的临床路径

1.临床表现:患者经常因为皮肤瘙痒而就诊。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以及结节性痒疹的共同特征是患者有程度不等的瘙痒症状,可以局限于某个或几个部位,也可以泛发于全身。正确认识皮疹的特点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要点。

2.由于某些患者的皮肤瘙痒是全身疾病的表现之一,因此,患有全身皮肤瘙痒性疾病的患者应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以期发现内在性疾病,如糖尿病、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等。

3.治疗这类疾病时需要得到患者的配合,特别是神经性皮炎和结节性痒疹的皮肤损害直接由于患者的搔抓所致或因之加重。“皮肤瘙痒—搔抓—皮损加重—瘙痒加重”恶性循环过程造成了患者病情长期不愈,治疗时应采取相应的手段力争打断这个循环,用药的目的主要在于减轻皮肤炎症和止痒,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此外就在于患者配合,只有患者积极用药而停止搔抓皮肤,皮损才能够消退。

六、疗效评价

1.联合治疗 Sroll等两名本病患者行冷冻破坏法并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及利多卡因。用法是用沾有液氮的棉签涂于皮损上,持续10s,随后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10mg/ml混合0.75%的利多卡因。所有患者皮损在行4~8次注射(间隔为4~6周)后都痊愈了。

2.光线疗法 Vaatainen等报道以甲氧沙林及UVA治疗15名本病患者有效。于第3周可获得中度疗法。4~6d瘙痒明显改善。起始剂量为0.1~0.2J/(cm2·d),剂量每3d适量递增50%。

3.沙利度胺 Winkelmann等报道口服沙利度胺治疗本病患者可带来瘙痒的快速缓解以及消除继发的结节。每天剂量需要100~300mg。有病人中断用药后有复发,但重新服药又可见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