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加突出, 因而更加重视公共关系的建设。 学校作为一个与公众息息相关的事业单位,重视公共关系, 这对建设和谐校园和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是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学校无论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 都需要得到自己工作对象的支持。 学校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要营造一个高质量的校园环境, 要培养一个高素质的学生群体, 必然需要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需要正面的评价, 但这种评价不能仅限于学校的自我评价。 当前, 对学校评价的发展趋势日益表现为评价社会化, 所谓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重视公共关系与否, 是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的衡量标志。
是公共关系的特征所致
公共关系有三个重要的特征。 一是目标特征, 即追求正面的良好的组织形象。 二是原则特征, 讲求互惠原则。 公共关系是有利益诉求的, 它不同于慈善事业不求回报, 也不同于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注重经济效益, 追求高利润, 公共关系注重社会效益, 追求好形象。 三是方法特征, 注重双向沟通。 学校要和相应的工作对象保持正常的有效的沟通渠道。家长和社会有知情权, 学校有告知的责任和义务。 要通过增进彼此的了解来增强理解和信任, 营造和谐友好的发展关系和氛围。
家长和社会要求学校重视公共关系
一所学校, 要建设成为让家长放心、 学生高兴、 社会满意的育人场所, 必须外树形象, 内强素质。 这就要求学校应尽力掌握好公众对学校的意见、 建议与要求, 不断改进学校的工作, 以树立正面的良好形象。
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责要求重视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的职能, 体现在形象监测、 形象塑造、 形象传播、 关系协调以及教育培训和决策咨询等方面。 学校形象,简而言之就是公众对学校的印象或评价。 学校通过形象监测和形象塑造, 设计、 塑造、 校正、 推广学校自身的良好形象,对正在长身体学知识、 人生观世界观正逐步形成的青少年学生, 将起到 “润物细无声” 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无论是学校这一个组织, 还是学校这个组织中的每一个个体, 都要十分重视和珍惜自身正面形象的塑造和校正。 要通过形象传播,主动告之公众, 扩大正面影响,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的有益的校园环境,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决定
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决定学校要重视公共关系。 在计划经济时代, 教育资源配置是单一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经济主体日益多样化, 利益诉求则表现为多元化, 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也开始走向多元化。 因而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变化中, 必然要重视公共关系, 以期在现代教育发展中, 力求实现教育资源的良性配置和优化配置。
当今, 家长对后代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期望值越来越大, 学校与公众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学校要适应社会发展, 重视公共关系建设已成必然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