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与老师合作时保持观念的一致性非常重要。如果家长不能理解和认同老师的观念和行为,形不成育人的合力,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呈现一些负能量。我还是通过正反两个案例来解释我的观点。
首先我列举一个正面的案例。我班同学李某的家长,一天晚上给我打电话说:“老师,你到底用的什么方法,孩子原先不喜欢英语,现在怎么回家大声读英语了?”我说:“你的孩子很优秀,我是她的倾听者,我尊重了她的兴趣,是她的忠实读者。”这位家长说:“那我得改变自己啊,你教育了我,惭愧啊。”原来,这个孩子喜欢写剧本,但是家长认为她不务正业,就不断禁止她,像警察一样监视她的活动。自从我与家长沟通后,家长变了,孩子也总是把她新写的剧本第一时间拿给我看,我会赞美一番,并借机再引导她的学习。下面是我给她写的寒假评语:“你有伟大的兴趣,但兴趣的发展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卓越的学习成绩。我永远是你忠实的第一读者,你妈妈也会支持你的。”
第二学期开学第一天,这位学生笑着跑过来说:“老师,老师,您看,这是妈妈帮我做的。”原来在假期里,她妈妈与她一起把她写的几个剧本打印出来,并装订成册,我看到她兴奋极了。你看,这位家长很好地理解和认同了老师的观念,并且进行了创造性的配合,表现在孩子身上,呈现出了家长期待的理想状况。
下面是一个反面案例。有一名姓张的男生,智力很好,爱好广泛,有较好的表演才能,可就是太顽皮。课堂上,他不是自己在玩一些东西,就是想办法影响身边的同学;课下,他打打闹闹,喜欢搞恶作剧。其实,我明白,他是想引起他人关注,来争取自己的归属感。家长也表现得很关心孩子在校的情况,还特意邀请我去他家家访,因此我经常通过微信或电话如实地把孩子的表现反馈给家长。有一天早晨,我发现这名同学拿着其他同学的作业在看,我走过去轻轻地把另一位同学的作业拿走了。课间,我给该同学家长打电话,委婉地说明了情况。但是这次,该家长表现得不够冷静,说我这是侮辱她的孩子,并且她要求我在学校等着,她要来与我谈谈。来学校后,她说:“我得给您提提意见,您过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对孩子过于严格,忽视了孩子的其他爱好与活动。我们家长只有这一个孩子,我希望他能快乐。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用你管,到时候我们家长会想办法的。”我小心地赔着笑脸,连连说“您说得对”,把她送走后,我陷入了疑惑。
几天后,她主动给我打电话问孩子的近期表现,我说:“您的孩子表现得很好。”她说:“老师,是不是上次我找了您,您不好意思说了?”我礼貌地说:“不是,真的表现很好。”我可是一名有经验的老教师了,我非要用这种不表态的方式惩罚她一下。当然,我对学生的关爱仍然如以前一样,这是做一名教师的良知与底线。后来我发现这名学生见了我总表现得不自然,看来孩子知道了这件事情。说实话,该家长的处理方式是很影响孩子的正常进步的。
有的家长有时表现得太心急,把对老师的不满或不认同不自觉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甚至用一些诸如“老师太死板、没出息、太较真”等词语贬低老师,这样,即使勉强能与老师的观念保持一致,孩子也会认为是虚伪的。说句实话,如果家长有这种思想,也不会真诚地、真实地与老师平等沟通的。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作为家长,要做尊师重教的模范,尊重孩子的老师,尽力与孩子的老师保持教育观念和行动的一致。
当然,与老师观念保持一致,并不是希望家长对老师言听计从。如果某些观点不一样,可以寻找合适的机会,相互沟通达成基本一致。比如,我班一名女生,上课时总是在练习本上画画,我提醒多次她就是不听。一次,我请她把练习本放起来,认真听课,她根本不理我。这次我生气了,把她的练习本夺过来,一不小心给扯烂了。估计孩子回家跟家长说了这件事。家长晚上给我打电话说:“孩子做得不对,不够尊重老师。”我连忙说:“是我不对,我做得有点不妥。”家长说:“孩子很不高兴,你可以用其他方法处理这个问题,不该撕掉她的练习本。”我急忙说:“我已向孩子道歉了,谢谢您的提醒。”这件事,触发我以后改变了不少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我很感谢这位家长开诚布公的提醒。
孩子上高中时,学校老师总是采取题海战术的方式来提升教学成绩,当然我不认同。为什么我不说初中呢?因为孩子上初中时是在我做校长的学校里读书,那时,我提出了“零”作业的教育理念,想办法不让老师随意布置过量的课下作业。那么我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呢?说句实话,对一所学校的管理方法,家长是很难干预的,我知道孩子班主任比较认同我,我就有时到他办公室与他聊天,互相交流各自的观点,我不知是否能够影响到孩子的老师,但是起码我做了自己的工作。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帮助孩子管理好自己,课堂效率是关键,时间管理是根本,心理调适很必要,身体健康是基础。
另外,建议家长如何与老师观念保持一致时,不要忘了建议家长还需要夫妻之间的配合,都要认同老师的观念,并且采取一致的行动。夫妻之间要经常交流,对孩子的老师的做法要达成一致意见,全力支持。除去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赞扬老师的优点,教育孩子要尊重老师的劳动外,还要适应不同老师的教学和管理风格,有问题多与老师沟通。同时,应一起,甚至是联合孩子同学的家长,一起为班级做些事情。在此,我的意图不是让家长去行贿老师或请老师吃饭,这种事情对孩子不会起多少作用,甚至有时还起反作用。有的家长还喜欢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请老师吃饭,我认为这是一种愚蠢的做法。我比较欣赏以下这些做法:有的家长到学校帮助值班打扫卫生,有的家长到学校参加听课评课,有的家长到学校或班级为学生开设课程讲座。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为班级做一些捐赠:比如,我有一个家长为了防止孩子下午不能及时记下老师布置的作业,在网上为班里订购了一张电磁黑板;有一个家长担心雾霾天气会影响教室内的空气,为班级捐赠了一个空气净化器;学校开运动会时,要定制统一的文化衫,家长们立即行动起来,亲自开车去购买并送到班里;有的家长还自愿率领孩子们为贫困山区孩子捐赠衣服等。这些活动不仅表现出家长对老师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家长还通过自己的行动,给孩子们种下了公益和善良的种子。
家长与老师的观念保持一致,需要家长去努力,这一观点在上述我列举的几个案例中已经阐述得很清楚了,但是,更需要老师来主动引领家长。家长与老师的合作要做到合情合理表达诉求。在这个过程中,希望家长注意避免如下错误:忽视,甚至是无视孩子的感受;忍耐,不想或不敢得罪老师,结果助长了不良行为;反应过激,老师的无心之失或轻微过失被抓住,不依不饶,最终破坏关系;不以合乎程序的方式解决问题,结果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合情、合理、合规,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表达感受与诉求,以求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智慧。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想家长做一名理性智慧的家长,老师则要首先成为一名理性智慧的老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