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以教师专业自主意识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辅助途径,教师的专业职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结构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专业素质的总和。现代教师观把教师专业发展看作是教师在参与和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工作中提升的过程,将教师专业素养看作是一种植根于教学情境的实践表现。

教师专业发展有别于教师专业化,它强调的是教师个体内在专业特性的提升。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有很多:“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教师个人在职前师资培育阶段、任教阶段和在职进修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持续地学习与研究,不断发展其专业内涵,逐渐达到专业圆熟的境界。”;“教师专业发展是以教师专业自主意识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辅助途径,教师的专业职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些界定总体上都是围绕教师专业素质与专业成长这一视角揭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这些概念都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有以下一些共性: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不断自我反省和反思,以批判的态度面对、审视自我和现实;独立于外在的压力,订立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有意愿和能力将所订目标和计划付诸实施;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自觉地实行自我发展管理;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等等。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结构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专业素质的总和。顾明远先生从职业意识、业务能力、心理素质三方面论述了教师素质;林崇德等人则认为教师素质结构至少包括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学行为与策略等成分;部分学者认为教师素质包括认知结构、专业精神和教育能力三个方面。根据已有研究本文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阐释教师专业发展结构。

(一)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

专业理念与师德是“教师专业标准”的第一个维度,在教师的专业素养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是教师所持有的专业理念及其所拥有的师德的统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维度,在专业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居于首要位置。其中,专业理念指专业人员对自身专业的性质、标准、价值等的理解、判断、期待与认同,指引着专业人员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举止。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内容包括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德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四个方面。

教师的专业理念指教师“在理解教育工作本质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认识,”为教师的专业行为提供了理性支点,使得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和其他非专业人员区别开来。教师所持有的专业理念会直接决定其组织教育活动的目的、内容和方式,影响其教育活动的效果以及其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综合,是教师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也可以称之为教师的专业伦理规范。教师的师德是一定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通常以师德理想、师德原则以及师德规则等方式表现出来。

1.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

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爱国守法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对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专业认同,教师需要认同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对于教育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团队合作是教师专业活动的基本方式,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之一。

2.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教师看待、认识、评价学生的观念和对待学生的行为即教师的学生观,其直接影响着教师实施教育的理念、路径、方式和实际行动。专业标准中从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注重生活教育三个方面对教师的学生观进行了规定。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职业的本质特征之一;尊重学生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尺度之一;注重生活对学生成长的价值,教师应该真正意识到学生生活的价值,并且能够把教育渗透于学生一日生活之中,使学生能够在不断重复的日常生活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3.对学生教育和德育的态度与行为

教师对教育活动的原则、内容、方式、效果等整个过程的认识与理解,直接决定着其教育活动的实践形态。专业标准从四个方面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了规范:坚持教育和德育结合原则。学校不仅有教育问题,还有德育问题,学校的德育工作和教育工作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德育和教育必须互相结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理解、把握、尊重与运用是促进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和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基础;重视环境和教学活动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学校的环境是指学校内学生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是由学校的全体工作人员、学生、各种物质器材以及各种信息要素,通过一定的文化习俗、教育观念所组织和综合而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空间范围和场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家校共育,教育是一项家庭和学校共同的事业,教师必须和学生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共同协作。

4.个人修养与行为

教师的个人修养主要体现为胜任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性格特征、积极的心理倾向、创造性的认知方式、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规范的行为方式等人格特征的综合体。专业标准主要从三个方面做了具体规定:(1)良好的个性修养。良好的个性修养不但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而且也会对学生的性格特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影响着教师自身的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和职业生涯的发展状况,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专业人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3)乐于学习的品质。现代教师观把教师专业发展看作是教师在参与和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工作中提升的过程,将教师专业素养看作是一种植根于教学情境的实践表现。

(二)教师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其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教师作为一种专门化职业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它既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又是其“专业理念与师德”和“专业能力”的认知基础。教师可以通过自主的终身学习、与同伴合作交流、反思实践等途径,促进自身专业知识的发展。陈向明将教师具有的知识分类相关研究整理如表 10.1 所示,依据已有研究,本书将从通识性基础知识、学科课程教材知识、教与学的知识、教育管理知识等四个方面来阐释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表10.1 教师具有的知识分类

(三)教师专业能力

每一位教师都会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出自身的教育智慧,教师所具备的教育智慧是“教育专业素质”的特质之一。这种教育智慧是经过长时间的专业发展,在成熟的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综合教育能力。我们将教师专业能力概括为六个方面:(1)教育能力。对于教师而言,教育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是衡量教师本体价值的重要标准。教师教育能力包括德育能力、心理辅导能力、学习指导能力三个方面。(2)教学能力。教学是教师专业活动的中心工作,所以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素质。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依教学过程的展开分为“教学准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三个方面。其中,每一种教学能力又可以分为许许多多个子项。(3)组织管理能力。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可以分为两部分来阐明:学校行政管理能力和班级经营能力。前者主要是事务管理;后者主要是对学生或学生群体的管理。(4)班级管理能力。班级经营能力主要涉及对学生的管理,教师拥有引导学生、管理学生的义务与权力,但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一般意义上的行政组织关系。在师生相互交往中,教师的权力更多的来自非职位因素,特别是人格魅力。因此,班级经营能力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行政管理能力。(5)人际沟通交往能力。教师的沟通与交往能力的表现情境有其基本规定性,即它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与学生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家长的关系、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6)教育科研能力。当今,人们强调教师作为研究者活跃于专业活动之中,一方面出于提升专业性的考虑;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教师更好地进行专业活动。所以,教师的“研究能力”与科学家不同,也与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教育研究人员”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