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的实践探索

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的实践探索正式开始,主要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总课题组统一领导下进行实践性研究与探索。3.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项目及其成果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引起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的实践探索


2009年,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的实践探索正式开始,主要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总课题组统一领导下进行实践性研究与探索。

(一)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实践探索的历程

2007年,在印第安纳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罗斯的带领下,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支持下,由罗斯的博士生岑逾豪和清华大学罗燕副教授为主体组成的研究小组开始启动对美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这一测量工具的汉化工作。研究小组历时半年,完成了美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工具的翻译、文化适应、认知访谈以及前期研究工作,最后形成了汉化版的测量工具——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2008年6月,清华大学与印第安纳大学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由美国福特基金会支持,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为主持单位,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研究组为技术支持,在中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同年12月,该项目方案获得美国福特基金会的批准。

2008年7月7—9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举行了“‘2008院校研究: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年会”。会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作了题为《“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在清华》的学术报告,介绍了美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的情况和在我国大学中开展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的设想,并在会议期间向与会者征集自愿参与调查的高校。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2009年4月23—24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课题组的首次工作会议,共有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29所高校的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1)了解什么是大学生学习性投入;(2)明确为什么要研究大学生学习性投入;(3)认识如何进行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4)了解用大型抽样调查方式进行研究的意义。会议主要任务是:(1)明确开展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研究的意义;(2)由清华大学和参与院校共同组成研究团队,自愿参加,携手合作;(3)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保证数据的真实可比性。

会上,课题负责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教授介绍了本次工作会议的目的,并就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在中国的运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罗斯教授介绍了美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的背景及其在美国运用的情况;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罗燕副教授介绍了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工具的开发情况。会议还就如何运用这一工具开展调查和研究进行了技术培训。根据清华大学的设想,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项目计划实现三个目标:(1)引进、研究并开发揭示学生学习状态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宣传并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过程和成果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评价理念;(2)建立以大学生学习性投入为基础的全国数据库,加强反映高等教育质量状况的数据调查,为改进院校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研究支持;(3)通过参与式培训和行动研究的方式,建立覆盖全国的院校改进网络,推广院校改进理念与技术,提升院校的自主研究与改进能力。

会议达成如下协议:(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成立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总课题组,与会的其他26所院校以自愿参与的方式作为子课题组,根据总课题组的统一计划和要求,在本院校内开展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问卷调查;(2)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负责协调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工具2009—2011年期间在中国使用的相关版权事宜,并将调查工具提供给各子课题单位免费使用;(3)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负责各子课题组调查问卷原始数据的录入与返回,提供与各院校相匹配的地区院校常模和全国同类院校常模,以进行比较研究。

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项目的正式启动。

2009年5月,总课题组根据随机抽样的名单,向各子课题组寄送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各子课题组随即在本校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工作,随后将填写完成的问卷寄回清华大学,由清华大学委托相关机构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当年年末,清华大学将整理好的数据发送至各子课题组,各子课题组再进行分析研究。

2009年12月27日,清华大学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项目第二次工作会议暨技术培训会议,就如何利用问卷调查结果撰写好学情报告等问题对子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技术培训。会后,各子课题组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结合本校状况,纷纷撰写了本校学生的学情调查报告。之后,清华大学总课题组召集子课题组成员每年举行两次会议,每年4月、5月左右交流研讨上年度调查研究的成果,部署新一年的问卷调查工作;年末或翌年初进行技术培训。

(二)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实践探索的基本特征

1.参与调查的学校不断增加,覆盖面日益扩大。2009—2012年,共有累计84所院校参加了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调查工作,其中“985工程”院校14所,“211工程”院校25所,一般本专科院校45所,参与院校已经覆盖大陆除西藏、宁夏、山西、海南外的27个省市自治区。各年度参与调查的学校数为2009年27所、2010年46所、2011年61所、2012年59所(详见表1-4)(▲表示参与了当年的调查)。

表1-4 参加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项目的学校名单(2009—2012年)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数据来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编写的2009—2012各年度《NSSE China问卷使用手册》。

2.建立了数据庞大的调查数据库。2009—2012年调查共发放问卷29万份,回收问卷23万多份,形成了累计23万多份样本的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情况的数据库。

3.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项目及其成果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引起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网站、科学网、中国教育政策法规信息网、网易教育、新浪教育、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指导委员会通讯等媒体对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的研究情况也纷纷转载报道,连国外的一些媒体如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等也发表相关文章[63]

4.调查研究面有所拓展,研究内容更加丰富。自2010年起,调研项目名称改为“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项目内容由两大模块组成:第一模块就是原来的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第二模块是新增加的中国大学生就业追踪调查。就业追踪调查采用多轮追踪访问方式,考察大学生毕业时的就业情况,追踪其在劳动力市场的真实表现以及个人生涯发展动态,并与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的数据结合起来,共同构成反映“生源输入——在校学习与生活过程——就业”的完整链型结构数据,从而完整地反映高等学校办学质量,为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注释】

[1]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Assessment for Improvement:Tracking Student Engagement Over Time Annual Results 2009[R].Bloomington,IN: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2009:4.

[2]http://www.usnews.com/rankings.

[3]Mcdonough,P.M.,Antonio,A.L.,Walpole,M.B.,Perz,L.X.College Rankings:Democratized Knowledge for Whom?[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1998(39):513—538.

[4]Pascarella,E.T.Identifying Excellen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Are We Even Close?[J].Change,2001,33(3):18—23.

[5]罗晓燕,陈洁瑜.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美国NSSE“全国学生学习投入调查”解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10):50—54.

[6]Kuh,G.D.The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Overview of Psychometric Properties[R].Bloomington,IN: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2001:13.

[7]NSSE公布高校另类调查[EB/OL].http://goabroad.sohu.com/64/37/article204343764.shtml,2002 11 15.

[8]张晓鹏.国际高等教育评估模式的演进及我们的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09(3):90—93.

[9]http://nsse.iub.edu/nsse2013/.

[10]同上.

[11]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Promoting Student Learning and Institutional Improvement:Lessons from NSSE at 13[R].Bloomington,IN: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2012:15—16.

[12]Kuh,G.D.The NSSE 2000 Report:National Benchmarks for Effective Educational Practice[R].Bloomington,IN: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 and Planning,2000:1—2.

[13]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Benchmarks of Effective Educational Practice[R].Bloomington,IN: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2010.

[14]Kuh,G.D.The NSSE 2000 Report:National Benchmarks for Effective Educational Practice[R].Bloomington,IN: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 and Planning,2000:33—35.

[15]Kuh,G.D.The NSSE 2000 Report:National Benchmarks for Effective Educational Practice[R].Bloomington,IN: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 and Planning,2000:32—33.

[16]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From Promise to Progress:How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Using Student Engagement Results to Improve Collegiate Quality[R].Bloomington,IN: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2002:33—34.

[17]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Student Engagement:Pathways to Collegiate Success[R].Bloomington,IN: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2004:40—41.

[18]同上:34—35.

[19]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Exploring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Student Engagement[R].Bloomington,IN: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2005:39—40.

[20]Kuh,G.D.The NSSE 2000 Report:National Benchmarks for Effective Educational Practice[J].Bloomington,IN: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 and Planning,2000:3—4.

[21]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Our Origins and Potential.IN: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2001[EB/OL].http://NSSE.iub.edu/html/origins.cfm.

[22]Kuh,G.D.The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Overview of Psychometric Properties[R].Bloomington,IN: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2001.

[23]罗晓燕,陈洁瑜.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美国NSSE“全国学生学习投入调查”解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10):51.

[24]http://nsse.iub.edu/html/annual_results.cfm.

[25]http://nsse.iub.edu/html/summary_tables.cfm.

[26]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Major Differences:Examining Student Engagement by Field of Study Annual Results 2010[R].Bloomington,IN: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2010.

[27]熊志翔.本科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51.

[28]罗燕,海迪·罗斯,等.国际比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测量——NSSE China工具的开发:文化适应与信度、效度报告[J].复旦教育论坛,2009(5):16.

[29]罗燕,海迪·罗斯,等.国际比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测量——NSSE China工具的开发:文化适应与信度、效度报告[J].复旦教育论坛,2009(5):16.

[30]海迪·罗斯,罗燕,岑逾豪.清华大学和美国大学在学习过程指标上的比较:一种高等教育质量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37—39.

[31]海迪·罗斯,罗燕,岑逾豪.清华大学和美国大学在学习过程指标上的比较:一种高等教育质量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4):36—42.

[32]罗燕,海迪·罗斯,岑逾豪.国际比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测量——NSSE China工具的开发:文化适应与信度、效度报告[J].复旦教育论坛,2009(5).

[33]周涛.面向工科类学生学习性投入测量工具改进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34]罗燕,史静寰,涂冬波.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09——与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的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5).

[35]史静寰,文雯.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10[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1).

[36]史静寰,涂冬波,王纾,吕宗伟,谢梦,赵琳.基于学习过程的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09[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

[37]钟春玲,陈华,陈兴明,万晓兰.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0(6).

[38]邹杰梅.重庆市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D].重庆:西南大学,2012.

[39]文雯,管浏斯.大学自主招生学生学习性投入初探——以九所“985”、“211”高校自主招生群体为例的实证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1(6).

[40]王娟娟,李华,等.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研究[J].高教论坛,2010(7).

[41]陈勇,彭安臣,洪巧红.基于学习性投入理论的军校学情自我诊断[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6).

[42]李宗领,毛红芳,刘先进,崔玉华.基于NSSE China的地方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研究——以咸阳师范学院为例[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1).

[43]罗玉萍,刘丽娜,焦艳辉.烟台大学本科生学习性投入程度调查研究[J].高教论坛,2012(7).

[44]韩菊花.美国“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评价项目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

[45]王娟娟.基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下的本科教育质量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1.

[46]杨晓波,费爱心.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68—71.

[47]周廷勇.美国高等教育评估的演变及其新发展[J].复旦教育论坛,2009(3):21—26.

[48]叶赋桂.大学评价和排名:最新的发展及其对大学的意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56—71.

[49]丹尼尔·W.朗恩.“世界级”大学是比较出来的吗?[J].施晓光,译.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1):16—27.

[50]史静寰.关注学习过程 研究学习性投入[N].中国教育报,2009 11 24(第10版).

[51]张文毅,李汉邦.NSSE对我国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

[52]张德启,汪霞.对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改进的商榷——基于与美国NSSE比较的视角[J].高等理科教育,2008(5).

[53]吴丽华,罗米良.以学生学习成效为主的美国高校评估模式之借鉴[J].教育探索,2009(5).

[54]朱红.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新范式——学生发展理论的视角[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9).

[55]鲍威.学生眼中的高等院校教学质量——高校学生教学评估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7(4):16—22.

[56]李奇.试析美国本科教育质量评估中的问卷调查[J].比较教育研究,2008(3):70—75.

[57]罗晓燕,陈洁瑜.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美国NSSE“全国学生学习投入调查”解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10):50—54.

[58]陈琼琼.大学生参与度评价:高教质量评估的新视角——美国“全国学生参与度调查”的解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1):24—30.

[59]陆秋萍.美国NSSE视角下的大学生学习质量探讨[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0(2).

[61]王纾.研究型大学学生学习性投入对学习收获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2009年“中国大学生学情调查”的数据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

[62]庄妍.以学习性投入为导向的高等教育评价方式探究——基于NSSE研究的进展[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1).

[63]Hennock,M.With New Survey,Chinese Colleges Ask Students What They Really Think[N].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10 8 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