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致教育理念下的校本研究

精致教育理念下的校本研究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一般意义上,校本研究是一种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的一种行动研究形式。可见,校本研究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1.大力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校本教研理论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继续加强校本教研组织建设,强化以备课为基本单位的校本教研组织体系,健全备课的校本教研功能。

长春市第二中学

一、课题的提出与意义

(一)提出背景

我国教育教学研究者对校本内涵的理解在表述方式上有所差异,如郑金洲认为,校本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丁伟红认为,校本是“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焦点、以学校为中心、以学校为场所”等。一般认为校本包含三个方面: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要依靠学校的力量,解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与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在一般意义上,校本研究是一种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的一种行动研究形式。包括三个方面:为了学校的研究,在学校中的研究,基于学校的研究。彭钢认为校本研究的基本理念是“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戴校长指出,“校本研究是为了学校发展,立足于学校并在学校中开展的一种开放式、发展性教育研究实践活动”。可见,校本研究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所学校凝聚力的形成很重要的一点是有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演绎成师生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即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没有深刻的认识,就不会有持久发展的动力。“现实的挑战,总是超越现有的理论”。所以要登高望远,必须明辨方向。20世纪90年代后期,高中规模办学渐成主流。高中教育投入与产出的问题、规模与质量的问题引起了我校的深思。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于是,从全市高中发展的大局出发,提出高中发展应有多种渠道。如果学校缺少规模化发展的空间,可以走内涵式精细发展道路,通过创新驱动,运用精细化的管理,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把学校办精、办优、办强是于利合副校长具体实施的目标,依托校本研修,立足教师队伍建设,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进而确保长春二中不断实现超越。

(二)基本含义

我校的办学理念为:精致教育、自主发展。我校的精致教育由诚信教育、责任教育和细节教育三部分构成。诚信教育即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实施“有根的德育”,与时代精神结合,使人高尚。教育师生做“真人”,学“真学”,把诚实守信作为一生的信条。责任教育即学校针对独生子女自我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淡薄的实际,从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品格和人格的要求出发,通过教化和行为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树立起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和国家应尽的责任感,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让孩子切实懂得“先做人,后做事;先成人,后成才”的道理。细节教育即精细化的管理和实践,注重全程、全员的参与,既是好的习惯,又是好的方法。把工作做细,做精,做优,做到极致,使平凡的工作不平凡。以小见大,想做大事必先从做小事开始,这是立业之本。发展是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重在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自觉性,把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紧密结合,通过实施“有根”和“有效”的德育,以及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推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

“精致教育、自主发展”是我们的教育理想,学校文化是其深刻的内涵。既是理念,更是态度,又是我们实现教育理想的途径、方法、手段和过程。

(三)选题意义

校本教学研究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就现实意义而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调整和改进现行教学研究机制系统方面的意义,二是在调动和保护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教学创新的积极性方面的意义。“校本”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它所强调的是学校这一专门的教育机构在教育运行与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主体地位和功能,以及学校作为一个教育主体要素的自主发展;同时,学校是具体承担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专门机构,国家和社会要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心转向学校,包括进一步明确学校的教育职能和具体的职责,为学校事业的健康、自主发展创设优良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发展教育如果不能真正把重心放到学校层面上,必然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与此同时,学校自身的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不能得到自主、充分的发展,学校作为教育主体要素的属性和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学校就不能够独立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就难以依据教育规律和自身特点自主地应对教育市场,实施学校管理,谋划教育发展。在践行精致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关注着学生成人和成才的问题。学校传承的是文化和责任,我们坚持用爱心、用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人类现代文明的成果滋润学生成人。同时,用态度和智慧培养学生做事的习惯和风格,促进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时期的学生成人、成事、成才、成熟、成功。

(四)我校的校本研究目标

1.大力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校本教研理论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

2.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优质课、新课程展示课、公开课为载体,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案例研究,努力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继续加强校本教研组织建设,强化以备课为基本单位的校本教研组织体系,健全备课的校本教研功能。

(1)注重对跨学科、跨年级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帮助,使其真正发挥学科综合的校本教研作用。

(2)重视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力争使我们的校本研训发挥长效作用。

二、课题研究过程与实施策略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学习和关注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收集有关课题研究的信息和理论,为研究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②调查法:收集、分析目前校本研究的现状,了解校本研究的进程、方法和措施。

实验法:在本校各年级平行班级进行比较实验,总结相关经验,分析双边活动的进展情况,矫正实验中的不当之处,由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新的理论。把准校情、师情、学情。

④案例研究法:及时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个案,结合实验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发现规律,并从理论角度加以阐释,积累、固化成果,以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加以总结推广。

⑤教育经验总结反思,即对方案实施中的案例进行诊断、分析,研讨反思问题,总结推广经验。

三、实施策略

(一)在教师专业培养上

1.以自我反思为依托,加强教师的理论培训

教师的自我反思包括课程实施前的反思,课程实施中的反思,课程实施后的反思;包括课程实施者的反思。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理论认识水平,对自己的课程有较高的理论分析,这就促使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组内组织的校本培训,同时自己积极学习有关理论。

2.以同伴互助为载体,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实践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议课等活动,使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在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从而达到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实践能力的目的。

3.以专业引领为契机,提升教师校本理论研究与校本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水平

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的教师都具有较为丰富的校本教学实践经历,也都具有一定的校本教研理论水平。但在如何将校本教研理论较好地运用于校本教学实践,在校本教学实践中如何总结概括出自己的校本教研理论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专业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提出的“四有”教师要求,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倾尽全力做好“引领”和“规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在师德培育上

当前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还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1.增强认识,不断提高师德情操

教育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我们先后把《教师的修养》《师德文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规范》等作为必学教材发给教师。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小学管理规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中央领导关于教育问题和师德建设的讲话。组织教师学习《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国教育宏伟蓝图》等重要文章。通过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道德责任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2.培育有大爱的教师

10年来,我们一直注重培养树立有大爱的教师,提倡用大爱为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做小事。

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教师爱自己的事业的话,那他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如果教师像父母那样爱学生的话,那他就会比那些虽然读尽万卷书而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老师好得多。如果教师能够把爱事业和爱学生结合起来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了。”我们每学期都与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长春市中小学教师行为“八不准”》等有关规定,利用假期开展了“廉洁从教,从我做起”大讨论,举办了“德为人先、行为世范”师德演讲等多项活动。在活动中使教师牢固树立“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务实创新,甘于奉献;廉洁从教,为人师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以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言行去影响和培养学生。涌现出了一批敬业爱生的模范。我校全国优秀教师邵红月利用个人休息时间,通过网络为学生批改作业、讲解难题,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3.以三种课型为载体,打造一支具有个性追求的教师队伍

我们深知质量源于细节,提升贵在坚持。我们把目标紧紧盯在课堂上,时时观察、时时反思、时时总结、时时改进,引导广大教师把经典的做法,特别是精彩的艺术风格常态化;鼓励教师们敢于否定因循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善于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构建一切为了学生学习服务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风格。通过学习、践行、变革,促进优秀的个体群体化。

(三)在教学研究上

1.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实践,提高校本教研实践能力

(1)积极参加学校校本研讨。通过研讨,教师们交流校本教研心得体会,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也可以展现我校近年来的校本教研成果。

(2)大力推荐富有特色的新课程教学课和优秀远程教育资源课程,参与学校的新课程展示。形成展示课设计、案例、反思等多样形式的呈现。

(3)以示范公开课为载体,大力推进教学案例分析研究,教学反思撰写,教育叙事研究以及富有教师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的撰写,同时注意保存研究资料,及时上交教导处,真正使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发挥长效作用。

(4)增强集体备课的实效,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同伴互助效能。每次重大的校本教学活动(如优质课、新课程展示课、教学论文等)都应该以备课组为组织单位进行集体备课,至少本备课组的成员都应该参加,必要时可以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务必使每次集体备课都能发挥集体的智慧,集体成员之间的思想相互交流,互相碰撞,产生集体智慧的火花,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真正提高校本教研能力的效果。

(5)重视听课调研,进行阶段小结与反馈,促进校本教学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听课调研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校本教学过程中,对校本教学理念的领会贯彻情况,教学行为的转变情况以及师生角色的定位等情况。对富有特色的课堂及时总结推广,对存在问题的课堂及时指出,及时改进。

(6)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将校本教研实践中的成果理论化,通过理论研究,形成理论系统,再对校本教研进行理论指导。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及时形成研究成果,同时注意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依靠专业引领,提升校本教研整体水平

(1)真正发挥我校名师、新秀、骨干等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整体校本教研水平的提升。

(2)发挥教研组的优势,经常性地进行教研组的交流,互通有无,通过向其他教研组学习,博采众长。

(3)通过走出去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向上级领导、专家及兄弟学校取经,通过引进来的方式,请一些专家来讲座,来引领。

(四)管理机制上

一是坚持并发扬优秀的传统管理办法——金星奖。

20世纪80年代,我校在长春市率先制定了《师表录金星奖》实施细则,开创了长春市中小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先河。金星奖实施的目的是调动全校教职员工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发现教职工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以金星的数量为基础,作为学校岗位评优、职称晋升及各项荣誉称号获得的基本条件,改变了以往那种硬性管理造成人为矛盾的缺点,可以说在长春市中小学内是管理水平的一大突破,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多年的实施、修改,考评细则不断完善,考评功能不断强化,《金星奖》已成为二中人工作的准则。精致教育理念下,我们需要这种精细化的管理,精准的工作风格。使学校中的每个成员产生一种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和理想,齐心协力,共同进步,共渡难关,出色地完成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现在我们已可喜地看到:获得一等奖的教师由原来的50%上升到2014年的78%,全校教师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二是民主治校,尊重并发挥每一名教师的专长。

民主是现代学校管理的主要手段,“也是教育内容,更是教育目的”。民主可能不是高效率,但却可以保证学校发展,不走或少走弯路。通过召开领导班子会、中层以上例会、学校校务会和说明会,一切工作都在阳光下运行;学校始终坚持每学期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这已成为制度。为了推进民主化管理,使教职工在学校发展中真正成为主人,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群众的意见,经常组织教师提合理化建议,已形成风气。通过教代会制度,使全校教职工了解了学校制定的发展规划和各项举措,我们经常听取教职工的意见,积极采纳合理的建议,努力做到“条条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学校还创设优秀建议奖、校长信箱,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民主管理氛围,以推动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们深有感触地说:“学校领导尊重我们的意见,尽全力解决我们关心的问题,又信得过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工作。”教师们把个人和学校的荣辱联系在一起,使学校的办学行为上下一致,形成了合力

三是待人有情,容人之短,激人追求,推人成功。

“水尚无华,相当而生涟漪,石本无光,相机而生灵光”。承认教师间的差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人,因为“人是动态发展的人,所以,人的很多能力是在实践中完成提高的”。我们正是用发展的手段和方法去唤醒、激励、培养、评价每一位教师,促进教师有差异的发展。

我们坚信群众是首创者,最好的解决办法一定出自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第一线;学校办学目标的达成,也取决于第一线。所以我们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师生,激励、唤醒和鼓舞他们。工作中不断转变观念,改进作风。为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我们班子成员努力为大家办实事、办好事。我校每年为全体教职工进行一次体检;在职工生日时送上生日蛋糕和祝福;早餐、午餐两餐免费;开展节日送温暖活动和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活动;开展职工文体活动,购置了跑步机、组合健身器、乒乓球台等健身器材,设置了健身房;开办了咖啡吧,给教师们提供一个休憩场所;我们尽最大可能地为教师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让教师在教学生活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为了满足教师对于职称的需求,我们设定了校内高级、校内正高。每年对评上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课题研究成果与成效

1.确立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

校本教研以校为本,教师专业发展以教师为本,但是都不能脱离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核心。学生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其发展状况是检验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效果的至关重要的试金石。我校以学生的发展为依托,撰写和印发了8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校本教材。

2.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融为一体

校本教研是在学校工作环境下的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途径,也是教师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质量决定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所以,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途径。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和撰写校本课题相关论文200多篇。

3.教研科研一手抓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都离不开教研与科研,二者殊途同归。国家和省市都设有相关部门,作为基层学校没必要也不大可能将其截然分开。我们在实践中坚持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实行教科研工作一手抓,统筹兼顾,效果很好。我校把三个年级9个学科的54本教师自主编写的学案装订成册。一份学案在手,目标明确、问题集中,学生们就能在课堂上真正掌握和消化知识。

4.校长率先垂范

新课程不仅挑战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而且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性课题。校长直接承担研究课题,在校内开展了系列引领、示范讲座,既有利于自身的专业发展,又对全校的相关工作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半功倍的作用。公开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及承担教育部农村校长助力影子培训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规章制度做保障

教育研究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行动研究和自由研究等,教师所应从事的是行动研究,是为了改进自己的工作而做的研究,即校本研究。

6.教研与专业发展纳入绩效考核

与教学管理挂钩的教师绩效评价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权威性的导向、激励和调控作用。

7.抵制学术腐败风气的干扰

学校不是世外桃源。面对社会上学术腐败风气的侵蚀,学校必须要有明确的态度和得力的抵御办法,以确保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质量。

8.搭建促进研究的平台

“独学无友则必孤陋寡闻”。教师的校本教研与专业发展进程中的心得体会与研究成果,需要及时发表反馈、及时研讨交流,而校外报刊不足以满足教师们的实际需求,因此,校刊、学校网站应运而生。

9.体现整体发展的观念

发挥团队精神是时代的要求。既要竞争又要合作,是当前实行教师绩效考核中要注意的问题,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中要密切关注的问题。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个无休止的过程,需要合作团结共同提高。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在一定程度上实行“新老教师”“强弱教师”之间的“捆绑策略”,有利于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有利于校本教研的开展,有利于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0.坚持以岗位在职提高为主

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所有教师都存在一个持续发展的问题,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经常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多种培训提高的形式,学校要兼顾多种培训形式,但要坚持以校本岗位培训为主。应充分利用校内、组内的各种教科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氛围,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要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融入常规的教育教学中来。

近几年,平均每年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的会课241节,党员示范课50多节,骨干教师示范课28节。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名师。如马丹、王小薇两位教师被命名为长春市名师。还有一些教师成为特色教师,广大青年教师迅速成为合格的新师资。学校现有一线的特级教师1人,省级专家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4人,省级骨干教师21人,市级骨干教师46人。有8人获得2008年全市新课程大赛十佳。其中,笔试一等奖14人,说课一等奖12人,5个教研组获得全市一等奖。2011年长春市普通高中教师解题大赛10人获能手称号,16人获得笔试一等奖,12人获得说课一等奖。2014年初赛也获得较好的成绩。

伴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成熟进步,学校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

今后我们将牢牢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环节,促进我校又好又快发展。

(执笔人:李靖 于明轩)

课题负责人:于利合

课题组成员:杨明江 于春兰 彭景茹 王宏威

      董志刚 王柏成 董志强 王晓薇

      王 丹 李 靖 孙忠林 张凤秋

      赵明原 王 威 佟玉臣 杨春哲

      翟志发 陈 铎 柳博实 黄 强

      何文静 王静琳 于明轩 韩松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