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园文化必须实现价值共识与“中国梦”

校园文化必须实现价值共识与“中国梦”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而言之,各个高校要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来建设科学的文化价值观,发挥中国梦的凝聚力,宣扬中国梦的感染力,使全体高校成员成为中国梦的努力实践者、维护者,促进大家共同为这一梦想而奋进、努力。中国梦的内容之三,文明。另一方面是指校园的“软件”建设方面应体现“文明”的理念。文明校园的建设有赖于规范、有序、高效的校园秩序、制度。高校校园文化应弘扬社会心态,推动社会正能量。

我们都知道,中国梦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核心层面上、国家层面上的目标性和指引性。中国梦是全国人民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共同追求和梦想,它是为全体人民所服务的,形成全民意识,形成全民价值体,带有极强的民族凝聚力和感染力。总而言之,各个高校要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来建设科学文化价值观,发挥中国梦的凝聚力,宣扬中国梦的感染力,使全体高校成员成为中国梦的努力实践者、维护者,促进大家共同为这一梦想而奋进、努力。中国梦必须是全体高校的共同价值观,而各个高校也应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自己的思维去实现这一梦想。

中国梦的内容之一,富强。国家的富强从何而来,必须是依靠人才。人才的建设、培养是国家富强的根本,而这一任务必须要依靠高校来完成,所以高校要坚持以人才为本、人才强校,把人才作为最重要的资源,珍惜人才,保护人才。必须认识到人才的竞争在国际竞争上的重要作用,所以要肯定人才的核心地位,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而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创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把高校的科研建设作为重要的品牌文化大力宣扬,不断吸收创新。

中国梦的内容之二,民主。要在高校不断推行民主,使大学的制度更现代化,更民主。不断提高教授群体在高校的地位,要坚持教授治校,以教授为主体,不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管理权和决策权归于教授权力之中,二者密不可分,让教授不仅指导学生的学习与读书,也要教会其如何做人,让大学生发展更健全、更健康。当然,教授来治理学校也并不是让其完全做行政管理,而是充分提高和重视他们在高校的主人翁地位,以主人翁的视角和能力,以主人翁的权利去处理高校各个事务,不断促进高校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梦的内容之三,文明。文明高校的“文明”体现在高校校园本身的文明和校园中高校群体的文明。高校校园本身的文明一方面是指校园的“硬件”建设方面应体现“文明”的理念。校园的“硬件”建设应高于社会世俗的文明格调,在建筑、景观布置、场景、山水草木等建设方面应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历史积淀、校风学风融合其中,使身处其中的高校群体在潜移默化中心灵受到陶冶、行为受到熏陶,形成独具校园特色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甚至行为习惯,从而达到净化心灵、提高修养、提升境界的目的。另一方面是指校园的“软件”建设方面应体现“文明”的理念。文明校园的建设有赖于规范、有序、高效的校园秩序、制度。在高校群体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完善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规范方能有效制止高校群体的不良现象;在教学和管理活动中需要有完善的、全体高校成员共同认可并维护的制度以保障教学、管理的正常运行。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使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管理模式,才能培养出精神独立和人格独立的学生。

中国梦的内容之四,和谐。和谐高校的建设应该至少包含两个层次的内涵,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又表现为个体的和谐和若干个体之间的和谐,它是建设和谐高校的基本要求,同时是高校和谐的基础,实现高校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可以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良好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则表现为人与高校内部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求高校建设更要凸显“生态校园”的理念,通过“生态校园”建设来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从而促进个体的和谐和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应弘扬社会心态,推动社会正能量。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风尚的一个风向标,是社会正能量的重要推动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保持文化精髓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能够抵制弥漫于世俗之中的低俗、庸俗和媚俗之风。而现阶段的高校现状是过多地卷入了世俗的纷争,在一定意义上讲未能实现本应起到的弘扬积极社会心态的功能。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应该培养以文化为纽带的积极群体,引领和弘扬良性社会心态、塑造理性精神作为其最终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