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文化软实力取决于核心价值观

国家文化软实力取决于核心价值观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就需要高校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断提升学生对整个国家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我党十七大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我国精神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不断促进整个社会上层建筑的丰富、发展和完善,要始终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人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国内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术研究日渐兴起,研究的方向和研究角度也不断创新,为人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在国内各大高校也掀起了学习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人们指导社会实践、不断提升自身价值观的重要思想。

(一)关于高校校园文化的研究

我国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研究历史较为悠久,早期的的思想家们都对高校校园文化进行过深刻的探讨,但对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演说:“大学宗旨不可以不正大”“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是我国关于高校校园文化较为全面的论断。此后,我国的高校校园文化不断发展,关于高校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也不断增多。梅贻琦校长在清华就职发表的演讲中也对高校校园文化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讨,他提到:大学的概念除了在强调本身之大外,不仅仅指的是拥有众多的教学大楼和土地面积,更在于大学所拥有的庞大的师资力量,拥有学富五车、知识渊博的大师,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大学生,才能够形成真正的高校校园文化。1936年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在就职演说《大学教育之主要方针》中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教授是大学的灵魂”,进一步强调了教师对大学教育和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并对学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大学生要心怀祖国,“为天下之忧而忧,为天下之乐而乐”,担当起大学生应有的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南开大学第一任校长张伯苓强调在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最为重要、放在首要位置的就是爱国,这也是大学最重要的教学任务,除此之外,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其强健的体魄和高尚的品格也是必不可少的培养目标,必须要始终将爱国放在首位,将身体、品格、知识共同推进,不可偏废,坚持以德治校、文化立国,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并指出高校校园文化是综合教育的结果,要保证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文化熏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在《南开大学发展方案》中张伯苓还阐明了“知中国”而“服务中国”的高校校园文化理念,即要在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为中国的发展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就需要高校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断提升学生对整个国家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自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便利机会,随着办学自主权的下放,各个大学拥有自主办学的权力,高校校园文化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头等大事,随之而来的关于高校校园文化的研究也日渐兴盛,总的来说,这些研究可以前后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关于高校校园文化的研究刚刚起步,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高校校园文化”的主要概念界定及其衍生概念,同时包括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主要内容等等,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研究贡献在于提出了“校园文化”这一概念,这一全新的概念进一步拓展了高校校园文化的概念,也使得高校校园文化进一步具体化、详细化,此外,这一阶段的学术研究特点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泛化,在当时,学术研究者认为高校校园文化不仅仅指的是大学的课堂知识教育、大学历史等内容,还应该包括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如讲演、辩论、诗会等形式的学生社团文化艺术活动[4]。第二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主要为探索发展期,这一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日益多元化,研究视角和研究方向更加符合实际需求,为我国高校发展校园文化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基础,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高校基本职能和属性等角度界定高校校园文化,如王芳等从高校基本职能和属性角度对高校校园文化进行研究,他们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所独有的文化内涵,具有极强的辨识度和文化意义,也是众多高校相互区别的标志,只有拥有了多样的高校校园文化,整个高校才会焕发出蓬勃向上的活力,才会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人才为国所用;其次,从文化学视角界定高校校园文化,李国森认为它是从社会文化中所发展而来的亚文化,他将社会文化与高校所特有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相结合,衍生出一种符合大学生自身特点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最后,从分类学角度考察高校校园文化,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类概念与个体概念的集合,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这里的类概念指的是共同概念,是所有社会机构共有的特点,个体概念则指的是相对于整体单个机构所有的特征,比如社会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就是共同概念与个体感念的关系,同样地,社会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也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高校校园文化不仅具有和社会文化相同的地方,也因为自身的特殊性而与社会文化有所差异。

(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关系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关系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政教育之关系。陈伟认为,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和主旨贯彻到整个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理念,也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欧清华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国发展实际出发,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华民族的既定目标,有利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正确之举,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也有助于促进中华民族繁荣富强;学者张建荣指出,面对日益多变的社会舆论环境和大学生自身思想观念尚不成熟的现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教育相结合,符合当今大学教育的需要,大学教育要将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统一起来,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来抓,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需要;韩震就如何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分了道德生活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韩震在自己的论文研究中曾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仔细区分,他认为道德生活价值观是长期以来蕴含在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基于人们日常生活而自发形成的一种道德标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结合整个社会思想意识的发展现状和我国所拥有的文化进行高度概括性的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指向的是法律与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对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探讨时,必须要认识到这其实也是关于学校规范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许耀桐认为,新一代领导人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其实与我们的日常行为道德规范不谋而合,不难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含了自由、民主、公正、互助、改革、发展等六大理念,这些其实是在人们道德规范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深化和总结,也是我国社会的未来发展规划和目标。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的研究。姚军在其2008年发表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进一步深化和总结,是指引我们进行科学实践的重要思想武器,因此大学生要想真正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就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才能够为国家输送出合格的高质量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南大学博士刘铮在《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阐述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相统一,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有着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这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有巨大的帮助作用[5];与其他研究者不同的是,银燕在其2011年发表的研究论文中,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运用社会金融和财经知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另类解读,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经济发展领域同样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导向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提倡的自由、民主、公正、发展正是社会市场经济进行健康发展的基本准则,自由市场、公正交易,是保证交易双方经济权力得以维护和实现的根本原则,对大学生而言,营造出自由的学习环境和文化环境,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都有辅助作用;刘桂宇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中提到,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意识中的地位不仅对培育大学生的价值观有指导意义,对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的社会思想领域收到了国外多元化观念的巨大冲突,大学生原有的单一的价值理念正在不断地被冲击、解构、重建,这些外来文化虽然存在有积极的文化理念,但是消极的思想理念依旧占据了大多数,大学生正处于价值理念的形成期,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将会受到错误观念的侵蚀,不仅无法贡献出自身的力量,反而会危害他人,危害社会。因此在大学生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不可少。

第三,关于在高校教育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刘桂宇在自身的论文中,就如何将高校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也进行了探索,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中认为,要高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主体的优势,要深入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客体的资源,要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整合和优化。王波在《高校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中指出,要想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就需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因此要重点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育新的内容,将培育内容转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具体内容,在培育内容中加入焦点、热点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活化,要注重教学方法,注重教师人格感染法的作用,注意将自我教育法和激励教育法灵活运用。胡静佳在《安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中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第一,党和政府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养;第二,要加强高校自身文化建设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环境;第三,要改进课堂教育方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第四,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大学生知行统一;第五,要强化网络阵地意识,提防西方意识形态隐形渗透的防护墙。张学士在其论文《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中提出了在大学生教育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是教师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现实要求、是大学生价值选择的迫切需要,因此,在高校教育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刻不容缓。同时我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需面对许多现实性的问题,首先是必须面对高校基层住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必需面对高校学生的多元价值观问题,再次必需面对教师价值观上存在的问题,最后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教学还没有把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放在核心位置,这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高校价值观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题[6]

(三)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研究

如何将高校教育和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融合,并更好地渗透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是我国学术界一直在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陈谷新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内容丰富多彩、发展成熟,但是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物质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其次,制度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最后,精神文化建设中对不良社会思潮和消极文化的免疫力有待增加。这些都是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只有加以解决,才能保障目标顺利实施。王丽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研究》中指出,要想将大学生的校园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首先要从宏观、微观、人的作用等方面了解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体系过程中时,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存在的文化态势,契合大学生的文化血脉,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遵循的思维态势,契合大学生的价值理念,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存在的社会态势,契合大学生的价值特性,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坚持的政治态势,契合大学生的价值根本。刘银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中指出,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尤其要注重新时期大学生的校园思想文化特征,要知道大学文化中所存在的“三看重、二自我、一反省”的特征,要将校园文化建设同法制保障和理性引导相结合,要将校园文化同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同时完善实践机制,将领导机制、激励机制、参与机制有机统一起来,强化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强化师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激发其全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杨志宝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阐明了几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实事求是原则、系统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在主要的建设策略中,杨志宝指出,要在高校弘扬社会心态,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正能量,要强化道德价值,规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品格,要彰显“中国梦”,形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共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