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学校教育效率的概念

高等学校教育效率的概念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教育社会效率是高等教育效率的第二层次,体现为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状况[20]。高等教育系统的3个层面各自都有对应的效率问题,本书研究的高等教育效率是微观层面的高等教育效率,即高等学校教育效率。高等学校教育效率的含义是指高等学校内,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以求从一个给定的投入量中获得最大的产出,让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尽可能达到最大化,把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降到最低程度。

效率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教育效率的概念是在经济学的效率概念之后出现并发展起来的。

“教育效率”一词,首次出现在1966年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 )的《教育机会均等的报告》中,随后,围绕教育效率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学者们展开了研究和讨论。很多学者认为,教育效率是经济学的效率原则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从一开始产生就带有一种较强的经济学色彩。如我国的王善迈教授认为,教育效率是指教育资源消耗与教育直接产出成果的比较,也就是教育中资源投入与直接产出之比,因此教育效率也可以被称为教育投资效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教育投资内部效益等[11]。厉以宁教授也提出“智力投资经济效果”,它是与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相对应,其基本含义是智力投资这一经济活动的劳动消耗与所得成果之比,也就是智力投资的投入与产出之比,而不涉及由此在社会和经济各方面所引起的后果[12]。袁连生等认为教育投资的效率是产出与投入之比。按教育的结果,可以把教育产出分为内部产出和外部产出。内部产出是教育过程的直接结果,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思想品德的变化和身体素质的增强。教育的外部产出是指教育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和贡献。教育投资的外部效率是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小的度量,教育投资的内部效率则是教育过程本身效率的度量[13]

在经济学上,效率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生产效率,即单位时间里投入产出之比。生产高效率是指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资源成本生产出最多的产品。二是配置效率(或称经济效率),即现有生产资源与它们所提供的人类满足之间的对比程度。三是X效率,即非配置效率,是在资源配置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企业内部成员努力程度增加或管理水平提高而产生的经济效益。

有学者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高等教育效率,认为在教育领域也存在着类似于经济学的3种形式的效率,即教育生产效率、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和教育X效率。教育的生产效率,指教育部门或教育单位的投入与产出之比;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指教育部门或教育单位对资源配置的情况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教育的X效率,是指教育部门或教育单位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教育投入的实际产出与投入的应有产出之间的差额[14]-[16]

另外,有不少学者认为高等教育效率就是指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即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使用与有效配置[17][18]。如胡建华认为,高等教育领域内的效率与传统经济领域内的效率在涵义上没有什么不同,即高等教育领域内的效率,从本质上讲也是指资源的有效使用与有效配置[19]。这里所说的配置效率是指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内部效率,即高等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分配效率以及高等教育资源在各区域之间的分配效率。最优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能够使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在配置中实现效益最大化,也就是说,高等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的区域教育机构之间,每一种教育资源的总供给量恰好满足该教育资源的总需求,没有任何教育资源短缺或教育资源闲置的状况[14]。因此,还有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认为人类活动的效率要考察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活动的自身效率;二是人类活动的社会效率。因此,高等教育效率既包括经济效率,又包括社会效率。高等教育经济效率是高等教育效率的第一层次,体现为在一定时间内通过高校活动将投入(资金与人员等)转化为产出(培养的学生、提供的服务等)的关系。高等教育社会效率是高等教育效率的第二层次,体现为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状况[20]

此外,高等教育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可以分为3个层次:宏观、中观和微观。在宏观层面,主要研究高等教育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高等教育投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与推动作用;在中观层面,重点研究高等教育体系内部资源的科学配置和运行机制;在微观层面,研究高等教育机构使用教育资源的效果。高等教育系统的3个层面各自都有对应的效率问题,本书研究的高等教育效率是微观层面的高等教育效率,即高等学校教育效率(以下简称高校教育效率)。高等学校教育效率的含义是指高等学校内,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以求从一个给定的投入量中获得最大的产出,让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尽可能达到最大化,把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降到最低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