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发现,成都市的教育实现了名校带弱校,教育集团化的发展模式。我所考察的田家炳中学只有高中部、初中部两个校区,但我另外参观考察的几所学校都成立有教育集团,且都发展得很好,都是几年前兼并、合校、联盟发展的结果。
如四川大学附中原是成都市第十二中学,2008年至2012年先后兼并、合并成都二十九中、五十中、新津华润高中、新津华润初中,形成“成都十二中教育集团”,实行集团化运营。
又如,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联合清水河分校、江安河分校、新津一小、崇州学府街小学组成教育集团,成为“一体两翼两辅两联”的川大附小教育集团,即以本部为龙头主体,以东山、西山为两翼(紧密型),以清水河分校和江安河分校为辅(松散型),以新津一小和崇州学府街小学为两联的教育集团(互动联盟)。
再如,属武侯区管理的成都市棕北中学教育集团,是成都市首批初中名校教育集团,由棕北中学科院校区、棕北中学桐梓林校区、棕北中学西区实验学校、棕北小学和新津五津中学组成。其中只有科院和桐梓林两个校区是实际性的一体,实行一支队伍、一体化管理,其他集团成员都是松散型合作。
通过我的了解,成都市的基础教育集团有两个特点:
一是这些教育集团都是由一所名校带动,联合其他几所学校联盟形成的,都是以强带弱的模式。
二是这些集团的内部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运营模式,不仅不同的集团间内部的运营模式不同,就是集团内部,几所联盟校间的合作与联系方式也不一定相同。有的是一体化的,完全融为了一体;有的是紧密型的,财务关系独立,但教师任课、干部任职和教研活动可以相互调配,甚至招生也可一体安排,相互帮助;有的是松散型的,仅是联盟学校,仅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其他没有实质性的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