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是精神的“充实”

学习是精神的“充实”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杰出的教育家、文学家,他的思想特别复杂、特别深刻,也特别简单、特别纯粹。一句话,好教师要做学习裁判而不是手把手的学习教练。叶先生对“教是为了不教”正是多遍重复,逐步完善的。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就高度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问题。其二,60年代,叶圣陶明确概括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论点。“唯有自己不要学习才是真正的‘失学’!”

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杰出的教育家、文学家,他的思想特别复杂、特别深刻,也特别简单、特别纯粹。无论写了多少作品,诸如《倪焕之》《潘先生在难中》之类的小说,几卷的教育教学文集等,形式上再怎样变换,数量上再怎样增加,似乎都在阐发、寻找、展示同一个思想——一以贯之的思想: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如何达到呢?这首先要从教师的职责说开去。长话短说,我以为:教师在学习中的职责犹如运动赛场上的裁判。职责不明的裁判(教师)容易成为比赛(学习)过程中的焦点,且容易引火烧身,引发队员(学生)与观众(家长、社会)的不满和指责,甚至遭遇“下课”的威胁,这应是自作自受。好的裁判,隐身在比赛的后面,把保证比赛过程的顺利进行作为第一要务,为此对队员(学生)的犯规行为进行提醒、警告、惩罚。好裁判的任务是保证比赛过程的流畅,好教师的任务是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流畅,最短是一节课的有序进行,最长是终身学习不间断的习惯培养。同时,好裁判不为看台上的喧嚣而分神,好教师不为学生以外的名利干扰而分心。一句话,好教师要做学习裁判而不是手把手的学习教练。

重要的观点说三遍是有道理的。叶先生对“教是为了不教”正是多遍重复,逐步完善的。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就高度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问题。其一,在《改变教育》一文中,叶圣陶强调“受教育者不是像张开一个空袋子,等人家把东西倒进来,装满它。受教育者还有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学习……改变教育,本来要在受教育的学习方面改变过来之后,才算收效”。其二,60年代,叶圣陶明确概括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论点。其三,1977年,叶圣陶在为《中学语文》题词中又清晰完整地概括说:“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我想,在这上头,教者可以下好多工夫。”

读完《文心》,我对“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有了更深的体悟:学习与学校无关,学习与课程无关,学习与任何外在要求无关,学习是孩子们一生的基本需求。课程只是一些例子,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在任何允许的时间、地点进行学习。“学习的主体是我们自己!”“真要求学的人是不一定要进学校的!”“唯有自己不要学习才是真正的‘失学’!”叶先生让枚叔说得响亮而充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