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教育梦想

论教育梦想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势在必行,因为教育的前沿是一直在变化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仿若身处一辆高速运行的列车上。当一名真正的教育家,是每个教师的职业梦想。孩子们一旦毕业,一切便又回到起点,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批孩子中,教师倒真是在“昼夜不息”地成长。也许这正是教育的魅力,不是因为别的,而仅仅因为“成长”这件事是魅力无穷的。

教育是农业,慢工细活,精雕细琢,教育崇尚绿色生产方式

“慕课”、“未来教室”,这些新的教育宠儿,本为助翼,结果却适得其反,被“技术学习”、“手段创新”拖得筋疲力尽。我以为,技术的进步与我们这个行业的工作环境不是那么相配,与诲人不倦、循序渐进的传统教育方法背道而驰。教室变成一个冷漠、被电脑控制的实验室,走得进太空,却走不进人心。新“添”的工作压力,使教育者与梦想背道而驰;教育之路上,许多教师受到各种利益的驱使,腾不出时间和精力思考教育梦想。也许,我的各种不适的抱怨来自对新事物的恐惧,兼有螳臂挡车的嫌疑。

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我常有尤金·奥尼尔说的感觉:我们歇斯底里,试图抓紧梦想,最后却只找到华而不实的替代物,不得不欺骗自我。或者我们耗尽一生最美好的年华去等待梦想,却发现时间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梦想找到了,却早已历经沧桑、陈旧不堪,让人难以接受。无论是哪种结局,我们都是悲剧人物。如果我能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记录,教育改革的很多幕都将成为我创作一流喜剧的最佳题材。

改革势在必行,因为教育的前沿是一直在变化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仿若身处一辆高速运行的列车上。我看着车外变幻的风景,风景也一一照应着我,我是列车上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能随便下车,又有点晕车的表现,我只能选择在某种情况下进行姿态的调整。

当一名真正的教育家,是每个教师的职业梦想。大家都知道,真正的教育家应该是甘于寂寞和无名的。身边的伪教育家太多,而那些伪教育家却能名利双收。伪教育家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标准方程式,无须用脑,只要大胆地、持久地重复教育前辈的几句“名言”,笨拙地、粗糙地应用即可。比如,他们嘴上时常飘着几句模棱两可的、自己都似懂非懂的“教育理念”,加上中外教育家的人名,什么海德格尔、杜威、卢梭或“建构主义”、“慕课”等,配上庄严肃穆的表情,再加上自信勇敢、娓娓叙述的方式,向同行宣布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他们就成了所谓的教育家。

我梦想的教育方式是需要在寂寞时空里一点点生长、打开的绿色生产方式。我忍不住想说,数字世界、现代教育的速度某种程度上在帮衬“应试教育”催逼教育,催逼它走向反面,在眼花缭乱的数字分析、IPD等先进技术手段的掩护下走向简单粗糙的教育:结果精准到位,答案快速多样,但心灵的激越、意志磨砺的耐心是缺位的。教育不能快餐化,不能碎片化。教育是小火慢炖,教育的妙趣、思想的深邃,都得慢慢来才行,心灵的事需要时间和空间的遐想甚至空白。教育的速度快到一定程度,就要催促和破坏思想。这是个谁都明白的简单道理。

教师是一种永远无法满意又随时可以得到满足的激情职业,遭遇孩子们就能尽情挥洒激情。没有苦在其中的人无法想象那种长期陷入琐屑小事,内容重复,审美疲倦的状态;没有生在其中的人无法想象那种玄妙的教育顿悟、得英才而教之的快感和知识无用、屡教不改的挫败感;没有为此而生而死的人无法坚守一份如此激情、懊恼、平凡、奇妙、喧嚷、寂寞、不可思议、强度极高的工作。孩子们一旦毕业,一切便又回到起点,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批孩子中,教师倒真是在“昼夜不息”地成长。也许这正是教育的魅力,不是因为别的,而仅仅因为“成长”这件事是魅力无穷的。

关于教育我还想说,如果连我们教师也被难倒,那么,生活在其他领域,理性至上、沉醉于名利的人自然就更无法明白我们了。不难理解人们会坚持用衡量自身工作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忘记了选择的幸福因人而异。套用马尔克斯的话,自我追寻的路上荆棘丛生、鲜血淋漓,他们走过,我们在走。用他人的标准解释我们的现实,只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拘束,越来越孤独。

人生如果是一出戏,序幕都是在被教育中拉开,高潮都是在教育别人中结束(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教育模本)。人生如果是一部小说,教育就是贯穿始终的主线,直到最后一页,直到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