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通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南通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基础性、技术性、综合性、发展性等特征。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能够合理地引用他人观点或使用他人成果并积极参与各种与信息技术教育有关的创新设计与开发活动。

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基础性、技术性、综合性、发展性等特征。

信息技术课程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概念、原理、方法、技能,培养学生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形成积极的有关信息时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网络道德观念和责任心,促进他们参与信息化社会活动。同时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信息技术是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信息化学习平台,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生活、走向学习化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公民信息素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愿望;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技术;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了解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甄别不良信息,注意身心健康,初步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

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目标包括: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现状与趋势,信息、数据、编码、信息安全等知识;熟悉几种典型的信息技术工具并能通过比较说明其特点,掌握其基本应用技能;掌握信息安全问题的基本处理方法。能根据需要确定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途径获取信息,并能够甄别信息;熟悉信息获取、管理、加工、发布并交流的几种基本方法;熟悉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了解几种不同的工具、技术,能够利用它们完成任务或设计制作作品,并能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综合应用网络通信工具开展网络合作与交流,拓展学习空间。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积极参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活动,并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和技术创新使命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能够合理地引用他人观点或使用他人成果并积极参与各种与信息技术教育有关的创新设计与开发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