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文言文教学与考试的现状及分析

初中文言文教学与考试的现状及分析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中持无所谓态度者,是力图扎扎实实完成课内文言文的教学还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有待进一步调研。其中任何一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只要是针对学生实际的都是有效的,无所谓优劣之别。

1.您认为该教材中文言文篇目的数量:

A.适合 B.偏多 C.偏少

六年级:A.17人 B.23人 C.5人

七年级:A.22人 B.17人 C.4人

八年级:A.15人 B.32人 C.5人

九年级:A.17人 B.4人 C.3人

分析:六年级与八年级教师认为教材的篇目过多,与学生学习阶段的角色转换有关。六年级刚入中学,八年级新增物理,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所以这两个年级的篇目数量可适当减少。区统测可以参照市有关做法指定考试默写篇目。

2.您认为该教材中文言文篇目的学习难度与学生的认识水平:

A.很契合 B.比较契合 C.偏难  D.偏易

六年级:A.2人 B.25人 C.16人 D.2人

七年级:A.2人 B.18人 C.23人  D.0人

八年级:A.0人 B.8人 C.39人  D.0人

九年级:A.0人 B.14人 C.8人  D.2人

分析:认为很契合的仅占调查对象的2%~4%。显然,教材编写者过高估计了学生的接受能力。约50%的教师认为比较契合或偏难(除八年级外)。八年级有效调查卷47份,39人认为教材偏难,既如此,则“化难为易”可作为一项编者与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

3.您认为该教材最适合学生学习的5篇文言文篇目是:

六年级:《论语八则》《为学》《陋室铭》《爱莲说》《吕氏春秋两则》等

七年级:《狼》《黔之驴》《卖油翁》《枭将东徙》《核舟记》等

八年级:《岳阳楼记》《桃花源记》《诫子说》《曹刿论战》《活版》等

九年级S版:《小石潭记》《狼》《马说》《周处》《登泰山记》等

九年级新教材:《捕蛇者说》《孔子论学》《勉学》等

分析:教师选择的篇目绝大多数是统编教材中采用过的经典篇目。这些篇目叙事清晰,说理明白,易读好懂,充分说明了“经典”的魅力。

4.您认为该教材最不适合学生学习的5篇文言文篇目是:

六年级:《河中石兽》《橘逾淮为枳》《熟读精思》《天时不如地利》《行路难》

七年级:《黠鼠赋》《象虎》《答司马谏议书》《陈涉世家》《口技》

八年级:《候风地动仪》《庄子钓于濮水》《白洋潮》《天目》《公输》

九年级S版:《黄生借书说》《小人无朋》《河中石兽》《少年中国说》《登泰山记》

九年级新教材:《乞不用赃吏》《淮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寒松赋》《望九华》《出师表》

分析:同样是名家名篇,为何不受教师青睐?因为这些篇目的内容有时代隔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较远,说理也比较抽象。

5.您认为该教材中要求背诵默写的文言诗文(篇或段)的数量:

A.适合 B.偏多 C.偏少

六年级:A.14人 B.25人 C.6人

七年级:A.27人 B.15人 C.1人

八年级:A.12人 B.32人 C.8人

九年级:A.16人 B.4人 C.4人

分析:与问题3有相关性。因为难,所以“偏多”,或者说因为“偏多”,所以更显“难”了。

6.您在文言文教学中最大的困惑是:

A.教材的选文

B.正确处理“文”与“言”两者的关系

C.落实文言文词语和句子解释

六年级:A.8人 B.26人 C.11人

七年级:A.8人 B.28人 C.7人

八年级:A.20人 B.24人 C.8人

九年级:A.3人 B.15人 C.6人

分析:选项B居多。正确处理“文”与“言”两者的关系,就是正确处理“教”与“考”的关系。

7.您认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大的好处是:

A.记忆力好,可以多读多背名篇,增加文化积淀

B.积累常见实词,丰富词汇量

C.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六年级:A.30人 B.9人 C.6人

七年级:A.20人 B.15人 C.8人

八年级:A.25人 B.11人 C.16人

九年级:A.18人 B.3人 C.3人

分析:选项A居多。说明教师认识到“做人”比“作文”更重要。

8.您认为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最大的困惑是:

A.背诵、默写相关的内容 B.解释常见的文言实词

C.解释文言句子  D.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情感

六年级:A.6人 B.2人 C.11人 D.26人

七年级:A.4人 B.2人 C.11人 D.26人

八年级:A.7人 B.3人 C.10人 D.32人

九年级:A.3人 B.2人 C.6人 D.13人

分析:选项D占50%以上。说明教学重点是“道”,但“文道结合”应该更好。

9.您对课外文言文语段阅读教学的态度是:

A.赞同 B.反对 C.无所谓

六年级:A.41人 B.1人 C.2人

七年级:A.42人 B.0人 C.1人

八年级:A.41人 B.6人 C.5人

九年级:A.22人 B.2人 C.0人

分析:压倒多数的赞同票,证明了文言文教学课内外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中持无所谓态度者,是力图扎扎实实完成课内文言文的教学还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有待进一步调研。

10.您在教学中补充的课外文言文语段(篇)的数量大概是:

A.一学期5篇 B.一学期10篇

C.一学期15篇  D.一学期20篇

六年级:A.4人 B.20人 C.16人 D.5人

七年级:A.5人 B.12人 C.9人 D.17人

八年级:A.11人 B.12人 C.19人 D.10人

九年级:A.0人 B.8人 C.11人 D.5人

分析:半数以上教师认为课外文言文语段的补充数量在一学期10~15篇,是比较合理的。但八年级有11人一学期仅仅补充5篇,实在太少。是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是教师的工作热情的问题呢?

11.您选择课外文言文语段的标准是:

A.根据中考的模式自行选择 B.凭个人的兴趣选择

C.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  D.备课组集体讨论后确定

六年级:A.24人 B.1人 C.5人 D.15人

七年级:A.20人 B.5人 C.5人  D.13人

八年级:A.24人 B.3人 C.7人  D.18人

九年级:A.18人 B.1人 C.2人  D.3人

分析:选择A项的教师,应该是有一定的经验的,熟悉中考要求。否则,更希望是采取“备课组集体讨论后确定”的方式,以系统的、符合上海市中考语文要求的训练为标准。

12.对于课外文言文语段,您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是:

A.跟课内文言文篇目一样,在讲读中求落实

B.强调中考题型的应付,以题目训练为主

C.强调积累感悟,以朗读理解为主

D.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学生自学为主

六年级:A.9人 B.5人 C.15人 D.16人

七年级:A.10人 B.10人 C.12人  D.11人

八年级:A.12人 B.18人 C.15人  D.7人

九年级:A.2人 B.12人 C.4人  D.5人

分析:确实,4个选项呈现出不同的教学侧面,只是何者为主而已。其中任何一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只要是针对学生实际的都是有效的,无所谓优劣之别。

13.对于课外文言文语段,您安排的教学时间是:

A.随意穿插在课内教学过程中B.有时间就安排,无时间就不安排

C.考试前集中安排时间D.按照学期教学计划恰当安排

六年级:A.10人 B.4人 C.3人 D.28人

七年级:A.17人 B.4人 C.6人  D.16人

八年级:A.16人 B.7人 C.2人  D.27人

九年级:A.2人 B.1人 C.2人  D.19人

分析:能够“按照学期教学计划恰当安排”的教师超过50%,这是我区中考合格率达99%以上的一个重要保证。当然,“随意穿插在课内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显示出根据年级特点的教学智慧。

14.您对课外文言文纳入中考考试范围所持的态度是:

A.赞同 B.反对  C.无所谓

六年级:A.34人 B.4人 C.5人

七年级:A.36人 B.0人 C.7人

八年级:A.42人 B.3人 C.7人

九年级:A.22人 B.2人 C.0人

分析:持“无所谓”态度的教师,其实可能有这样的想法,考不考课外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将课内的文言文学好,学好课内的,一定可以迁移到课外的。当然,80%以上的教师赞同中考必须考课外文言文,甚至是只考课外文言文,也是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的。

15.您认为近年来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总分值占整卷分值的比例:

A.适中 B.偏高 C.偏低

六年级:A.35人 B.5人 C.5人

七年级:A.38人 B.2人 C.3人

八年级:A.41人 B.6人 C.5人

九年级:A.18人 B.4人 C.2人

分析:以近年来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总分值占整卷分值150分的12分这样的比例看,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是适中的。六年级与八年级各有约10%的教师认为偏高或偏低,与此学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或能力层级有关系。

16.您认为近年来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的题型分布:

A.合理 B.某些题型不合理

C.大部分题型不合理  D.都不合理

六年级:A.26人 B.14人 C.3人 D.2人

七年级:A.20人 B.22人 C.1人  D.0人

八年级:A.38人 B.13人 C.0人  D.1人

九年级:A.15人 B.7人 C.1人  D.1人

分析:尽管多数教师认为合理,但也有1/3的教师认为某些题型不合理。某些不合理的题型是指文学常识、加点字解释、句子解释或是思想内容的理解,被调查教师未作具体说明,但可以引起思考的是,在现有中考题型的基础上是否可以有更加有意义的题型设计。

17.您认为近年来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能力点分布:

A.科学 B.比较科学 C.欠缺

六年级:A.9人 B.32人 C.2人

七年级:A.7人 B.34人 C.2人

八年级:A.8人 B.39人 C.5人

九年级:A.1人 B.21人 C.2人

分析:笔者与基层教师一样,认为近年来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能力点分布是科学或比较科学的。由记忆性的认知类题目到理解性的简述题,能力要求逐步提高,课内、课外相互打通。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各省市也大多是这样考查的。

18.您认为近年来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语段的选择从内容上看:

A.适合中学生阅读 B.不适合中学生阅读

C.大部分适合  D.小部分适合

六年级:A.15人 B.0人 C.28人 D.2人

七年级:A.14人 B.2人 C.25人  D.2人

八年级:A.18人 B.2人 C.30人  D.2人

九年级:A.12人 B.1人 C.10人  D.1人

分析:持肯定态度的远远高于持否定态度的。近年来考查的内容大多是古代笔记文中阐述古人的对待事物的辩证思维,一般学生不难理解。部分不适合之处是考试文章内容为避免常见的而选择较为生僻的。其中有些知识学生不能够十分清楚地了解,比如2005年的《楚人逃暑》。

19.您认为近年来中考课外文言文题目从总体难度上看:

A.适中 B.偏高 C.偏低

六年级:A.33人 B.8人 C.4人

七年级:A.40人 B.2人 C.1人

八年级:A.46人 B.5人 C.1人

九年级:A.22人 B.1人 C.1人

分析:与上一个问题有相关性。本次调查回收的有效卷中,反映出六年级与八年级的被调查教师总体上与其他年级教师相比,趋向于偏离群体的选择,可能确实因为这两个年级的调查样本的程度总体薄弱一些。

20.您认为近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题中最能考出学生阅读能力的题目是:

A.实词解释 B.句子解释 C.阅读理解  D.文学常识

六年级:A.5人 B.2人 C.36人 D.2人

七年级:A.6人 B.9人 C.27人  D.2人

八年级:A.5人 B.11人 C.34人  D.2人

九年级:A.10人 B.4人 C.10人  D.0人

分析:毫无疑问是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既需要对实词解释、句子解释的掌握,又需要对文章思想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能力要求是综合性的更高层次级。这一题调查的目的是什么呢?

21.您认为近年来中考课外文言文题目中不应该出现的题型是:

A.实词解释 B.句子解释 C.阅读理解  D.文学常识

六年级:A.10人 B.6人 C.6人 D.17人

七年级:A.2人 B.6人 C.5人  D.30人

八年级:A.5人 B.6人 C.8人  D.33人

九年级:A.4人 B.2人 C.0人  D.18人

分析:大多数教师认为是“文学常识”这一项,也许是“文学常识”面广量大,难以把握其考查范围。笔者认为文学常识应该作为学生必须了解的语文知识的基本,或者说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只是,不一定只是填空式的记忆能力考查,题型可以更活泼、多样些。

22.您认为近年来中考课外文言文题目中分值分配最不合理的题型是:

A.实词解释 B.句子解释 C.阅读理解  D.文学常识

六年级:A.6人 B.9人 C.17人 D.13人

七年级:A.5人 B.5人 C.14人  D.19人

八年级:A.8人 B.12人 C.13人  D.17人

九年级:A.6人 B.4人 C.5人  D.9人

分析:意见很不统一。怎样的赋分更合理,学术界有两种意见:一是按照能力要求的高低,赋分也随之高低,一是无论能力要求高低,只是以每一组题目为单位赋分,整张试卷相对协调即可。所以,单就课外文言文题目这一块而言,怎样的分值分配最合理,还需要进一步调研。

23.您认为近年来中考课外文言文语段的篇幅最好是:

A.50字左右 B.70字左右

C.不超过100字  D.不超过120字

六年级:A.4人 B.11人 C.24人 D.6人

七年级:A.2人 B.13人 C.22人  D.6人

八年级:A.3人 B.9人 C.29人  D.11人

九年级:A.0人 B.2人 C.15人  D.7人

分析:显然,80%以上的教师希望中考课外文言文语段的篇幅最好不超过100字,那么,是否可以作为今后命题的掌握标准?

24.您认为近年来中考课外文言文语段的类型最好是:

A.成语故事 B.名篇选段

C.励志短文  D.其他(如……)

六年级:A.15人 B.18人 C.12人 D.0人

七年级:A.10人 B.11人 C.22人  D.0人

八年级:A.15人 B.11人 C.24人  D.2人

九年级:A.3人 B.5人 C.14人  D.2人

分析:严格地说,近几年来中考课外文言文语段考的既不是成语故事,也不是名篇选段或励志短文。调查给出的选项仅此几项,那教师选择励志短文为多,说明“文以载道”思想依然经久不衰。

25.请您推荐几篇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外文言文语段(篇):

(1)成语故事:《南辕北辙》《五十步笑百步》《东施效颦》等

(2)励志短文:《夸父逐日》《王师旦选才》《约不可失》等

分析:没有一一列出被调查教师推荐的篇目。教师欢迎的“成语故事”和“励志短文”具体篇目的列举,符合以上调查的结果。

26.请您就课外文言文教学简要谈谈您的看法:

(1)营造环境 (2)培养习惯 (3)指导迁移 (4)加强朗读 (5)集中学习 (6)提高兴趣

分析:以上6项,是笔者根据被调查教师的表述所作的归纳。前后并不存在主次关系。可以思考的是,此教学“六法”是朴素的,但一定是教师们在教学中行之有效的。

27.请您就课外文言文考试简要谈谈您的建议(可就选文、题型、分值及评分标准等具体的角度展开)

(1)增加选择题 (2)课内外等分值 (3)分值题量调整 (4)能力点不重复 (5)内容理解分值降低

分析:这5项建议,可以供有关部门参考,也可以作为区层面今后命题的参考。容易做到的是增加选择题,较难做到的是分值题量调整,因为必须与市考试改革同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