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立足文本,把握语文学科本质

立足文本,把握语文学科本质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泛语文”现象屡见不鲜。语文课的学科特点模糊,语文课的应试痕迹明显。命题组一致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姓“语”,必须以“语文”为核心。但是,在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感悟”从何而来,又指向哪里,却常常被异化得不知所云。第13题,要求考生从文本中筛选信息或者紧扣文本概括归纳,不能忽略的是“作者”的感悟。没有对第③段文本的分析,其“感悟”点必然是缺乏针对性的。只有立足文本,才能超越文本。

教学的最终绩效是由学生掌握本体性知识及其形成的技能的质量来衡量的。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泛语文”现象屡见不鲜。语文课的学科特点模糊,语文课的应试痕迹明显。命题组一致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姓“语”,必须以“语文”为核心。要充分发挥语文考试的导向作用,必须对题海战术釜底抽薪,让猜题、押题等应试手段不再灵验。

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命题者特意选取了三套教材的经典名作——H版的《岳阳楼记》、S版的《醉翁亭记》、新教材的《桃花源记》。在三套教材大分叉的形势下,这样的选择所透露出的信息应该是不难体会的。那就是老老实实以教材为基础,扎扎实实学好自己所用的教材,特别要注重语文学习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本质特点,而不是以投机取巧的方法猜测考试范围。2006年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的理解性题目,跳出了以往概括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窠臼,要求考生写出人物的“心情”,其用意无非是希望考生也能跳出题海战术。

我们知道,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一个人的营养应该是全面的、均衡的。偏食的人,其成长大多是不健康的。所以,为考试而教的语文课堂也是蹩脚的。

在现代文的选材上,命题组也作了精心的考虑,从落实“两纲”精神出发,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生命教育和民族文化精神的教育,注重学生的道德情操的陶冶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现代文(一)选择了《水的感悟》,这是一篇融多种表达方式为一体的随笔。作者从“水”中得到的感悟:“水就像人的血液。它如此重要,却不显山露水,更不张扬狂妄”自然成了命题者的着眼点。“感悟”一词,在上海二期课改深入人心的今天,已经为广大师生所熟悉。但是,在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感悟”从何而来,又指向哪里,却常常被异化得不知所云。正因为如此,命题设计更加强调立足于文本。第13题,要求考生从文本中筛选信息或者紧扣文本概括归纳,不能忽略的是“作者”的感悟。第14题,“请根据第③段作者的论述,列举一个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事例,并作简要分析”。在强调对第③段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来印证作者的“感悟”。没有对第③段文本的分析,其“感悟”点必然是缺乏针对性的。只有立足文本,才能超越文本。这或许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