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求美,优化教育教学内容的“形象展示”

求美,优化教育教学内容的“形象展示”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过去的学校教育,之所以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背离素质教育的目标,除了教育体制、教学思想和观点等问题之外,忽视审美教育也是原因之一。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融入美感,从来是应试教育所不能达到的。语文教材中并不缺少美,而是我们师生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应该注意的是,初中学生正是以形象感为主来接受美的熏陶的。实施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其教学方式和方法必须适应社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我们过去的学校教育,之所以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背离素质教育的目标,除了教育体制、教学思想和观点等问题之外,忽视审美教育也是原因之一。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融入美感,从来是应试教育所不能达到的。

在世界各种语言中,汉语称得上是最美的语言之一。语文教材中并不缺少美,而是我们师生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举凡含蓄美、秀丽美、典雅美、朴素美、雍容美、自然美、和谐美、强健美,悲剧中的崇高美,喜剧中的滑稽美,无不展现了美的世界。人也总是爱美的,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更是得天独厚。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和绘画、雕塑作品一样,都具有形象性,但文学的形象性和其他艺术的形象性相比,又有自己的特点,正由于它塑造形象的物质材料是富于运动性的语言,因而就使它的形象性获得了运动性的特质。它可以自由地去描绘具体生动的人生图画,刻画人物的动作、表情、性格、姿态。让人看了,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与其事、如历其境的感觉;仿佛人物在说话,生活在进行;似乎触之若及,视之如见,嗅之欲至,拟之似得,听之如真,呼之欲出。明乎此,我们必然要以“运动”的手段,创设审美的情境,而不能生搬“教参”,死灌“知识”。应该注意的是,初中学生正是以形象感为主来接受美的熏陶的。我们知道,初中学生普遍喜欢音乐,每每上文情并茂的文学作品时,我即精心挑选音乐以配乐朗读。比如:上S版教材《落花枝头》,我配上了笛子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与《春天的故事》,前者的清丽、明亮与后者的悠远、深情,恰好与文章的结构相吻合。伴随着熟悉的乐曲,我朗读着:“朦胧的墨绿中,清晰的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学生们沉浸于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再如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放一首《好汉歌》;教《背影》,和一曲《江河水》,再读课文,真的是酣畅淋漓,其情融融。此时,形象的感知取代了抽象的文字,为教师之后的课文“导读”,作了渲染和铺垫。

更有意思的是,我曾经让学生听古诗词的“吟诵”,起先学生为那异样的语调而窃笑。既而,能略品出些滋味。一曲未了,有些学生已在暗自模仿。其抑扬顿挫之感,摇头晃脑之状,颇有几分唐宋遗韵。欣赏,便是“移情”,感悟,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

听觉媒体参与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美的能力,包括感知能力、认识能力、情绪体验,有利于培养正确的鉴赏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可以丰富人生、美化人生。

科学的实验给予我们如下启示:

通过听觉媒体参与性强的优势,可以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使学生既愿意学又有可能积极主动地去学;运用听觉媒体参与语文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语文素质;运用听觉媒体参与语文教学,不但使得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更加丰富和完善,而且使得课外教育活动能够更好地对课堂教学给予补充和深化。

“求实”“求活”“求美”,将是我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

实施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其教学方式和方法必须适应社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人类已经走过了蒸汽时代,跨越了电气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而信息时代的听觉媒体参与语文教学应当引起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在此,仅以“初探”来“抛砖引玉”,祈愿与更多的教师来共同探讨。

(本文获嘉定区第2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收录于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探索者的足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