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把握课堂教学环节

把握课堂教学环节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课堂教学当作一个窗口,当作一个环节,课堂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关键性作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辽滨分校教师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对话环境,引导学生融入教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素养,以及对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很大关系。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是需要长期、复杂、系统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一个关键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能够集中和直接体现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检验学生在课余准备的程度,检验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检验教师和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否达到教和学的目标,以及作为课堂教学环节和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包括学期、学年)的关系。把课堂教学当作一个窗口,当作一个环节,课堂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关键性作用。

(一)学生提前预习,教师课堂答疑

教师教学前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自学,反复揣摩概念、定义,书中的重点难点要反复读,要学会逐字逐句琢磨,直到理解为止。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并作好笔记,逐步提高自己看书领会的能力。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形成自己独立看书阅读习惯。在传统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上,学生和教师只注重课堂,同学们形成了死记硬背,教师怎么讲,我就怎么接受,教师布置什么我就做什么。主动思考少,主动提问少,主动解决问题少,形成了学习的被动性,发展的被动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导致学生自学能力差。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辽滨分校教师充分利用好课上和课下,通过教学设计,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提出问题,通过课堂给同学分析、解答,以辅导启发式帮助学生理解,在这种自学课上,让学生始终以自己为主,教师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学习精力更加集中,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自学中掌握的知识,印象会更深,理解更扎实。同时,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得到解决后,印象也会更深,也会更有收获。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最后还要总结,讲明教材重点、难点,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点更加明晰,通过和教师的总结相印证,正确掌握自己学到的知识。

(二)加强师生互动,引入对话教学

辽滨分校在教学中,开展了民主式教学,改变教师一言堂状况,积极探索师生互动方式,使学生在心理上树立起我必须参与的意识,我是主角的意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对话教学”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地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辽滨分校教师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对话环境,引导学生融入教材。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学习,可以比喻为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之旅,在这个旅途中,我们同新的世界相遇,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我对话”。因此,教师们在课堂上都尽量留出充分时间,跟同学互动,不但教师提出问题,更要学生提出问题,提出建议,与学生进行充分有效的讨论。既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理解的程度,又及时进行点评总结,纠错矫正,达到学习的高效率。教师们通过主动跟同学多讨论,鼓励学生参加讨论和争论。通过讨论和争论,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对概念、定义、定理和公式的理解,从而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激发出来。可以说,课堂教学就这样通过教师、学生的互动交流活动,完成了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传递,实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三)倡导合作学习,做好良师益友

课堂上要想完成师生间的合作学习、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教师就需要上课前精心准备,搞好课堂教学设计,特别是要组织好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既要有看书阅读时间,还要有讨论时间,还要有教师答疑解惑的时间。要有条不紊,有程序进行。辽滨分校教师在教学中选择概念容易理解,属于了解和初步认识的章节,普遍开展这种形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两个积极性,即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的积极性。教师按照布置好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精力看,有问题既可以与同学商量,也可以跟老师商量。合作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改革尝试,随着教学实践的检验,还要不断完善,深入探索。首先应科学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不能走形式,要有定性定量的衡量标准。即什么课适合这种教学方式,什么课不适合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完没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没掌握教师要教的知识。应提倡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比如,把小组学习拓展到课后,以小组方式预习课程,进行讨论,也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讨论。教师把学生作为平等的学习伙伴,学生把教师当成知心的学友,从亲切的言传身教中提高学习能力,在民主教学氛围中成为学生良师益友。

(四)尝试课堂研讨,培养科学素养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素养,以及对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很大关系。高中生虽然还不能进行独立学术研究,也不需要进行高水平的独立学术研究,但教师一定要引导和培养。辽滨分校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尝试开展课堂研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教师们在教学中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是一个过程,包括兴趣、学习方法、对科学的初步认识、看书阅读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归纳、综合能力,与别人进行讨论交流的能力、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的能力等。而这种能力的培养,要逐步提高,鼓励和引导学生迈向更高的自学境界。研讨会就是一种有益尝试,一个学期,可以尝试举行若干次带有一定学术性质的研讨会,研讨会的内容可以是教材中章节,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择的题目。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独立完成学习和研究,并指导学生尽可能地、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有关的课外参考资料,开阔知识视野,帮助理解教材和研究的内容,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问题,进而有新的理解,并发现新问题、新知识,并有信心通过自学来研究、解决新问题。通过研讨会,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介绍自己对学习内容和研究内容的理解,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及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方式。这种研讨会,教师是顾问,帮助学生选择好题目,指导学生自己完成学习研究过程,写好研讨报告。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通过研讨会,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信心,发挥和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及潜力,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初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有一种成就感和成功感。同时进一步丰富和掌握实验、观察、条件控制、数据处理、分类、比较、概括、模型化、提出和验证假说、科学抽象等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为未来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五)结合学科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想法和理论是需要通过科学实验来实现和验证的,理科学科是重视实验的自然科学,比如化学。学习化学必须提高实验动手能力,也是学生今后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而在实验课中,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体验到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魅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思维的方法、同时更能直观地学习化学知识、并与其他同学协作进行化学实验。这些丰富的教育功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保证。化学家戴安邦说,“化学实验应该是学生学习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培养化学素养,不仅要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智力。智力因素包括动手、观测、查阅、记忆、思维、想象、表达七种形式,其中思维是智力因素的核心。”因此,要重视上好实验课。有的教师是这样组织实验课的,如在探究氯水性质实验的教学实验课中,让学生自学课本、查找资料、相互讨论,然后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第一组,在氯水中加入适量镁条;第二组,在氯水中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第三组,用PH试纸检测氯水的酸碱性;第四组,在氯水中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第五组,观察氯水的颜色、气味。然后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在全体学生中展示。通过五组实验探索,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六)开展讲座式学习,拓宽自学方式

当前高中教材中,有选修课和活动课,这些课程是整个高中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应结合当前的教育教学实际,重视选修课的作用,使选修课成为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很好平台。

对于选修课,教师不泛泛而讲,不搞广而深,而是发挥选修课程教学模块作用。比如高中化学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教材中设置了六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课程模块,目的是体现高中化学课程的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教学的着眼点不是知识点广和深的挖掘,而是要通过基本化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感悟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增强科学探索研究意识,改变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尝试用讲座方式,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形成几个小专题,教师引导式、启发式讲,开启学生的思路和联想,并和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主要是培养学生兴趣,以学生自学为主。选修课程模块重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选修课程满足了不同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需要,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为具有不同兴趣和潜能、以及有特长的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