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外活动的发展与现状

课外活动的发展与现状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课外活动有课程化的趋势,国外学者普遍认识到了课外活动的育人功能。课外活动成为继课堂活动之后的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主阵地。课外活动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教育发达国家,学习知识不再是学校关注的唯一重点,他们通过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磨炼学生的意志力与忍耐力。课外活动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课外活动在当今世界多国“有声有色”

在国外,课外活动的发端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史学界认为最早的所谓的课外活动发源于古希腊,无论雅典还是斯巴达都非常重视活动,但课外活动真正兴盛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近年,课外活动有课程化的趋势,国外学者普遍认识到了课外活动的育人功能。

课外活动成为继课堂活动之后的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主阵地。在美国,近年来对“课程”这一概念有了更广泛的理解,使得“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的界限变得更加难以区分了,一方面是课内活动扩大到课外,另一方面是课外活动变为课程”。课外活动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美国杰斐逊高中的学生,会在课外活动小组中研究怎么做卫星,做飞机,做潜艇。英国伊顿公学的学生会在课余时间用在运动场上,锻炼自己的体能和意志力。法国中小学生会在周三游览各个博物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韩国学生会在雪地里进行魔鬼训练。

在这些教育发达国家,学习知识不再是学校关注的唯一重点,他们通过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磨炼学生的意志力与忍耐力。这些优秀的品格只靠课堂教育是无法实现的,高质量的、科学适度的课外活动,是学生成长的必然需求。时至今日,各个国家教育理念虽然千差万别,但全人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当今社会普遍认同的。全人教育关注每个人智力、情感、社会性、物质性、艺术性、创造性与潜力的全面挖掘,寻求人类之间的理解与生命的真正意义,强调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鼓励跨学科的互动与知识的整合,主张学生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平衡,注重生命的和谐与愉悦,培养具有整合思维的地球公民。课外活动在全人教育理念下更加如鱼得水,成为了全人教育的有力有利途径和重要工具。

(二)课外活动在我国“源远流长”

在我国,战国晚期的《学记》早就提出了“时教必有正业,退习必有居学”“藏焉修焉,息焉游焉”的原则,认识到了学习与活动、“正业”与“居学”的相辅相成关系。

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涵盖了人类社会精神领域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古人的人生观、宇宙观价值观。规范了人类社会的做人准则、道德标准和价值标准。讲究循序渐进寓教于乐。学生的学业和自身的修养结合在一起,学生学习提高的过程其实是自我修行提高的过程。学生除了学习儒家经典外,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诗词歌赋、练习书法、学习琴棋书画等。这和今天的课外活动很相似,这些东西会给学生带来很多的乐趣,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激发创造力和创作欲望,陶冶思想情操都大有裨益。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精英,对于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国古代的教育,造就了大唐的文采风流,两宋的雍容华贵,明清的瑰丽多彩,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今天我们倡导“生本教育”,落实以人为本的观念;今天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有很多都是对我们对祖先优秀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近现代的教育家们也探讨过课外活动,如李相勗等人1936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课外活动》一书系统阐述了课外活动的定义、史略、缺陷及问题、课外活动与各学科的联系、课外活动的组织行政等。

建国后,我国学校教育深受苏联教育家的影响,如苏霍姆林斯基就非常强调课外活动的积极作用,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发源地,通过课外活动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课外活动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此后,我国也曾断断续续的重视过课外活动,如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中小学迎来了一次课外活动热,出现了一大批因课外活动而成功的学校。近几年,尤其在信息社会的冲击下,在终身学习理论,多元文化理论的指引下,我国学术界也进行了不少关于课外活动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