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牌员工”的内涵

“金牌员工”的内涵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人们对“金牌员工”这一概念的理解尚未达成一致。因此,要成为一名“金牌员工”,必须在知识的把握、技能(能力)的应用,特别是综合素质的具备上达到一定高度。因此,在高职教育中人们谈及“金牌员工”时往往侧重于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这也是本节立论的基本观点与前提。

当前,人们对“金牌员工”这一概念的理解尚未达成一致。本节结合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审视“金牌员工”或许更为全面:第一,从体现的价值上看,“金牌员工”的内在价值中含金量最高,能为价值主体即企业创造更多财富;第二,从标准更迭上看,人们对企业员工的期望或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着变化,如“蓝领”“白领”“银领”,甚至“金领”等,由此不难理解“金牌员工”这一概念的提出;第三,从品格等次上看,“金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最高的评价,比“银牌”与“铜牌”高出一等,自然“金牌员工”在员工中是最优秀的,也是企业最稀缺的人力资源。因此,要成为一名“金牌员工”,必须在知识的把握、技能(能力)的应用,特别是综合素质的具备上达到一定高度。

在企业普遍将“金牌员工”作为在职员工的最高标准背景下,作为为企业输送人才的高职院校,应前瞻性地将“金牌员工”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以此来统领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如有院校就提到:“员工从普通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从而成为‘金牌员工’,既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如何使我校培养的学生能够成为明天企业的金牌员工,让学生具有优良的职业素质是前提。学生的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创业意识等方面的职业综合素质,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第一质量”。[35]据此,我们不难看出:“金牌员工”是从企业等的角度看的,是前瞻性地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金牌员工”是追求卓越的员工,也能创造卓越的员工;“金牌员工”在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创业意识等方面有着正面的、积极的并为人推崇的表现。

从实践来看,公司企业等用人单位往往并不担心员工的技能,更在乎的是员工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往往关注着技能的培养,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养成。因此,在高职教育中人们谈及“金牌员工”时往往侧重于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这也是本节立论的基本观点与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