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通识教育改革理念

高职通识教育改革理念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已作为规定性内容写入相关教育政策,也深为人们所认可。当然,做这样的分析,并不是否定专业教育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但主渠道还得依托通识教育。很显然,这种状况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素质,人才的“高素质”目标无法实现。鉴于此,必须把高职通识教育作为人才“高素质”目标的重要依托,并作为举办高职教育的重要理论与策略,贯彻于各项管理行为之中。

(一)通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依托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已作为规定性内容写入相关教育政策,也深为人们所认可。很显然,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有赖于高职专业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则主要有赖于高职通识教育。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当然,做这样的分析,并不是否定专业教育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但主渠道还得依托通识教育。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努力提升专业教育水平与质量的同时,却极大地忽视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及其部门、教师在各高职院校边缘化情况极为严重。很显然,这种状况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素质,人才的“高素质”目标无法实现。鉴于此,必须把高职通识教育作为人才“高素质”目标的重要依托,并作为举办高职教育的重要理论与策略,贯彻于各项管理行为之中。

(二)人文素质是“高素质”目标的关键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1998〕2号)明确指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是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做人”,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形而上”的,是培养有责任的社会公民之所在。因此,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重点,是“高素质”目标的关键所在。

(三)服务好学习者是根本、前提

在高职通识教育服务学习者、服务社会和服务强校战略中,服务学习者是根本、前提。学生是学校最为关切的利益相关者,服务学生不仅是在生活管理上的服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素质上获得较大提升,这才是服务的根本,也是院校存在的使命。服务好了学习者,就能有效地、间接地服务社会,这不仅体现在经济建设上,也体现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上。服务好学习者,服务好社会,能有效地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同时也使学校获取社会资源能力不断加强;而且,在服务好学生的过程中,学校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内涵建设不断加强,特色日渐突现,办学效率与效益能得到较大提升。

(四)高职通识教育走国际化之路

教育国际化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教育国际化不是指某一方面国际化,而是全面渗透,从教育思想到教育行为,从培养目标到培养手段、途径,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学到管理等国际化。高职教育国际化不仅在专业教育上,通识教育中也必须贯彻。在通识教育中,国际化应包括培养国际化人才(即培养学生走向国际的通用能力及国际视野与意识)、课程国际化、教学资源国际化及教学方法方式国际化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