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阳光课堂充满探究的气息

让阳光课堂充满探究的气息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改造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探究式的阳光课堂,使阳光课堂充满探究的气息显得更重要!让数学课堂充满探究的气息,首先要给学生一份动力,这份动力是在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只有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才能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一个适宜的气候和土壤。课堂讨论,是在课堂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形式。这不仅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成果的体现,而且是新的一轮探究性学习的开始。

“阳光课堂”是“阳光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践,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一定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形成主动探究式学习方式为前提的。没有探究,就谈不上创新,离开了探究,实践也就毫无意义。因此,阳光课堂呼吁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倡导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把发展主动权交给学生,促使学生进行民主地、有趣地和探索性地学习,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光的照射、光的互动和光的反射,实现教学相长的最佳教育效能。所以,改造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探究式的阳光课堂,使阳光课堂充满探究的气息显得更重要!那么,如何让阳光课堂充满探究的气息呢?

(一)给一份动力,保证探究活动的开展

动力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探究动力,才能抓住探究机会,产生探究方法,开展探究活动。科学家之所以有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和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动力。让数学课堂充满探究的气息,首先要给学生一份动力,这份动力是在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1.营造特定的研究氛围,让学生敢于探究

只有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才能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一个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因此,教师一要尊重、相信学生;二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三要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不轻易否定,即使是错误意见也要耐心引导,认真分析。只有这样,学生才视你为朋友,对你不存在畏惧心理,才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境,并使之转化为探究热情。

2.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善于探究

好奇心是求知的动力,是探究性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新奇因素把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创设情境、变换形式,使其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和开放性。例如,学习体积概念时,创设乌鸦喝水的故事情境;学习等量转换时,创设曹冲称象的故事情境,从而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内驱力。

3.提供探究的成功体验,让学生乐于探究

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心理冲动。学生的智能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无论在操作、提问、概括、练习等方面都要设计不同的层次,分别为他们的探究性学习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探究的信心。

(二)铺一条道路,保证探究活动的畅通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它会对学生产生许多不适应的东西。因此,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之路要靠教师去铺设,为他们的探究走向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1.问题要有探究性

探究离不开问题,课堂探究活动主要围绕“问题”进行。所以,问题一定要能引起全体学生的主动思考、研究交流,具有探究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矛盾点或新知识的难点、要点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运用观察、联想、推理、猜测等方法来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进行“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口算一些有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题目,及练习书本上运用商不变性质填空的复习题。接着新授例题:“做一条短裤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可以做多少条短裤?”在引导学生审题列出“56.28÷0.67”后,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师:看到这个算式,你能想到什么?

生:这题是小数除以小数,上一节学习的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生:这个算式该怎样计算?

生: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与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生做短裤的条数一定大于56

生:商的小数点怎样点?

这些问题有的虽然与其计算方法没有多大的联系,但它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出来的,对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探索价值。接着可继续引导。

师:这个算式,你准备怎样计算?

生:可以直接计算,但不懂得商的小数点怎样处理。

师:能否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

生:可以把题里的米数都改写成厘米数来计算。0.67米=67厘米,56.28米=5628厘米,则是5628÷67。

生:可以运用商不变规律,把除数和被除数都扩大100倍,再计算。则是56.28÷0.67=5628÷67。

生:可以直接在竖式里,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两位,然后再计算。

接着师生共同探讨竖式写法问题。这样教学,学生能够运用一些数学方法来发现问题与探索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了探索能力。

2.讨论要有针对性

课堂讨论,是在课堂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形式。课堂讨论的效果好坏取决于讨论中针对性的强弱。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让学生的讨论有主题、有方向、有目标。

例如,教学“0不能做除数”时,只是教师说说,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假如教师能引导学生根据除法的互逆关系,通过假设“除数是0的情况”下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展开讨论,学生对“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的道理必定有深刻的认识。

在讨论中,我认为还要做到:一是形式宜灵活。除四人小组、同桌、前后或左右的同学讨论外,我们提倡学生自由选择讨论对象。二是表述应自由。应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可以让学生辩论,允许学生自由站起来回答。三是坚持四个“不替代”。即由于学生粗枝大叶造成了讨论中的失误,不替代学生纠正,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在讨论中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不替代学生裁决,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修正的认知偏差,不替代学生分析原因,以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学生通过探索自己能得出的数学规律不替代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练习要有实践性

练习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不仅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成果的体现,而且是新的一轮探究性学习的开始。因此,教师布置学生练习时应十分注重实践性,十分强调对学生产生激发的力量。

练习可分两类。

(1)课内布置的探究练习。例如,一节数学活动课上,一位教师布置这样一道练习题:二年级有4个班,从二(1)到二(4)班的人数分别为40,41,38,38,各班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准备租车到科学馆去参观。如果大客车每辆可乘坐60人,依维柯每辆坐21人,问怎样合理地去安排车辆,两种车型要各配几辆车?对此练习,学生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经验,去比较分析,再结合条件与要求,并考虑班主任的管理职责,合理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2)课外延伸的探究练习。例如,一位教师教完“统计”后,课外作业是“你如果要开一个受顾客欢迎的袜子店,你需要收集哪些材料?你要调查哪些人?提哪些问题?你从调查中得到什么结果?写出一份报告。通过完成这份实践性的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研究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尽早了解了今日学习与明日职业之间的关系。

(三)留一片天地,保证探究活动的落实

实践表明,学生都有表现和展现自己的欲望。因此,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留给学生一片展现自我的天地,让他们在数学的王国里自主探索。

1.少“占”多“让”

探究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我们必须把探究时间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学生要有时间研读材料、沉思默想,要有时间整理思路、组织语言,要留出“犯错误”、不断修正错误的时间,还要有时间来开展相互讨论、争论。这在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应当给予高度重视。第一,控制知识总量。一节课的时间是个常量,在这个有限时间里不可能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地筛选,对教材做出创新处理,其关键是要突出重点、难点,一节课深入探究一、二个问题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二改进教学手段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其辅助功能,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有效地完成必需的教学内容;应使探究的各个环节紧凑衔接,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如快速地出示问题,演示相对较多的背景材料等,提高探究的效率;把知识、问题变得更直观,更形象,在关键时刻减少思维障碍,提高探究的有效性。第三,重视课前指导。要让学生明确课前他们要做什么,尽量缩短课上熟悉教材、准备探究的时间,甚至可以要求学生就所要探究的问题去搜集资料,预先思考。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通盘计划,不但知道本节课怎么上,而且要考虑到以后的课怎么安排。

2.少“扶”多“放”

教师常犯的毛病是低估了学生的知觉、经验和潜能,总以为学生面对研究素材,一无所知。因此,喜欢一步一步扶着学生去认识。孰不知这种“扶”是在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学生发展。例如:一位教师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时,先让学生计算可约分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接着将其约分,再让学生思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从约分前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受到启示。容易发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应该说,这位教师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打破了常规,颇具特色。但细细品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是在教师“帮助”下“被动地”激活的。如果用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去处理这一内容,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一内容,你认为必须运用哪些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你准备怎样去解决?由于没有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制约,所以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