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心”聆听孩子心声

用“心”聆听孩子心声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俗话说“栽树栽根,育人育心”,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做好孩子心灵的“聆听者”。然而,孩子内心的“真实声音”,往往是不容易被听到的。但恰恰是这样一些细微的举动,传递了孩子心灵深处真实的声音,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特别留意。教师若想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就需要俯下身来,用自己的满腔真情,听懂孩子心灵深处的声音,赢得孩子的尊重信任,才能找到与孩子对话交流的契机。

倾听花开的声音,可以听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海浪的声音,可以听懂大海的豪迈;倾听孩子的声音,可以读懂孩子的心灵,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俗话说“栽树栽根,育人育心”,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做好孩子心灵的“聆听者”。只有当我们听到了、听懂了来自于孩子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才会知道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然而,孩子内心的“真实声音”,往往是不容易被听到的。很多时候,教师匆匆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表象。所以,“用心聆听”,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停下来,认真听。

倾听孩子,首先要以真诚、平等、尊重的态度面对孩子。当孩子一脸认真地跑来说话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停下手中的工作,注视着他们的眼睛,全神贯注地倾听。认真倾听的态度,本身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当孩子感受到倾听者的真诚,感受到他在被尊重,被关注时,才会打开心扉,尽情倾诉。

其次,等一等,慢慢说。

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急匆匆跑来,满肚子的话却不知怎么表达了,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常常表现为语无伦次,有时甚至不知所云。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鼓励他们:不着急,想好了,慢慢说,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当孩子磕磕巴巴表达有困难时,还应当微笑着注视他们,鼓励他们把话说完。这样,才会知道他究竟想说什么才会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行心灵沟通

再次,听懂孩子的“言外之音”。

日常的交流中,有的班主任还曾关注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有的学生和教师交流时所表达的意思却并非他言语表述的内容,在他的心里,还有着“另外一个声音”。

【案例】

比如有一次,一个小女孩课间挨在一位班主任身边,聚精会神地看她写小黑板上的板书,看着看着,就情不自禁地说:“老师,我妈妈也和你一样,喜欢穿漂亮的裙子。我妈妈的头发也很长,她的衣服上还会喷一种香水,可好闻了!”那位老师认真地注视了孩子几秒钟,笑了,摸摸她的头。谁知这么一个动作,孩子的眼泪哗地就流了下来。老师赶紧关切地问她怎么了,许久,她才哽咽着告诉老师,今天早上妈妈又外出打工了,要到过年才能回来。“哦,是这样!”老师这才真正读懂了她刚刚的那番话的真正含义,赶紧安慰她:“好孩子,妈妈知道你一定很勇敢很独立,所以才会放心让你一个人和爷爷、奶奶待在家里,你要好好努力,让妈妈看看她的宝贝女儿该有多能干多懂事,过年时妈妈回来该多么欣慰啊!”安慰了好一会儿,孩子的情绪才终于缓了过来。后来,那位老师在和大家交流起这件事情时不由感慨:“孩子的心啊,其实是那么细腻而脆弱,稍不留意,我们就可能忽视了她内心深处的那个声音。所以,和孩子的交流,真的要用心,再用心!”

另外,读懂孩子的“特殊语言”。

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的“交流对话”是在以言语的方式进行,然而,仅仅依靠言语还不够,教师还应读懂孩子一些“特殊的语言”。这些“特殊的语言”可以是孩子的面部表情,可以是一些小小的动作,有时甚至仅仅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但恰恰是这样一些细微的举动,传递了孩子心灵深处真实的声音,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特别留意。

认真倾听孩子,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像一本书,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每颗心灵都装着秘密,有着属于自己的密码。教师若想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就需要俯下身来,用自己的满腔真情,听懂孩子心灵深处的声音,赢得孩子的尊重信任,才能找到与孩子对话交流的契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