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效地运用奖赏

有效地运用奖赏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都喜欢获得奖赏,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学生。因此,在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学习时,合理地运用各种奖赏手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常用到的奖励大致包括:物质奖励、活动奖励、荣誉的展示、口头表扬等。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采取个别化的教学策略。有的学生基础较差,或学习方法和习惯不好,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奖赏可以有各种形式,如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还可以是活动的奖赏。

 

奖赏虽然是塑造行为的有效手段,但是其运用必须得当,否则便会强化不良行为,甚至削弱学生的内部动机。

学生都喜欢获得奖赏,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学生。他们把教师的表扬和奖励看得非常重要,老师奖励的一块糖胜过家长买的一包糖。因此,在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学习时,合理地运用各种奖赏手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常用到的奖励大致包括:物质奖励(如奖品等)、活动奖励(如参与某项活动的特权,使用特殊设备等)、荣誉的展示(如成果、作品的展示等)、口头表扬等。在进行奖励时,如果表扬能够奏效,就不要使用能够兑换成物品的代币;如果代币奏效,就不要使用小玩具;如果小玩具能够奏效,就不要使用食品。不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灵活选择有效的强化物。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奖赏以起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呢?

1.什么时候奖赏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经常会在不同场合表扬或奖励学生,在什么时候运用奖赏能取得最佳效果,值得教师思考。研究表明,当学生完成的是常规任务而非新奇的任务,有具体意图的任务而非偶发性的任务,或者是刚开始一项新的学习任务时,运用奖赏效果会更好。

对于那些机械性的任务,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可能不会有太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动机资源比较匮乏,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奖赏效果就比较好。如让学生抄写生字、练习口算、背诵课文、记忆英语词汇等。而对于那些学生很容易投入的学习任务,如阅读一本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上网等,学生本来就会比较感兴趣,再提供奖赏来激励学生就不太明智。

一般来讲,在学生刚开始从事一项新的学习活动时,需要使用外部奖励。对于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要予以肯定。当学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并取得成功时,就可以逐渐停止外部奖励的使用。

当学生的表现达到或超出预期目标时,教师应做出积极的反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表扬更要及时。及时强化的效果优于延迟强化。当学生学习开始努力,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纪律有所好转,回答问题虽然答案有误但却能认真思考等,都是表扬的好时机。对学生作业、考试的评价和反馈也要及时,要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表现。

2.奖赏的对象

到底应该把奖赏给予谁?是那些表现优秀的尖子学生还是每一个有所成就的学生?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经常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而有些学生很少有这样的机会,教师无形中会偏爱某些学生而冷落其他学生。如果教师希望能够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就应为全班同学创设一种奖赏的氛围。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了解他们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为此教师要做的是,需要保证全体学生都有获得奖赏的机会,需要针对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的奖赏标准。如果按照同一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那么只可能是少数学生才有得到奖赏的机会。

美国密西根大学学者迈德雷等人建议采用多种评价标准,根据个体差异来要求学生,而非采用同一标准来要求全体学生。

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许多优等生身上普遍存在的动机问题是,过分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中的排名以及是否显得聪明、有能力,不愿尝试有可能失败但可以学到许多有益内容的学习活动,这样,他们将丧失许多进一步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如果教师能够针对优等生的这种动机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对优等生的努力进取、深入钻研等行为加以鼓励、强化,那么,优等生不仅可以保持其优异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够形成更为健康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

学习困难的学生成为困扰教师的主要难题。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常常会觉得在这些学生身上的投入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有研究表明,一些教师在对待学业较差的学生时,态度明显不同于对待其他学生,往往是批评多表扬少,习惯于向其家长告状,很少能够看到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带着一种不可救药的刻板印象来对待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责备声中长大的学生就可能逐渐形成  “习得性无助”  ,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对于学习,他们只会采取逃避、退缩的行为。因此,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点滴进步,抓住时机予以鼓励,及时而适度的表扬往往是促进后进生转变、前进的催化剂。

学习困难有多种原因,有的是因为缺乏兴趣,有的是基础差,有的是学习能力有限。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采取个别化的教学策略。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有的放矢,那么,不少后进生还是有可能取得进步的。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第一,在学业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有的学生基础较差,或学习方法和习惯不好,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如有的学生数学成绩不错,但就是学不好语文,可以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辅导措施。

第二,帮助学生设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引导他们关注自身的成功。鼓励学生超越自己过去的表现,而不要和其他同学比较。

第三,及时的鼓励与赏识。学习困难的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因此,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注意强化个体逐步趋近预期目标的行为。有些行为可能不会自发出现,因此在与目标类似的行为出现时,就可以给予强化。

第四,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家中往往也会受到父母的批评,因此,教师需要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必要时给予父母正确的指导。

现实教育中,学业优秀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而成绩中等水平的学生往往会被老师有所忽视。事实上,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因此,作为教师,要想取得最大的教学成效,就必须重视每一个学生。对于中等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要学会欣赏他们,鼓励他们进步。在教师的鼓励和赏识下,中等水平的学生就有可能成为学业优秀的学生。

3.奖赏的形式

奖赏可以有各种形式,如物质奖励(给予学生各种奖品,如学习用品、糖果等),也可以是精神奖励(如好分数、荣誉证书、光荣称号、表扬、鼓励等),还可以是活动的奖赏(如奖励参加某些特别的活动、赋予某些特殊的职责等)。

在学校,教师给予学生强化时,首先要选择学生认可的、有价值的强化物。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强化物进行奖赏。其次,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喜欢被老师当众表扬,有的则喜欢私下得到鼓励,有的希望老师给予活动的奖励,有的则喜欢老师给予一些可爱的小玩具等。

● 物质强化

物质的强化不能随意使用,但在学生完成高质量的任务,或取得可喜的进步时,适当予以物质奖励也是可以的。

如学生在努力学习或取得进步时,可以获得不同的积分,可以用积分来换取小玩具、橡皮、铅笔、日记本等,也可以是糖果、小食品等。这些强化物对于年龄小的学生效果比较明显。

● 言语强化

表扬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如果使用得当,可以成为课堂激励的有效手段。有时一句话可能会激励一个人一生去努力。如一位语文老师曾在一个学生的日记本上写道  “照这样下去,你的进步会难以想象,你的前途将无限光明”  ,就是这句话,激励着那个学生从一个小山村走向了大都市,走出了国门,在自己的事业上做出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有时候教师的表扬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效果不会持久,甚至还有消极的作用。如有的教师当众表扬了某个学生,这个学生可能很开心,但是却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嫉妒和不满,影响了该生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有时教师的表扬让学生理解为只是为了给大家树立一个榜样,并非真的要表扬某个同学,这时的表扬效果也会打折扣。因此,如何合理地运用表扬,是一门值得探究的学问。

在运用表扬时,需要遵循下列原则:

第一,表扬要及时。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时,就要及时予以鼓励。

第二,表扬应该是真诚的。当教师发自肺腑地欣赏某个学生时,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感受到赞赏的力量。美国教育专家布洛菲等人发现,教师在表扬他们喜欢的学生时是真诚和发自内心的,说话的时候会微笑,并表扬学生真正的成就。教师对那些他们不喜欢的学生,表扬的频率倒也不少,但通常缺乏温暖。当教师的言语表达和非言语行为(如面部表情、神态等)一致时,才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真的认可和欣赏自己。

第三,表扬要做到恰如其分。蜻蜓点水式的表扬会让学生失望、泄气,不能起到激励先进、发挥典型示范的效应;过分的表扬有时会让学生产生自满情绪,或者认为教师在取笑他,从而削弱表扬的价值。

第四,表扬要直接而且自然。直接指出要表扬的具体成就,认可其有价值的努力。如  “你的作文写得很具体,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很形象,值得大家学习”  。表扬的语气不要夸张。如果用过分夸张的表达,如:  “我的天哪,你真是少有的天才!”  可能会让人感觉不真实。

第五,表扬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表扬通常以口头表扬为主,但不仅限于此。手势、表情、纸条等都可以使用,不同形式的表扬可以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如表扬某个同学有进步,可以说  “嗯,不错”  ;可以向他竖大拇指;可以向他显露惊喜之色;可以向他微笑点头;也可以在批改作业时,将你要说的话写在上面;还可以通过和学生谈话、聊天等给予学生积极关注。

布洛菲将有效表扬与无效表扬做了对比,见表2-2。

表2-2 有效表扬与无效表扬的区别

续表

● 活动强化

活动强化是指在达到既定要求的情况下,允许学生自由活动、上网、玩游戏或从事其他有趣的活动。也可以奖励学生有参与任务的特殊权利,或赋予学生特殊的职责,如帮助老师做事。活动强化对于学生来说更受欢迎。如果全班同学都达到了老师的要求,那么,可以集体获得自由活动的权利或参加有趣的活动。

在活动奖励方面,教师可以遵循普雷马克原理(又称  “祖母规则”  ),即通过将学生不太愿意从事的活动与渴望做的活动联系起来,以促进不太愿意做的活动的出现。换言之,能否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要取决于是否做了不太想做的事情。如父母经常对儿童说:  “吃完蔬菜你才可以去玩。”  教师也可以应用普雷马克原理,先让学生完成不太喜欢做的活动,再从事他们比较喜欢的活动;学生能否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取决于是否成功地完成了不太喜欢的活动。例如,小学生一般都喜欢参加户外活动,教师可以把户外活动安排在某门较难的课程之后,如果学生在上较难的课程时不好好听讲,其代价就是不能参加户外活动。

除了教师给予学生各种形式的强化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强化,也就是自我表扬、自我激励,可以自制表格来记录自己的进步和所取得的成绩,自己选取一些喜欢的物品或活动来奖励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或取得的成绩。

4.奖赏的有效性

奖赏所用的强化物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不同年龄段的、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在所期望的奖赏方面也有差异。如很多人都喜欢老师的当众表扬,但是也有一些学生,他们不喜欢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自己,因为他们担心如果自己太出众了,可能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嫉妒,会与其他同学疏远,因此,老师私下的肯定和赞美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有时对于某些人来说是惩罚的强化物,对其他人来说可能就成为奖赏。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定对某个学生来说什么构成奖励和惩罚。为此,教师需要尝试行为的不同后果。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当众表扬、赞赏、参与某些特殊活动都是受欢迎的。当学生上课注意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挑战具有难度的学习任务时,教师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当学生上课走神、轻易就放弃努力、挑选容易的任务、不按时完成作业时,就要对这种行为采取消退的做法或给予惩罚。

奖赏的使用必须考虑到是否会削弱或影响学生的内部动机。如果老师、家长的表扬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个有能力的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那么这种表扬就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表扬使学生感觉到是自己选择了自己的行为,而非外部奖赏,那么这种表扬也是有益的。如果学生为了表扬而去做应该做的事,就会产生负面效应。此外,表扬过多会让学生过多地与同龄人进行攀比,或者使他们过分关注自己的能力,如果将来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他们可能会认为是自己无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