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吸纳勇气智慧,追求幸福教育

吸纳勇气智慧,追求幸福教育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勇气》让走在教育之路的我“豁然开朗”。在作者语言的相伴同行中,我漫步内心景观,逐步完成自我地梳理、认同和完整,唤醒职业激情,吸纳勇气智慧,重新联结学生和同事,共同走向卓越,追求幸福教育。教师占据讲台学生埋首书籍,分别进行自我保护。阅读分享《教学勇气》,让我们从此心怀希望,在心中播下一粒粒金种子,慢慢地等待它发芽,生根,开花,结果。30余篇文章在报纸杂志上登载,参编教育书籍5部。

郝玲君

《教学勇气》让走在教育之路的我“豁然开朗”。我们只有从内视出发,关注和完善内心景观,才会赢得幸福教育人生。在作者语言的相伴同行中,我漫步内心景观,逐步完成自我地梳理、认同和完整,唤醒职业激情,吸纳勇气智慧,重新联结学生和同事,共同走向卓越,追求幸福教育。

我们要做这个时代真正的文化英雄,教育之责使然。

一、梳理心灵自我认同,调和生命自我完整

作为教师,我在课堂中体验着天堂和地狱两种不同的感觉:有时候,探索知识带来的愉悦,语言的精妙,思维的碰撞,师生生命彼此照亮,精神得到最大的滋养;有时候,黑云压顶,死气沉沉,知识索然无味,束手无策恐惧无力,学生像蔫了的茄子毫无反应,师生的灵魂不断接受着各种煎熬,变得脆弱、干瘪。

我力求摆脱困境,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做着各种突围之举,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学法,试图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然而帕尔默告诉我,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为了更好地爱护学生心灵,前提是教师自己要有完整、饱满、有力、健康、幸福的灵魂。

自身认同在于自我生命中所有内力和外力的汇聚;自身完整是识别分辨整合到自我个性中的东西,选择哪些应该联合,哪些应该拒绝。

艾伦和埃里克出生于两个不同的工匠之家,分别表现出手工艺术天分。后来两人成绩优秀,都考取了大学,成了教师,但此后呈现了截然相反的生活状态。艾伦将手工才干融入自己的学术研究事业和课堂,他关注细节,和教材的浑然天成,快乐,充实,开放。 埃里克则将手工才干和自己的职业分离冲突,专业霸权,课堂独裁,缺乏自信,深感不安,内心十分痛苦。

面对自我生命中的“不认同”“小自卑”,我学着自我反思,自我调整。我拒绝不利的,对人情感表达不足,联合有利的,发挥喜欢创意写作等爱好,重新整合自己的课堂和生活,完成自我转化,内心世界变为一片祥和,为我的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布贝尔说,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对于生活中新的相遇,我们都应保持一种开放的状态,不断找回或唤醒改变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内部信念力量,给予影响外部世界的力量。认清自我是谁,倾心教学,从而找到灵魂家园,才能与学生、同事一起,进行心灵交流,完成生命的幸福成长。

二、克服师生恐惧分离,营造课堂祥和愉悦

美国哲学家巴赞曾说:“教学并非一项不复存在的艺术,但尊重它的传统已不复存在。”帕尔默曾为美国教育中呈现出不再尊重教师和教学艺术的美国文化现象担忧,同时力赞中国文化中古老而悠久的尊师重教传统。

但是深处其中,我们自知,尊师重教传统是一把双刃剑,既有让人艳羡的被尊重的优越感,又将太多的教师供奉在教育的神坛之上,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身处教室,教师和学生经常被恐惧控制,致使我们被现实和自我分离得如此之深。师生都恐惧,害怕失败,害怕暴露无知,害怕在人前出丑。教师占据讲台学生埋首书籍,分别进行自我保护。相逢在课堂的我们,只有当彼此完全打开自我,呈现真实生命的时候,借助自我知识的力量才能克服这种分离和恐惧。

张丽钧老师曾给我讲述窦桂梅老师讲《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课文,情到激动时,大声询问:“班长在哪里?”全班的学生,一个,又一个,大声回答她“在这里”,“在这里”。因为她的课,师生的自我已经完全打开,真实的生命去感知真实的生命。她善于倾听教学,倾听学生,甚至倾听他们尚未发出的声音,恐惧早已遁形,张扬的是生命之力,生命之情,生命之光。

三、学习悖论原理,完善教学设计

优秀的教师使用的教学技术各有不同,但他们都要寻找途径引导创造性张力。“悖论就是这种张力的别称,是整体把握对立面的一种方式,是创造某种保持我们警觉的电荷。”

这个空间既有界限又开放。我们的教学资料、主题和目标是预设的,有界限的,但是课堂师生的精神是开放的,可能有无数个路径达到终点,存在无限的开放,生成。所以,我们必须保持敏感。

这个空间既令人愉快又有紧张的气氛。开放导致有未知的探索,有分享的愉快,有深入的恐惧。课堂维持动静的交替起伏变化,有助于师生科学用脑,资料的不断填充和支持,用来克服逃避和肤浅。

这个空间欢迎沉默也鼓励争论。帕尔默告诉我们:沉默是一种深层次的学习,是一种自我表达,是一种反思的机会;讨论过程中的沉默、观点形成时的沉默,问题提出但没有引起即刻回应的那种沉默都非常有价值。

这个空间既支持学生独处沉思,内心独处的保护又随时有群体的资源支持。这个空间既尊重学生围绕检验并纠正真理的“小故事” ,又鼓励教师用重视传统和纪律的“大故事”智慧地对小故事进行再构造,服务于大故事。

在舒马赫经典作品《小即是美》里,提到有高层次力量,对立的事物才能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得以调和。整体把握悖论,那种张力不是将我们撕裂,而是一种让我们的心胸比自我更广阔地敞开的强大力量。

一粒沙中有世界,一朵花中有天堂。

阅读分享《教学勇气》,让我们从此心怀希望,在心中播下一粒粒金种子,慢慢地等待它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教育在于改变。

皮尔斯《待垦之路》中有言:

它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

它始于你的真心去做,

它始于别人说了“不成”而你继续坚持,

它始于你说“我们”,

而你清楚“我们”是何人,

且你一心要天天壮大“我们”。

作者简介:郝玲君,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一中办公室主任。河北省骨干教师,唐山市名师,主持、参与3个国家级、4个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全国、省、市赛课多次获奖。30余篇文章在报纸杂志上登载,参编教育书籍5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