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司马光教育儿子司马康的家教

司马光教育儿子司马康的家教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勤俭为本,爱惜一布一饭,这是人生道德启蒙教育的一部分。而司马光极力提倡节俭朴实,流传至今最有名的名言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司马光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另外,现在有不少人丢失了俭朴的传统美德,把让孩子常常得到享乐的体验当作一种“重要责任”。古代家教不仅崇尚勤俭,而且还注重正直廉洁的教育,讲求“清白传家”。

以勤俭为本,爱惜一布一饭,这是人生道德启蒙教育的一部分。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很多古人留下过家训教子崇尚勤劳俭朴。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陕州(今山西夏县)人。正直坦荡,为官俭廉,平生未有不可对人言之事。他教儿子司马康“以俭为美德”,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题为《训俭示康》的文章。围绕着“成由俭,败由奢”这个古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旁征博引了许多典型事例进行教诲。文章一开篇,司马光就说:“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他感叹当朝“风俗尤为侈靡,但本人应该自身洁好,不要随波逐流”。司马光接连举了李亢、鲁宗道和张文节等官员的俭朴作风事迹,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他说道:“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读书人应志于真理,充实道德,不追求外在浮华。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风气败坏,正人君子能助长这种恶劣风气吗?只有道德高尚之人才会有深谋远虑”、“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司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要力戒奢侈、谨身节用。当时,为了完成《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他不但找来范祖禹、刘恕、刘攽当助手,还要自己的儿子司马康参加这项工作。当他看到儿子读书用指甲抓书页时,非常生气。因此,认真地传授了他爱护书籍的经验与方法:读书前,先要把书桌擦干净,垫上桌布;读书时,要坐得端端正正;翻书页时,要先用右手拇指的侧面把书页的边缘托起,再用食指轻轻盖住以揭开一页。他教诫儿子:做生意的人要多积蓄一些本钱,读书人就应该好好爱护书籍。

在生活方面,司马光节俭淳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他常常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他强烈反对当时社会上败坏的风俗,例如:做事讲排场、摆阔气,当差走卒的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农夫脚上也穿着丝鞋。而司马光极力提倡节俭朴实,流传至今最有名的名言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节俭的生活变成奢侈很容易,要由奢侈的生活节俭下来就很难了。

在司马光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他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誉于后世。

历代先贤大谈简朴,并非他们穷得揭不开锅了,而是清楚地知道很多事“成于俭约、败于奢靡”,把简朴当作人生中一种美德。

这些道理既不深奥,更不新鲜,可如今许多父母似乎知之甚少。现在有的人挂在嘴边的话是:“就这么个孩子,钱不花在他身上给谁花?”那些自己含辛茹苦并没有太多钱的父母也这样认为:“我们小时候够苦了,让我们的孩子再浪费些也不算过分。”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指导他们的家教实践,有不少家庭的教育失败了。这样也就会有十几岁的小学生发脾气撕百元人民币以示威;高等学府的“骄子”多买几两米饭用作洗碗的“抹布”。而受过教育的古人都是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另外,现在有不少人丢失了俭朴的传统美德,把让孩子常常得到享乐的体验当作一种“重要责任”。其实这样下去,孩子长大以后,往往心理素质、承受能力、意志力都会比较差,人生的苦头在后面。

古代家教不仅崇尚勤俭,而且还注重正直廉洁的教育,讲求“清白传家”。《汉书·疏广传》记载,疏广告老还乡时,带回不少皇帝和太子赐赠的黄金。他用这笔钱每日宴请乡里亲友,当钱快花完时,疏广的子孙便私下托人劝疏广留点钱为子孙置些田产。疏广听了说,我不是不考虑子孙后代,我想他们如果能够辛勤耕作,家中原有的田产是可以维持一般人的生活水平的,现在如果再多给他们钱财,岂不是教他们怠惰吗?

梁朝时中书令徐勉,一生身居高位,他严于律己,行事公正而谨慎,节俭不贪,不营置家产。平时所得的俸禄,大都分给了亲朋中的穷困者和贫苦百姓,因此家里没任何积蓄。他的门客和老朋友中有人劝他为后代置点产业,他回答说:“别人给子孙留下财产,我给子孙留下清白。子孙如有德能,他们自会创家业;如果他们不成材,即使我留下财产也没用。”

徐勉经常教导子女要重品行操守,他曾写信告诫儿子徐崧说:“我们家世代清廉,所以平常日子过得清苦。至于置办产业这件事,从来就没有提及过,不仅仅是不经营。古人说:‘把整筐的黄金留给子孙,不如教他们攻读一门经书。’仔细研究这些言论,的确不是空话。我虽然没什么才能,但有自己的心愿,幸得遵奉古人这个教训去做,就不敢半途而废。自从我身居高位以来,将近三十年,一些门人和老朋友都极力劝我趁有职有权时见机行事,购置田园留给你们,我都拒绝未采纳。因为我认为只有将宝贵的清白留给后代,才能让后人享用无穷。”徐勉的子女后来都成为远近闻名的贤士。

在“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的祠堂有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真正为子孙的长远利益着想,就应该喻之以义,遣之以义,而不遗之以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