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生的重大课题就是要找到自己所长并发挥到极致

人生的重大课题就是要找到自己所长并发挥到极致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生命的敬畏、对个性的尊重和对精神的眷注,无一不体现着教育的引领作用。孔子的精神就是忠贞与勇毅,包容与忍让。“军人孔子”是真正的孔子。中国军人的两大美德:忠诚与智慧,在孔子身上都得到完美的呈现。海瑞严格按照正式规定办事,禁止各种名目的乱收费,自己带头拒收“陋规”和“常例”,也停止向上级供奉陋规和常例,这等于剥夺了各级官吏的既得利益。他们的失败或倒台,不过是违规者必然要遭遇的惩罚。

在精神领域的追求中,成功应该有更深刻的诠释,寓于目标之中的过程是不是更有意义?成长是我们的生存方式,追求愈执著,愈能超越所谓的成功吧。

(一)理性应成为一个人的脊梁,“我”本来就是一个“发光体”

对生命的敬畏、对个性的尊重和对精神的眷注,无一不体现着教育的引领作用。相信每个孩子都是高贵的唯一的,相信每个生命都是丰富的独立的。

1.绚丽之极,归于淡泊:魏书生

魏书生是名人,是个精神富有者,是个苦行僧的形象。他说过:苦行是一种幸福,一来可享受理智的满足,二来可砥砺意志。他创立了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魏书生常说:人的一生发展犹如一部精彩的多幕剧,有低谷也有高潮。“顺时儆省、逆时从容”的人生境界,时刻感染着、教育着与他接触的每个人。

2.学术民主与学术自由

学术研究是探讨真理和传播真理的活动,它只以通过实践检验证明何者是真理为依归。这就决定了,在学术研究活动中只能实行自由的原则,而不能实行民主的原则。

在学术讨论中,我们需要的不是民主,而是自由。民主是管理公共事务的工具,却不是判断真理的方法。民主决策符合多数人的愿望,能够防止少数人侵犯多数人的权利,因而是决定重要公共事务必须遵守的原则,以民主的方式作出的决定一般与多数人的认识水平一致,但学术创新却必须超越多数人的认识。因此,我们千万不要混淆学术自由和所谓“学术民主”。

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如果没有求知的自由、学术的自由、思想的自由,如果没有个性充分发展的条件,就不可能有名副其实的创造。一个社会只有“不拘一格,海纳百川”,才能才尽其用。一个国家只有尽一切可能避免摧折贤良,才会收获科学的春天。

(二)孔子的精神就是执着

什么是孔子的精神?孔子的精神就是忠贞与勇毅,包容与忍让。前者是执着,后者是无执。执着是无执的基础,一个人不经过执着就不会懂得放下。无执是大执着,放下一切,担当一切。孔子的精神就是执着。那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是谁?是孔子。那时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流浪汉是谁?是孔子。那个人类历史上最爱做梦的人是谁?是孔子。

1.孔子思想是解决物质文明之后,人的思想和精神问题的良药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生是平等的,理所应当有教无类,教师应该做的即是针对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和发展方向因材施教。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孔子有军人的精神

“军人孔子”是真正的孔子。《史记》记载,孔子曾是鲁国的司寇与元帅,干的是带兵打仗的活,原来孔子的精神是从战火中熬炼出来的。

从气节上讲,孔子为保卫国家可以牺牲生命。从本领上讲,孔子屡次击退外敌侵略。孔子不仅仅是军事意义上的军事家,而是人性意义的军事家。中国军人的两大美德:忠诚与智慧,在孔子身上都得到完美的呈现。忠诚方面,孔子忠于三代鲁君:定公、昭公、哀公。智慧方面,孔子夹谷会盟勇挫齐国,堕三都维护“周礼”。真正的军人不是打打杀杀,是“止杀”。孔子更关心的是灵魂战争。孔子一生,倾全力打造他的仁爱军团,为止杀而耗尽一生心血,为传播爱的理念踏上漫漫征途。

3.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美国众议院的决议:2009年10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61票赞成, 47票反对,通过一项决议案,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赞扬“孔子的儒家思想对全球许多国家的社会与政治思想带来深远的影响。”鼓舞成千上万的学者,对全球各个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1988年1月,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会议主题为“面向21世纪”,在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以下结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其实,面对高科技时代的到来,西方一些有识之士早已提出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思考以及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问题。

(三)走出“次环境”下的沼泽

找回自我,是走出沼泽的动力。人生路上,当你迎来朝霞时,各种矛盾也纷至沓来;当夕阳西下时,又留下了几多的烦恼和困惑。对于昨天的那个日子,在有些人的记忆里是那样的亮丽和闪光,而对有些人却是难以忘却的荒芜和凄凉。积极地营造和建设宽容理解的外部环境尤为重要。

1.知识无涯,可多可少,灵魂却只有一个,不能让他枯萎了

“经历就是财富,为了拥有更多的财富,我来了!”佛界星云大师总结出有利于修炼思想的四点读书法:“读做一个人;读明一点理;读悟一点缘(善缘);读懂一颗心。”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描写新人成长历程和揭示新人的优秀小说。当一位英国记者问作者为什么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书名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回答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硬的,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2.把成功设计成一种危机

海瑞,一身正气、刻板教条,结果失败了;张居正,算计深远、布置精巧、聪明过人、不择手段,最后也失败了。都是被人告倒的。按圣贤教导办事的倒了,不按圣贤教导办事的也倒了,这到底是为什么?是偶然还是必然?是特例还是通则?

无论是海瑞,还是张居正,他们都触犯了官场上的潜规则,因此才遭到报应。海瑞严格按照正式规定办事,禁止各种名目的乱收费,自己带头拒收“陋规”和“常例”,也停止向上级供奉陋规和常例,这等于剥夺了各级官吏的既得利益。张居正则动用各种正式或非正式手段,逼着帝国的官吏完成税收任务,挤压他们的闲暇,也挤压皇帝的闲暇,督着他们提高效率,又不能提供额外收入。他们二位从不同的方向压缩了官吏集团的既得利益边界,破坏了根深蒂固的官场规矩。他们的失败或倒台,不过是违规者必然要遭遇的惩罚。

例:“千古名骂,万载相传!”之胸襟

朱元璋与刘基初见时,一个是已占有南京,基业初立,却身处元朝廷、张士诚、陈友谅三强夹缝中,争天下局面正走到十字路口的“红巾义军将领”;一个是声名在外的江东大儒,乱世中久历沉浮,经多次邀请方投奔而至,初来乍到的大谋士。

朱元璋问刘基:天下“义军”(红巾军等反元农民军)屡起屡灭,难以成事,其根由在何处?

刘基答:所谓“义军”,虽一时兵势浩大,却多难长久,其原因正在于“九恶”。九恶者:一恶“不敬孔孟,亵渎圣人之道,败坏天理人伦”;二恶“攻伐无度,形同流寇”;三恶“时降时反,相互猜疑”;四恶“粮饷不能自足,临阵不知兵法”;五恶“掠人妻女财产,只知取之于民,而不知养于民”;六恶“为将者心胸狭隘”;七恶“为士者缺乏训练,作战形同群殴”;八恶“胜时聚集,败时作鸟兽散”;九恶“此义军与彼义军之间,相互猜疑,互相攻伐”。

朱元璋“闻之勃然色变”而刘基却毫无惧色,继而总结发言:“九恶不除,虽称义军,实则草寇流贼。”

思考1:所谓“九恶”论,其实是当面骂了朱元璋。刘基话音刚落,朱元璋“愤然而起,掷杯怒目”,眼看着,刘基仿佛要人头不保了。然而片刻之间,朱元璋朗声大笑,满面怒气化作乌有,一句赞叹脱口而出:“千古名骂,万载相传!”

刘基没有骂错,朱元璋更没笑错,所谓“九恶”论,虽条条如刀刺中朱元璋死穴,却是他从此打开帝王之门的钥匙。

思考2:朱元璋成功的六字要诀:用贤,善学,敢战。朱元璋能够成就伟业,与他拥有从善如流的气度和具备豁达开放包容的胸襟是密不可分的。假如朱元璋不能笑对“千古名骂”,不能闻过则喜,不但会追究刘基的过错,也会白白失去了逐鹿天下的利器。可见,但凡领导者,既要做事又要管人,没有一定的胸怀,是很难把事做好,把人管好的。一个出色的领导应当具备许多必备的素质,其中,胸怀显得格外的重要。

心胸宽则能容,能容则众归,众归则才聚,才聚则事业强。这也验证了“心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胸怀有多宽事业就有多广”这句话。有人形象地说:“你能容一个班的人,只能当班长;能容一个团的人,只能当团长;能容亿万人的人,才能成为领袖。”所以说,领导者成就大事业必须要有容人、容智、容物、容事的胸怀与肚量。

思考3:多跳“集体舞”,少搞“一言堂”。多做“扩胸运动”以开阔自己的胸襟,少戴“有色眼镜”以免怀疑所有人,才能把眼光放远一些,把格局提高一些,不被眼前的一点小事微利蒙住眼睛,而误了要做的大事。学学朱元璋的做法,以心悟之,以行效之,努力锻炼自己、磨砺自己,争取成为一名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者。假如各级领导都能够如此,将是国之幸、民之福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