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关系

创新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关系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实践表现为探索性和未知性,常规实践则表现为稳定性和已知性。创新实践是以实现质的改变为目标,因此,在解决具体问题,实现新的突破的过程中,也逐步实现了质的飞跃。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物质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三者地位不断变化;与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的关系也存在很大区别。创新实践成为人类关注的重要活动方式。

创新实践是人们在生产、生活活动中,以研究新规律、揭示新本质、发明新产品、提炼新技术、确立新制度、总结新方法,并把上述成果用实践进行检验的过程。因此,它与常规实践差异很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创新实践是以新的要素出现成为区别于常规实践的关键。第一个明确地阐述创新概念的是美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他在1912年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是经济生活内部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的组合,并指出创新有五种存在形式:其一,引入一种新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质量;其二,采用新的技术或新的生产方法;其三,开辟新的市场;其四,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其五,实现企业新的组织形式。[33]“新”是创新实践追求的结果,也是创新实践与常规实践最大的不同。

其次,创新实践与常规实践本质不同。创新实践表现为探索性和未知性,常规实践则表现为稳定性和已知性。常规实践因为是按照原有生产、生活方式进行的活动,所以很多活动细节是已知的,风险小、活动结构是稳定的。创新实践是为了实现“创新”结果而开始的,是由追求这结果的人引领的具有风险的活动,正如熊彼特指出的,“新的结合的实现是一种特殊的职能,有这种特权的这类人的数量,比所有那些有实现新的结合的‘客观的’可能性的人的数量要少得多。因此,企业家最终是一种特殊的类型,他们的行为是一个特殊的问题,是大量的重要意义的现象产生的动力”[34]。探索未知领域就必须打破固有的稳定系统结构,这是创新实践区别于常规实践的第二个关键因素。

最后,创新实践与常规实践活动效果差异较大。改造客观世界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目的。常规实践活动是以前人的创新实践成果为模板,以重复性劳动为主的实践活动,其结果往往是实现量的积累,很难实现更大的质的突破。创新实践是以实现质的改变为目标,因此,在解决具体问题,实现新的突破的过程中,也逐步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物质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三者地位不断变化;与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的关系也存在很大区别。

在近代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非常重要。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时代,常规实践成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内容,创新实践很少,也难以成为社会的主流。经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科学技术专门化,并成为各领域创新的重要因素。创新实践成为人类关注的重要活动方式。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创新实践进一步成为时代的主题,知识性要素逐步成为发展生产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首先,新知识推动技术创新实践也进一步验证了马克思的观点:“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相反的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的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识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固定资本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它表明,社会生产力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不仅以知识的形式,而且作为社会实践的直接器官,作为实际生活过程的直接器官被生产出来。”[35]

其次,知识促进生产领域进步的同时,也会引发整个社会的变革与进步。马克思指出:“‘机械发明’,它引起‘生产方式上的改变’,并且由此引起生产关系上的改变,因而引起社会关系上的改变,‘并且归根到底’引起‘工人的生活方式上’的改变。”[36]

最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和创新实践正逐步成为一个系统,具备整体性。“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第一次达到使科学的应用成为可能和必要的那样一种规模”,“第一次产生了只有用科学方法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37]工业化时代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危机、核威胁以及社会领域的人口高速增长、粮食危机、毒品泛滥、国际恐怖活动等,都需要借助新知识用创新实践来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