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的基本模式

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的基本模式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实验翻转课堂的具体操作中,微课程教学法强调课堂教学方式创新要善于提炼主要矛盾,抓住两个关键词、四个操作步骤。“四步法”在翻转课堂实验中简单易学好操作,是微课程教学法关于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的初级程序,或曰入门之法。检测指检测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成效。翻转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学生到课堂里完成作业。

课程教学法主张课堂教学方式创新阶段的操作走简约、包容、发散的路线。主要考虑在于,越是复杂的规范越不利于教师创新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发挥。因为,教师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了解和领会其意义与方法,而花费大量时间学习的过程很容易使教师不知不觉地走进循规蹈矩、亦步亦趋的模仿之中,结果很容易丧失创新、丧失对自我的强项或优势的判断与发挥。

因此,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简约操作,包容诸法,发散思维,让教师易学、易发挥,以系统最优化作为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是否恰当的评价标杆。

在实验翻转课堂的具体操作中,微课程教学法强调课堂教学方式创新要善于提炼主要矛盾抓住两个关键词四个操作步骤。两个关键词是:内化与拓展即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四个操作步骤是:检测作业协作展示简称四步法”。“四步法”在翻转课堂实验中简单易学好操作,是微课程教学法关于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的初级程序,或曰入门之法。学会了四步操作,就能成功地翻转课堂,实践从传统的“演员型教师”向当代“导演型教师”的转型。四步法详述如下。

1.检测

检测指检测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成效。江苏省昆山市朝阳小学英语教师徐洁洁采用“听一听”“讲一讲”“练一练”“填一填”的检测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检测的主要目的不是查漏补缺,而是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因此,微课程教学法主张:检测的难度不超过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的难度,确保学生进一步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就感。有了成就感的体验,就会对学习产生日益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是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的。

当然,检测在让学生收获学习成就感的同时,也有利于发现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内化取得实效。

此外,微课程教学法建议:检测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方式的检测,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模式。

核心提示 检测的主要功能不是查漏补缺,而是进一步让学生体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2.作业

作业是检测基础上的进阶学习,是内化知识的重要环节。翻转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学生到课堂里完成作业。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作业就没有“翻转”。这需要引起每一位从事微课程教学法实验教师的足够重视。

对于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小学科学等学科来说,作业还应广义地包括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更好地内化知识,拓展能力,这是帮助他们完成顺应、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重要手段。

作业的进阶性,是教师设计课堂作业时第一要考虑的问题。教师需要尽可能地研究“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尝试解决有可能解决的具有极限意义的问题,并且提供必要的“脚手架”(支架)。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认知结构的“同化”,而且有利于达到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顺应”的高度。反过来看,假如作业不具有“进阶”的性质,那么,学生的学习就得不到深化,只能局限于“同化”,达不到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顺应”的高度。这就是作业进阶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核心提示 没有作业就没有“翻转”;没有进阶,就达不到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顺应”的高度。

3.协作

进阶作业中难免会遇到种种疑难或困惑。这个时候,开展协作探究是非常必要的。协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有利于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微课程教学法建议:实验翻转课堂的教师要善于组织工作坊(workshop)研讨活动。

工作坊是一种以头脑风暴为特征的平等的研讨方式。工作坊有主持人,参与者少则数人多则数十人不等,主要是就某个共同关心的主题进行畅所欲言的研讨,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创意。主持人要负责保证工作坊讨论不跑题。

工作坊研讨有三大渐次提升的功能:一是工作坊成员通过交流分享信息;二是从分享信息中提炼经验或有用的信息;三是分享引发思想碰撞式讨论,从最初意见出发,碰撞出若干个新的创意或见解,不断深化主题,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因此,在工作坊环境下,1+1可以等于2,也可以等于1,更常见的是可以大于2,直至等于n。因此,工作坊是一种创新思维促进问题解决的好形式。

在课堂教学方式创新阶段,借助于工作坊,有利于学生激发智慧,促进知识内化、培养团队意识、养成平等讨论习惯、熟悉沟通技巧、发展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许多原本的困惑会在学生协作学习中得到解决,剩余的困惑在全班交流的时候会得到进一步解决。如果还有困惑存在,则需要教师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而自己解决问题。达到“同化”与“顺应”,在这个过程中,达到内化知识,拓展能力。

工作坊研讨有两大要素:一是主持人,二是研讨主题。工作坊需要推选记录人员做好研讨要点记录,以及推荐代表本组参加全班交流的代表。在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中,工作坊可以以两种方式存在。一种是小组协作学习的工作坊,成员一般仅数人;还有一种是全班交流展示式的工作坊,成员为全班学生。后一种工作坊,发生在“四步法”的最后一个环节——展示。

工作坊研讨可以参照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的方法开展。

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全称“基于项目的学习”,国内外定义都不统一,原因在于主题不同、目标不同、任务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形式表述,反映出思维活跃的多元化色彩。对于我国教师和学生转变单一真理观,尝试用多元的眼光看世界(事物),解放思想、勇于实践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不妨撇开其具体内容与任务决定的差异,抽取其合理因素,创意出符合我国中小教师和学生现状的新方式来。

不同的项目学习是有共同成分可以抽取的。最为核心的是协作探究。以往我们在阐述新教学方式时往往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拆开来分别阐述,其实,在项目学习中,三者完全统一为一体。协作探究是项目学习最显著的特征,自主学习是协作探究的应有之义,没有哪一个项目学习不是学生在进行协作探究。因此,借鉴项目学习方法,关键是组织好学生协作探究。

项目学习必须是有主题的,否则不成其为项目。这一主题应该来自真实情境(Markham, 2003)[7],具有一定挑战性(Solomon, 2003)[8],并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多学科交叉的思想(Solomon, 2003)[9]。最后,学生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研究情况,互相交流,并训练表达能力等(刘延申,2001)[10]。据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或者教师预估的疑难问题,以及来自于物理、化学、生物、小学科学等学科的实验项目(内容),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协作探究。

协作探究的成果,无论是问题的解决,还是疑惑继续存在以及存在的原因的质疑,得到的经验教训,重新审视探究的方向等,都能够在课堂展示中与全班学生交流。由于涉及“展示”,我们将在“4.展示”中加以阐述。

现在,我们可以发现,所谓项目学习是一项主题来自于真实情境、具有一定挑战意义,需要协作探究来揭示原因、创意解决方案、着手解决问题,并展示协作探究成果的有反馈的学习活动。而课堂进阶作业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者教师预估的疑难问题,以及来自于物理、化学、生物、小学科学等学科的实验项目(内容),都具有真实情境的意义和一定的挑战意义,都是不可多得的学生课堂协作探究的主题。

核心提示 协作探究可以采用工作坊和项目学习方式,培养团队意识、协作能力,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展示

展示是一个多义词。微课程教学法关于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四步法”中的展示,特指展示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

(1)展示成为高效教学策略。

展示作为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的高效教学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基础教育工作者的重视。2008年,山西省新绛中学创意问题解决式学案课堂,每天上午的五节课为展示课,下午三节和晚上三节为自主课。他们认为:展示最为关键,总结才能提高;能把别人教会,自己才算真会。虽然每天只上半天课(指展示课),但高考入学率不降反升。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中小学教师对展示功能的再反思。可是,仅仅在十多年前,人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展示”教学方式反思时,还误以为是“作秀”。

(2)“学习金字塔”对关注展示的影响。

展示为中小学教师所关注,还因为受到美国缅因州贝瑟尔国家训练实验室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的影响。2012年4月5日,《中国教育报》第8版发表由赵小雅摄影,韩立福撰文,禹天建绘画的题为“推动课堂教学转型新视角”[11]的文章,介绍美国缅因州贝瑟尔国家训练实验室关于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指导下,学习24小时之后学习材料保持率的情况。

……结果是:采用“讲授”方法进行学习,学习24小时后的材料平均保持率仅仅达到5%;采用“阅读”方法进行学习,学习24小时后的材料平均保持率仅达到10%;采用“视听结合”方法进行学习,学习24小时后的材料平均保持率达20%;采用“示范”方法进行学习,学习24小时后的材料平均保持率达30%;采用“讨论组”方法进行学习,学习24小时后的材料平均保持率达50%;采用“实践练习”方法进行学习,学习24小时后的材料平均保持率达70%;采用“向其他人教授/对所学内容的立即运用”方法进行学习,学习24小时后的材料平均保持率达90%。前4种方法都属于教师主导下的被动教学方法,学习效益值均小;而后3种方法都属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益值均高。

把文章中的学习材料平均保持率制作成锥形图示,就是广为流传的“学习金字塔”。图8-2-1为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北湖学院(North Lake College)网站的“学习金字塔”图示。

图8-2-1 美国缅因州贝瑟尔国家训练实验室学习金字塔[12]

图8-2-1“金字塔”最底部“向其他人教授/对所学内容的立即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展示”,展示对于学习者掌握学习材料来说效果最好。

可见,展示已经不再是十多年之前人们不熟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误认为的所谓“作秀”,而是当代高效学习的策略。展示过后,紧跟质疑、阐述,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方面,山东省昌乐一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3)昌乐一中展示实践的意义。

2013年10月,山东省昌乐一中高一、初一两个年级开始翻转课堂实验,创造出课前自学和课内训练展示的教学模式。昌乐一中的展示,实际上是一种“展示—质疑—阐释”一体化的学习形式。课堂上,学生通过协作学习推荐代表在全班展示学习成果,全班学生都可以对此提出质疑,展示的学生代表有义务就质疑问题做出阐释,常常引起新的质疑与阐释,最终解决困惑,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在学生展示的时候静观倾听,当展示中存在问题又没有学生质疑的时候,教师开始问题引导,使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这种做法,为微课程教学法“导学一体”模式在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中落到实处提供了原型。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有学者对学习金字塔表示疑义——数据过于规整,而且,没有办法在网上核实美国缅因州贝瑟尔国家训练实验室是否有过“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指导下,学习24小时之后学习材料保持率”的研究,也检索不到相关研究报告论文。但是,人们并没有因此把“学习金字塔”打入冷宫。原因何在?

我们不妨了解一下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学教授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的“经验塔”(Cone of Experience)锥形模型。

(4)埃德加·戴尔的“经验塔”。

图8-2-2以语言学习为例,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之后,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看图能够记住30%;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图中可见,爱德加·戴尔认为学习效果在5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被动的个人学习;学习效果在70%以上的,都是主动的参与式学习。

图8-2-2 埃德加·戴尔的经验塔[13]

值得注意的是,当爱德加·戴尔首次发表他的经验塔的时候就没有数字与模型关联,没有产生这些数据的研究。爱德加·戴尔甚至提醒读者不要过分纠结在数字上使用这个模型事实上,直到1969年,他最后一次更新的模型(发表在他死前六年)仍然没有包含任何数字[14]

也许,这就是“经验塔”之所以为“经验塔”(Cone of Experience)的原因。

现在,国内外普遍传播的“学习金字塔”也存在着类似有趣的情况。数据非常规整,但是,也无法考证究竟出自何处。据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学习金字塔”与“经验塔”一样,都是经验的产物。

问题在于:“学习金字塔经验塔是否具有合理因素为什么这样一种数据无从考证的模型会得到国内外学校包括大学的推崇而广泛地存在于他们的网站?

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有必要把“学习金字塔”和“经验塔”做一个比较。

(5)“学习金字塔”与“经验塔”之比较。

比较“学习金字塔”与“经验塔”,能够发现两者惊人的相似之处。无论“学习金字塔”还是“经验塔”,在对传统教学方式与建构主义教学方式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的排位上几乎是完全一致的,没有表现出质的区别。

图8-2-3 学习金字塔图示

图8-2-4 经验塔图示

所不同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两“塔”对于阅读与听讲在学习中的效用的排位有所差异:“学习金字塔”把听讲列为效益最低,而“经验塔”则把阅读列为效益最低。其二,“学习金字塔”把建构主义的三种学习方式的教学效益排在50%及其以上,而“经验塔”则把建构主义的两类学习方式的教学效益排在70%及其以上。其三,“学习金字塔”的“数据”来自24小时之后,“经验塔”的“数据”来自两周之后,均表现为仅仅是量的差别。

(6)为什么“学习金字塔”大行其道。

当人们把“经验塔”“学习金字塔”的经验“数据”与自己的体验、经验相比照的时候,就会发现并进而肯定“经验塔”的合理性,肯定“学习金字塔”对“经验塔”的经验的更新以及对提升学习绩效的影响。

不仅山西省新绛中学、山东省昌乐一中重视展示并取得实效,在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初级中学、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二中等学校,重视展示教学策略的运用在促进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和体验学习成就感等方面都显示出良好的成效。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网络教研团队竞赛赛项六年来的实践也支持“学习金字塔”的合理性。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历时两天半:第一天为信息化教学设计,第二天为评价教学设计与修改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最后半天为陈述与答辩。陈述与答辩实际上就是教师设计成果的展示。为此,参赛教师在前一天全力以赴准备,努力把思路厘到最为清晰,努力把本团队的亮点充分展现,以便给评委留下好印象。实际上,陈述与答辩也给参赛教师自己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多年来《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上刊登的参赛教师感悟中发现这种现象。难怪当年深圳新华中学参赛教师李丘林赛后激情填下一阕《如梦令》。

常记武大日暮,教研不知归路。网络勤点评,又历磨炼几度。不苦,不苦,收获启迪无数!

显然,上述情况至少表明“学习金字塔”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人们的常识。譬如,要求教师尽量不去主宰课堂,至少把自己讲话的时间控制在不超过扣除课堂作业时间之后的时间总量的50%。假如课堂作业的时间为20分钟,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讲话的时间总量绝对不能超过10分钟(以每课40分钟计)。原因就在于讲授法是效果最差的教学方法。如果不相信,可以到第二天的同一时间用智能手机录下自己回忆昨天讲课内容的讲话,末了看一看讲了多少时间,就可以知道“学习金字塔”关于讲授(lecture)只有5%的功效有没有说服力。因此,尽管“学习金字塔”没有完整而严谨的实证研究推出,但丝毫不会动摇“学习金字塔”作为高效学习策略的影响。

韩立福撰写的“推动课堂教学转型新视角”[15]一文指出:

从课题实验结果来看,也证明了这个结论(指“学习金字塔”——笔者注)。在“问题导学”课堂中,主要采用合作讨论、展示对话、思维训练等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业成绩得到明显提升。所以,随着教师观念的深度转型,在走向“问题导学”课堂过程中,采用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对话学习的建构式学习方法,将成为今后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

正因为如此,如果输入“The Learning Pyramid 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 Bethel, Maine”“The Learning Pyramid”,或“学习金字塔”,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检索到国内外学校(包括高校)网站上数之不尽的词条或图示。

图8-2-5 英文网页检索示例

图8-2-6 英文图片检索示例

图8-2-7 中文网页检索示例

那么多的国内外院校都在积极推介“学习金字塔”,恐怕不是认为其“主观臆想”“杜撰”的原因,而是因为“学习金字塔”确有其效。

至此,微课程教学法以检测、作业、协作、展示为鲜明特点的“四步法”基本模式,为实验微课程教学法的教师提供了一条合格“翻转”的基本思路。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良好乃至优秀呢?

图8-2-8 中文图片检索示例

核心提示 展示不是“作秀”,而是高效学习策略。昌乐一中“展示—质疑—阐释”一体化与“问题引导”相结合的展示模式,成为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中“导学一体”的原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