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抓住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的关键

抓住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的关键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微课程教学法认为,经过课前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以往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达成教学目标。[2]“同化性的图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称为顺应。”与此同时,为“顺应”新的认知结构做好了必要的准备。内化与拓展抓住了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的关键。

所谓内化与拓展,即内化知识和拓展能力。微课程教学法认为,经过课前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以往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达成教学目标。进入课堂学习,学生需要的是在初步学习的基础上内化知识和拓展能力。

内化知识与拓展能力基本上与建构主义的同化与顺应相一致。皮亚杰认为:“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机体的正在形成中或已完全形成的结构内。”[2]“同化性的图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称为顺应。”[3]在皮亚杰看来,“生物的同化如果没有它的对立面——顺应,从来不会自身单独存在。”[4]“同化是客体对主体的适应,而客体同时丧失自己的特征。相反,顺应是主体过去已经形成的反应对客体的适应,并且向新的反应方式过渡。”[5]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内化知识即在原有认知结构中增加新的元素,基本上表现为对课前学习知识的温故,是一个从陌生到熟练掌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上表现为学生掌握知识的量的规定性发生改变,新的知识融入原有认知结构之中。与此同时,为“顺应”新的认知结构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拓展能力类似于“同化性的图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6],是一个在原有认知基础上认识另一个或若干个未知领域的现象的过程,其结果是温故而知新的产生,表现为原有认知结构向新的认知结构的跃迁,学生能力综合发展带动知识拓展一气呵成。原有认知结构顺应新的知识元素,“顺应”新认知结构的产生。

内化与拓展抓住了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的关键。由于在课前学习活动阶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原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课堂学习活动阶段就没有必要传授知识,而是必须抓住“内化”,巩固新知,达到“精熟学习”程度;抓住“拓展”,使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对于原有知识体系会产生全新的理解。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王水丽老师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21.诺贝尔”的教学中尝试用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通过事先设计好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单”,录制好“微课”,使学生在“任务单”的指导和“微课”的帮助下完成字、词、句、章疏通,把握人物传记的写作方法。到了课堂学习阶段,王老师让学生协作交流自主学习成果,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让孩子们在掌握人物传记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创作“莫言小传”,并且当堂让学生展示交流,不仅让学生很好地达成对课文字、词、句、章的理解,而且拓展了学生对人物传记写作的理解。当然,学生分析课文的抽象思维能力、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写作人物传记的能力、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协作探究的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是符合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潮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