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构主义理论在硕士毕业论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建构主义理论在硕士毕业论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本文基于有效教学的视角,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硕士毕业论文教学中的运用,以期创新研究生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提升研究生毕业论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有效教学的视角

王海兵 邹 航[1]

(重庆理工大学)

摘 要:本文基于有效教学视角,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硕士毕业论文教学,建立了基于教学层的传统课堂教学、基于学习层的建构主义教学和基于教育层的有效教学的耦合模型,刻画了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作用机理。将价值维度、科学维度和效用维度作为意义构建和有效性评价的标准,为硕士毕业论文教学的知识储备、过程监管和效果评价提供了一个科学、完整的分析和应用框架。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教学;有效教学;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教学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一人一题、一事一议,学时长,教学内容的创造性和不确定性程度提高,教学手段和时间的灵活性增强,信息的来源多元化,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更加凸显。授课效果受到学校设施条件、教师知识储备、教学方法使用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主动性等各种因素影响,教学过程监管和教学结果评估难度增大,是一个创新活、良心活。硕士毕业论文教学包括实习和调研(可以通过毕业实习实现)、论文开题、论文指导、中期检查、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等环节,每个环节又可以细分为诸多步骤。如何提高硕士毕业论文教学水平,关系到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为此,本文基于有效教学的视角,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硕士毕业论文教学中的运用,以期创新研究生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提升研究生毕业论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建构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该理论认为学习者了解世界是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以及对这些经历的反思、探索和对所学知识进行学习效果评估,鼓励学习者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同化”和“顺应”两种通路,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使新知识的学习不断得到攀升,达到新的“平衡”。科恩伯格(O,Kernberg)在皮亚杰“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科恩伯格和斯滕伯格(R.J.Sternberg)等人的研究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的四大要素是“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实现意义的建构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完成的,也即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不是机械地被灌输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到真实环境中或者类似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

二、有效教学和建构主义教学的融合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有效教学的逻辑起点是作为教育的下位课程,作为学习的上位课程,作为开设课程(如专业课程、毕业论文等)的同位课程。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促使人的生命的丰富与完善。作为上位概念的教育,其主要价值在于为教学提供一种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或者理论,具有普遍的社会教育学意义。依据有效教学理念,对教学素材和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的组织和设计,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价,能够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升教学效能。对建构主义教学和有效教学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见表1。

表1 建构主义教学和有效教学的对比分析

续表

建构主义教学和有效教学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强调学习过程,知识的意义建构是最终目的,将学生视为创造新知识的主体;后者强调教学效果,以满足学生需求、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最终目的。有效教学以结果为导向,为硕士毕业论文教学提供方向机制;而建构主义教学以过程为导向,提供动力机制。过程导向的建构主义教学和结果导向的有效教学之间存在协同互补效应,两者的耦合将过程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能够充分激发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和协作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功能。其融合可以在价值、科学和效用三个层面,建立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既有科学理论依据,又能够对教学实践产生指导意义的创新型复合教学方法体系。

三、基于有效教学的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在硕士毕业论文教学中的应用

硕士毕业论文难度高于研究生教材,但在创新性方面又低于专著。其要求学生从所学知识中结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选择一个适当的题目进行深度挖掘和放大,最终形成原创的研究成果,推动理论创新和实务发展。在系统学习了本科以及硕士阶段各科知识基础上,硕士生的毕业论文既能够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能够让学生透过教材,探索未知领域,创造新知识。有效的毕业论文教学,使得学生在建构知识的意义方面发挥出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升道德情操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硕士毕业论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目标的互动式开放系统。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对话者,学生是学习的发现者、探究者。基于建构主义教学和有效教学的硕士毕业论文教学实施步骤,包括先验知识储备(传统课堂教学)、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教学)和教学有效性评价(教育教学目标)。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必须建立在先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而嵌入建构主义教学的有效性评价,则主要是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进行评价(图1)。学生通过老师辅导下的自主学习,能够洞察到研究的全貌,体会其中的苦辣酸甜,不断探索前行,不断有新的发现和创造,从而消解和重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量的扩展和质的跃升。

图1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和有效教学的硕士毕业论文教学实施步骤

传统课堂教学提供硕士毕业论文教学所需的先验知识储备,是研究生开展毕业论文写作的先决条件。硕士毕业论文在研二就进入开题阶段,本硕阶段的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均已结束,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和架构有了普遍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展建构主义教学就获得了很好的条件支持,再结合教育教学目标框架下的教学有效性评价,硕士毕业论文教学就能够取得预期效果。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支架式、抛锚式和随机进入式这三种发展得比较成熟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硕士毕业论文教学是教学与研究的结合点、兴奋点和增长点,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在我校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会计学院同时招收学术型硕士和会计专业硕士(MPAcc),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师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在硕士毕业论文教学中实施该方法具备必要性和可行性。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研究生科研资源,缓解教师科研压力,同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师生之间的协作共赢。

四、硕士毕业论文教学的意义建构和有效性评价

新的理论分析框架由学习层、教学层和教育层融合而成,将传统课题教学的中观的教学向前延伸至微观“学习层”(重视“学”的主体性)和向后扩展至宏观“教育层”(重视“教”的效果性)。较之传统课堂教学,其内涵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强大。硕士毕业论文教学的意义构建和有效性评价围绕价值维度、科学维度和效用维度展开(图2)。

图2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和有效教学的硕士毕业论文教学理论分析框架

1.价值维度的考察

价值维度凸显硕士毕业论文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层面,是“软实力”,影响广泛持久。主张价值维度,就是通过毕业论文写作,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倡导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文关怀。硕士毕业论文教学如果忽视价值维度,那么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根基,教学有效性评价也就无从谈起。文科毕业论文非常重视“价值”问题,文史哲的积淀、人本发展理念、党和国家的重要理论与思想都能够赋予论文选题以时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彰显研究的“价值”。类似选题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科学发展观问题、改革开放问题、法学和伦理学领域的一些问题等。这些问题可以和专业问题结合,为财经论文写作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

2.科学维度的考察

科学维度注重深刻理解所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强调对专业相关理论与方法的熟练把握,能够合理解释已经发生的现象或存在的问题,合理预测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科学维度和价值维度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对价值维度的进一步落实和补充,同时为效用维度的实现提供支持。再好的价值选题,都应该而且可以借助于科学手段来实现,如果毕业论文丧失科学性,那么“价值”和“效用”就变成了空中楼阁,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例如,一些毕业论文基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相互矛盾的理论观点,但限于说教式,选题大而空,措施建议泛泛而谈,没有可操作性,缺乏科学调研和实证检验,那么,这种“价值”就不可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来满足社会需求。所以,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地调研,利用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来提升研究的科学性。

3.效用维度的考察

“效用”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对人的需求和欲望得到满足的度量。做任何一件事,都有社会经济后果,从而导致效用问题。后果有坏有好,效用有正有负。效用维度最为具体、微观,但其作用却是最为直接和显著。硕士毕业论文教学实施得好,学生能够从中直接获益,这种效用,既表现为做完毕业论文、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后学习到新知识、培养了新能力的充实和喜悦,还表现为毕业论文相关成果参加学术竞赛获奖,获得学生科研立项,以及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等带来的精神嘉奖和物质回报。通过系统化的毕业论文写作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和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导师可以将自己研究课题的表层部分分解给优秀的研究生做并支付劳务费,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提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其考研或评优打基础;还能助推课题研究进程,对缓解科研压力有一定作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教研相长,“促成教学双方的共振、共享和共赢”。

五、对硕士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基于上述构想,对硕士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1.重视论文选题的意义建构和有效性评价

合理确定研究选题,关注选题的价值性、科学性和效用性,是进行意义建构的基础。硕士毕业论文选题是一件充满智慧和挑战的工作,选题不当将无助于后续的意义建构,降低教学的有效性。例如,“会计造假方法及其应用探析”的选题,只关注会计造假方法和技术的归纳甚至研发,忽视由此带来的经济风险和社会诚信危机,选题失当,应调整为“会计造假方法识别及其防范探析”。就财会专业而言,选题可以围绕人本会计、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人本财务、环境会计、劳动者权益会计等,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境界有很大帮助。

选题的有效性评价应考虑选题依据、选题意义、选题难度、选题创新度,可以采用大题小做、小题大做、老题新做、正题反做、多题联做、新题“炒”做等多种形式来平衡这四个维度。选题依据、选题意义需要导师把握好,而选题的难度和创新度则需要因人而异。如果学生聪慧勤奋,专业功底扎实,选题难度和创新度可以适当增加。例如研究前沿课题、交叉学科课题,或者采用新的研究方法,或者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否则,应适当降低选题难度和创新度,防止学生难以达到教学目的。选题适当是成功的一半,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选题失当则会抑制学生潜能的发挥。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商定选题,必要时调整选题,彼此尊重,平等协商,充分交流,及时沟通,使选题确定后学生有兴趣做也有能力做,为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实施奠定基础。

2.整合教学资源,优化硕士毕业论文教学流程

毕业论文教学缺乏结构化的管理制度和作业流程,导师的自由度较大。对于负责任的老师而言,可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但如果老师对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那么,硕士毕业论文教学监管和质量评估的缺位将会助长这种教学风气,毕业论文就成了炙手可热的“唐僧肉”——低投入、高“产出”(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造成教学资源配置的扭曲和教学运行效率的低下,降低人才培养质量。建议如下。

首先,学院范围内统一举行硕士毕业论文指导会。选派经验丰富的老师,对毕业论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等作出统一部署和讲解,对论文选题、文献搜集、实习调研、论文结构、资料打印装订要求等普遍性问题进行规范,各阶段任务模块之间的关联也要讲解清楚,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该执行什么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例如,有的学生不知道文献综述怎么写,有何作用?如果学生不了解毕业论文的写作目的和一些基本步骤与方法,那么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就非常困难,教学易流于形式。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是每个导师自己召集学生独立开展授课,时间进度差异大,指导的详略程度及口径都可能不一样,对于共性的问题和要求,每个老师都要指导一次,存在教学资源浪费。共性问题采取集中式教学,可以统一口径,保障教学质量,迅速搭建通往毕业论文写作的“桥梁”,使学生能够尽快上手。

其次,加强数据库建设,为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提供丰富的文献基础和扎实的数据支持。建构主义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文献及数据资源的匮乏,对于开展建构主义教学十分不利,降低了教学有效性。学术型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大都是实证研究,需要参考大量的外文文献和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而我校财经类数据库不多,更新慢,和重点财经类高校相比,数据库建设差距很大,不利于提高文科类硕士论文教学质量。建议加强财经数据库、期刊论文数据库、外文文献数据库以及案例库等的建设,在保留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维普(VIP)数据库、CSMAR数据库、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等的基础上,考虑购买巨潮资讯网、W ind金融数据库、EBSCO外文数据库、Elsevier电子期刊数据库等。这个投资对于提升我校的硕士论文撰写质量、提升研究生教育及人才培养质量,大有裨益。此外,会计专业硕士的论文教学需要大量案例支持,有的同学来自于企事业单位等实务部门,有案例可以写。但很多同学并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网络上公开的案例资料少之又少,需要学校层面购入案例库,以满足日益旺盛的会计专业硕士的毕业论文教学需求。

最后,推进硕士毕业论文教学的信息化。硕士毕业论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远远低于传统课程,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毕业论文教学,可以极大提升教学效率。该系统类似于期刊社的网络投稿审稿系统,学生选导师、提交资料等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论文在最终提交前都要经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合格后才能够成功上传。论文选题和论文成绩等部分功能模块可以在局域网范围内公开,供相互学习和监督。还可以增加讨论模块,增强师生互动性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需要注意的时,信息化可能带来师生之间见面交流的减少,但当面指导的信息量和深度是网络指导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在推进信息化的同时,还要加强当面指导。此外,运用网络视频聊天工具也可以部分弥补信息化条件下的不足。

3.在传统教学中倡导研究性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倡导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教学质量,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课题,就是反思以知识注入为特征的教学传统,重建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灵魂的现代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将是我国本科教学改革的主导模式,更应当是我国研究生教学的基本模式。注入式教学会抑制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习惯了注入式教学的学生进入面临毕业论文教学时,就显得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下手。因此,在传统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模式,不仅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而且有助于传统课堂教学和毕业论文教学的有机衔接,为硕士毕业论文提供环境与思维保障,甚至课堂上对某些专业问题的深入探讨本身就能够形成毕业论文写作的选题来源。

4.完善硕士毕业论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根据有效教学理论,评价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着力点主要不是站在教师立场,而应该是站在学生立场。因为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追根究底是要看是否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限于专业领域的差异,对硕士毕业论文教学的督导,一般能够触及形式(形式检查),但难以深入灵魂(实质检查)。建议改进督导方式,将严格的形式审查转化为对意义建构过程的密切关注以及对教学有效性的科学评价,从而激发师生的内心激情,释放硕士毕业论文教学的活力。当前的毕业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包括指导老师评价、评阅人评价、答辩评价、督导团抽样评价以及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抽样评价等,除了后两种检查具有客观性和可测性外,其余评价形式均以主观方式进行,不同的人的评价结果可能出现较大差异,难以深入到核心质量层面,在操作中易流于形式。建议开发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包括与毕业论文相关的校内外获奖情况、发表情况、获得学生科研立项情况以及参与学术交流情况等。这些评价方式更具有客观性、可观测性和可验证性,可以引入现有的毕业论文评价体系。对于评价效果好的导师和学生予以表彰,指导效果持续不好的要查明原因,帮助这部分老师改进教学,同时可以适当减少其指导的学生人数。

硕士毕业论文教学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硕士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科教兴国、教育为本,研究生教育是高校为社会输送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通道,而硕士毕业论文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一环。它不是单一的一门课程,而是将传统课堂教学、实习调研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创新性活动,关系国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来创新和改进硕士毕业论文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加勤勉尽责的态度投入硕士毕业论文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促进研究生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

[2]王海兵.研究性学习和案例教学的耦合及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0):117-121.

[3]朱德全,张家琼.论教学逻辑[J].教育研究,2007(11):47-52.

[4]周光礼,姜嘉乐.研究性学习:本科教学改革的主导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7(20): 40-42.

【注释】

[1]王海兵(1978—),男,湖北人,重庆市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博士、高聘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副主任,重庆理工大学审计研究所所长。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重庆市重点人文社科基地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及重庆理工大学校级教改课题2项,主研各类课题十余项。出版学术专著《人本财务研究》(独著)、《审计基本理论比较》(合著),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华东经济管理》《中国注册会计师》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获财政部优秀论文三等奖1次,重庆市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4次。教研论文获得重庆市教委优秀论文二等奖1次,重庆理工大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次。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科技工作者以及先进教育工作者,多次参加国际国内重要会计学术会议并担任报告人和点评人。重庆市审计局特聘专家,多家学术期刊编审。2011年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从事教育教学访问及学术交流。邹航(1979—),男,重庆人,硕士,实验师,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处学科与学位管理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