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勤奋-自强教育模式的操作方式

勤奋-自强教育模式的操作方式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标的实现必须形成勤奋-自强的校园文化。勤奋-自强是一个人意志品质的体现。学校将通过“勤奋-自强教育”,实现“质量加特色创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初中学生是基础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勤奋自强品质的形成对他们人生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勤奋-自强教育的办学目标。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深化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构建农村初中学生勤奋-自强教育模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王永飞

一、勤奋-自强教育模式的提出

崇明县东门中学是一所新办学校,有着一流的硬件设施,学校提出了建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为师生指明了奋斗目标。目标的实现必须形成勤奋-自强的校园文化。同时学校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学校的软件建设,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学校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注意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倡多媒体教学,全面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加强对学生一流意识的教育,对学习困难学生落实了跟踪帮教制度;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注重家庭教育指导,积极推广“新基础教育”等先进科研成果,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勤奋-自强是一个人意志品质的体现。是少年儿童具备自信奋进的坚毅作风、自尊向上的进取意识、勇敢顽强的意志品格、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能力,是具有很强稳定性的精神动力和内在素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强调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要有在困难情况下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设想通过实践研究,弄清中学生自强品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构建良好的校园道德环境,营造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勤奋刻苦的学习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新学校、新起点、新高度的办学优势,制订中学生自强教育的分层次要求;在学校生活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勤奋-自强教育活动中的道德体验,探索新时期中学生勤奋-自强品质的自我塑造的方法和途径,以勤奋-自强的学习精神提高学习质量,以勤奋-自强的教育形象提升办学品位。学校将通过“勤奋-自强教育”,实现“质量加特色创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该课题对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许多农村学校和学生的发展也具有普遍意义。

二、勤奋-自强教育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以人为本”——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

学校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以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为育人的根本目的。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素质教育必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是指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校教育既是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活动过程。学校教育应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主确定学习目的、自主参与学习,实现自我的充分发展;同时还要培养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人格,对自己的学习和行为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从而主动地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

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影响千差万别。因此,人的生理、心理的发展特质、发展速度乃至于最终达到的水平都会是不同的。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发展学生的禀赋与潜能,使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就必须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既重视学生群体一般素质的发展,又重视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学科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审美情操和非智力因素,养成学生健康人格,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由充分地发展。

(三)“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核心,其实质是要培养矢志振兴中华,实现我国现代化,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参与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有战略主动权的一代新人。这样的一代新人,首先需要的就是奋发图强,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主体精神和心理品质。孔子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就是自我奋发图强、直面未来、永远向前,这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中华民族可贵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结合点,是应该着力培育和弘扬的学校精神。要把它贯穿于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全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办出学校特色。

三、勤奋-自强教育模式的含义

以邓小平的教育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现代素质教育思想为依据,以弘扬自强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办学宗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初中学生是基础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勤奋自强品质的形成对他们人生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是,目前,学校在校学生中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眼界开阔、聪明好学,但由于家长普遍对他们溺爱,忽视了意志品格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在他们身上存在着当代孩子的弱点:唯我独尊,“小皇帝”意识浓;经济条件差而生活要求高、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心理强;学习期望值高而缺乏刻苦勤奋的精神;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组织纪律性差,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人格心理上乞求独立而自强品质较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些自负而不自信、自尊而不自爱、懦弱而不坚强的现象表明,少年儿童自强品质的培养亟待加强。

勤奋是一种行为模式,“自强”是一种自我意识。汉代典籍《礼记》中也讲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历经磨难、艰苦奋斗,创造了伟大的东方文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无数优秀炎黄子孙的人生轨迹中,都鲜明地印刻着矢志不渝、刻苦勤奋、拼搏向上、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所以要教育并激励全体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要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自身的价值立志成才;发挥自强的催化功能,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

四、勤奋-自强教育模式的目标

(一)育人目标

“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自强起来。”这是自强教育的根本宗旨。“培养自强精神,提高全面素质,发展个性特长,造就四有人才”这是自强教育的育人目标。具体地说,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地、自觉地、主动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在“四个学会”的过程中,培养奋发自强的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素质和个性特长获得全面和谐的、主动充分的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办学目标

质量加特色,建一流的现代化学校。这是勤奋-自强教育的办学目标。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推进学校的综合改革,优化学校教育系统要素、结构和功能,使学校增强办学的活力,把学校建设成“环境优美、管理优化、成绩优良”的现代化学校,并不断发展和上等级,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单位。

五、勤奋-自强教育模式的操作方式

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弄清了中学生在生活自强、学习自强、人格自强的现状和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自强品质的影响。然后根据学校的实际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实践与研究。

(一)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有利于学生自强发展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深化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以“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为出发点,通过加强必修课,增设选修课,开拓活动课,逐步构建有利于学生自强发展的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1)加强必修课,全面打基础。严格执行国家制订的中学课程计划,各门学科都要根据加强基础、全面育人的原则,结合学科的特点,努力形成各自的特色。如语文科突出加强写作训练,数学科突出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英语科突出加强口语训练等。

(2)增设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特长。为了有效发展学生的体育和艺术方面的特长,要求各年级学生每人自选专修个人喜爱的一项体育项目和一种艺术种类。

(3)开拓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活动课要做到多层次、多形式,既有跨年级的活动小组,又有在年级、学科范围内的活动小组;既有普及组,又有提高组。类别可分为学科类、技能类、艺术类、体育类、社会类等,力求做到丰富多彩,给学生以更大的自强发展空间,为学生的成长创设良好的条件。

(二)优化教学过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最主要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战场。要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突破口。优化教学过程,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获得主动的全面的发展。

(1)开展教学模式的创新。要求教师通过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做到“四个树立”,实现“三个转变”。“四个树立”是:①树立“学习者的学习内动力在个体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学生发展观;②树立以弘扬“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能力”为中心的主体教育观;③树立“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教学观;④树立“教会学习和创新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主题,是人民教师的天职”的教师职业观。“三个转变”是:①从以教为重点转变到以学为重心;②从研究如何教为重点转变到以研究如何学为重点;③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

(2)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根据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科教学任务,认真分析教材,创造性地设计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教学结构和程序。

优化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出:①教学方法上,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重视启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使学生变被动受教为主动求学,把教师的教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来;②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揭示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科学规律,及时推广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观察、学会思维、学会操作,形成自能学习的能力;③尽可能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有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④善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情绪、学习意志;⑤真诚地接纳、尊重和理解学生,重视营造民主、和谐、宽松、合作的课堂心理环境。

(3)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知识基础、能力差异,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在指导预习、课堂提问、布置作业、单元测验等方面对A、B、C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要求,让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接受和得到提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得了”和“吃得饱”,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能力结构,还要指导学生认真分析了解各阶段自己在德、智、体、美发展和学科学习的基础和现状,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发现自己的个性特长,然后通过不断努力,使强项继续提高,继续发展,使弱项变强起来,并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淡化学生之间的比较,注重学生发展过程的纵向评估,力求今我胜昨我,明我胜今我,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有进步就是成功。

(4)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闭路电视系统和网络资源的优势,认真总结各学科运用多媒体手段组织实验课教学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学校有计划地充实现代化教育设备,建立多媒体教学平台,建立校园网,上互联网,为学科和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配置一定的硬件和软件。同时加强培训工作,使教师不断提高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三)优化德育设计,形成勤奋-自强的德育特色

构建勤奋-自强教育模式,努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1)坚持德育的主体性,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①把“自强教育”贯穿在学校德育的全过程,指导学生制订个人实现“自强”计划和措施,大力树立“自强”的先进典型;②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管理,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组织在参与管理方面的作用,强化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组织和执行职能;③重视养成教育。认真实施和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自强心理素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满怀信心地迎接挑战,走向明天。

(2)坚持德育的系列化,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①高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主旋律。以《两纲》为主线,结合我校实际和各年级、各时期不同的工作特点、工作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系列化教育;②抓住各时期不同的特点,确定德育内容,开展系列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四月缅怀先烈活动;五月歌曲大合唱活动;九月教师节活动;十月国庆活动;十一月体育节校运会;十二月艺术节文艺汇演等;③重视德育形式的多样性,形成系列,收集勤奋-自强的名言警句、故事,组织自强者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勤奋-自强主题班队系列活动;开展“寻找身边勤奋-自强人的心路历程”活动。组织勤奋-自强的实践活动,开展体验教育。总之,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级的德育内容和要求,通过系列化教育,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3)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德育合力。①巩固和发展共建文明单位(派出所、消防大队等)工作,进一步搞好警民共建、军民共建活动;②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和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认真办好家长学校,建立学校、年级、班三级家长委员会,形成家长骨干队伍;③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

(四)优化育人环境,构建激励上进的环境课程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现代文明的、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能产生极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十分注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一方面科学论证,精心设计具有时代风格、富有教育内涵的校园文化景观,使学校的每一处都能洋溢浓厚的人文气息,使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受到优美环境的熏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班级文化、板报文化建设的新形式、新思路,通过德育网页开辟德育工作新阵地,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使学生受到正确的引导,远离不良诱惑,同时加强校园广播电视社团的建设,促进自强教育,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校园内建造几组主题性的不锈钢浮雕,石头文化已经基本成型,在教学楼的走廊安装伟人、科学家画像和语录,并建有名人大道,使整个校园充满着智慧与创造,充满着科学与技术,充满着文化与艺术,充满着高尚与文明,充满着积极与进取,营造出催人奋发、自强不息的文化氛围。

(2)优化校园生态环境。我校是市绿色学校,因此我们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根据“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原则,高标准、高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实现“一年一小变”,使我校成为优美、舒适、整洁的园林式单位。

(五)成果与总结

通过勤奋-自强教育的实践研究,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同学们受益匪浅,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吃苦耐劳、不畏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战胜自我、战胜对手的竞争意识,树立克服困难和取得成功的信心,强化学生的毅力。并且对学生进行了关爱社会、献爱心和自强不息精神的培养。同时深受学生的喜爱,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对于提高学生的生存意识、竞争意识、社会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将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生存竞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六)继续研究的问题

我校在培养学生勤奋-自强品质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训练是扎实有效的,但有些方面还需要不断研究,主要问题有:

(1)勤奋-自强品质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如何更好地将它渗透于学校教育活动中,需进一步探索。

(2)勤奋-自强品质是多维多面的,如何构建一种更有效的测试评价方法,检测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自强品质,也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3)中队辅导员在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辅导员的文化素质、科研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系崇明县东门中学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