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与因特网

网络与因特网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72所示的网络也可称为局域网,通常在有限的空间内组成。进入新世纪以来,所谓的Web 2.0正带来新的因特网时代。但Web 2.0更是理念的革命。基于Web 2.0的理念,信息共享对用户而言,已经不是单纯信息的搜索、浏览和下载,而是大众化的参与公共交流、参与公共信息内容的共建。Web 2.0也带来新媒体革命,如微博对许多重要事件的报道很可能比记者更现场、更及时。新电子商务的成功也要很大程度上归功于Web 2.0。

7.1.1 通信、网络与因特网

1.通信与网络

网络是从通信发展而来的。本书第2章介绍过信息与通信领域著名科学家香农提出的基本通信模型,如图2‐5(香农—韦弗模式)所示。该模型仅能表示两点之间的单向通信,但经逐渐地演变、进化,形成了现代的各种通信与网络模型。如两点之间的双向通信可如图7‐1所示。图中对信道、编解码等要素作了合并,引入的通信协议,包含了信道编码。

img200

图7‐1 双向通信模型

如果将两点的双向通信进一步扩展到多点之间的互相通信,就成为简单的网络通信模型了,如图7‐2所示。在计算机作为通信主体的情况下,网络的功用也不再局限于通信。信息与各种资源的共享往往成为更突出的特点。所以,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也往往表述为:“多个独立计算机(主机)之间通过通信设备、链路和网络协议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的系统。”图7‐2所示的网络也可称为局域网,通常在有限的空间内组成。典型的如办公室、小型公司企业、学校机房、网吧、甚至家庭(不止一台计算机时,共享因特网接入)。

img201

图7‐2 网络通信模型

2.因特网的应用与发展

网络之间再进行连接,就构成网络之间的网络,加上采用通用的TCP/IP协议,就构成了所谓因特网(Internet,网际网之意,也称互联网)。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各种创新的服务模式层出不穷,如图7‐3所示。

因特网的经典应用包括E‐mail(电子邮件)、BBS(论坛)、FTP(文件传输)、Telnet(远程登录)、聊天室(Chatroom)、即时通信(如MSN、Gtalk、QQ)等,当然,最典型的当数WWW(Web网站)。

进入新世纪以来,所谓的Web 2.0正带来新的因特网时代。Web 2.0伴随技术的进步,包括Web数据库、CSS样式表、JavaScript、XML(扩展标记语言)、DOM(文档对象模型)以及Ajax等技术被大量采用。但Web 2.0更是理念的革命。基于Web 2.0的理念,信息共享对用户而言,已经不是单纯信息的搜索、浏览和下载,而是大众化的参与公共交流、参与公共信息内容的共建。Web 2.0典型的应用包括博客(Blog)、Wiki(大众网络百科全书)、公众化的图片、视频分享网站(如Flickr、Youtube、国内的优酷、土豆、猫扑等)、社会网络(如Facebook、人人网),包括最近快速发展的微博(如Twitter)。Web 2.0也带来新媒体革命,如微博对许多重要事件的报道很可能比记者更现场、更及时。新电子商务的成功也要很大程度上归功于Web 2.0。类似用户的评价、评级、交流、口碑,给了客户甚至比实体商场更多的商品信息和信赖感,大幅度提高了交易的成功率。

img202

图7‐3 因特网及其应用

因特网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的参与,按照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5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上升增至34.3%,已达总人口1/3,并且呈持续上升态势,如图7‐4所示。其中手机上网发展尤其迅速,比例上升至66.2%。信息查询、新闻、商务、文化、娱乐等应用发展迅猛。网络早已突破了纯技术的概念,而是深刻影响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向着虚拟社会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