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个别学校的零星改进到区域整体性推进

从个别学校的零星改进到区域整体性推进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使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各个学校的自觉行为,我们努力在区域层面顶层推进,让更多的学校在整个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下自觉行动。北仑区教育部门鼓励各个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实施改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东海实验学校逐渐形成了全体教师奋发向上、梯次推进的教师队伍建设喜人格局。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教师参评市、区教坛新秀和市、区学科骨干教师的评比工作。我校张慧凯、刘晰剑两位老师被评为宁波市骨干教师;张良江、毛开颜、周

第四节 从个别学校的零星改进到区域整体性推进

以前,北仑区的教师专业发展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在整个区域层面全面推进,而只是各个学校的一种自发行为,所以各个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在一些学校开展得比较好,但多是这些学校的个别行为,在区域层面也缺乏相应支持。为使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各个学校的自觉行为,我们努力在区域层面顶层推进,让更多的学校在整个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下自觉行动。

一、个别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改进计划

北仑区教育部门鼓励各个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实施改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东海实验学校在实践中探索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体系。他们采取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1)教师学堂作引领。东海目前有两所“校中校”,一所是面向全体教师的“东海教师学堂”;一所是面向毕业三年以内教师的“青年教师学堂”。至今已经开班60余批次,顾明远、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专家均前来作过讲座。(2)“扬帆、起航”杯课堂教学展示求落实。近4年来,仅中学部就开出展示课150余节,听课、评课近1500人次,积累听课笔记、教学反思2000余篇。(3)评价考核促活力。东海对教师的评价考核分为基础性和发展性两大体系,前者重工作状态,后者重工作绩效,同时采用自评、组评、学校评、学生评、家长评等多元评价手段。用老师们的话来说:“在东海,决不允许原地踏步!”东海实验学校逐渐形成了全体教师奋发向上、梯次推进的教师队伍建设喜人格局。

教研组的梯队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也一直是东海实验学校的一大亮点。学校本着对教师负责、对学校发展负责的态度,把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摆在优先实施的战略地位,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由校长室协同中小学部共同承担领导组织工作。切实加强校本研修,推进教研组建设,探索教研组管理和教研活动的创新,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完善教师文化结构。骨干教师要把握校本培训的机会,通过各类教研活动充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帮助优秀教师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计划,起好引领作用。对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成绩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把此项工作列为教师晋级、评优、提拔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学校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不断着力推进“冲浪计划”的实施,明确每位教师的成长目标,搭建每位教师的成长平台,并充分利用区名师东海工作站,面对面感受名师风采,开阔视野。在学习资料、外出考察、讲座指导、论文(案例)评比发表、教学展示观摩、师徒结对等方面优先创设和提供各种平台。学校启动骨干教师华师大研修班计划,在暑期组织教师前往学习培训。2009年又出台《宁波东海实验学校骨干教师管理办法》,进一步将教师专业发展落到实处,进一步制度化、常规化。

顾国和中学则从学校文化建设的角度,提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举措。他们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教师团队,希望营造一种可持续学习气氛,感染、熏陶、培育教师,引导教师成为专业学习者。具体来说,有如下一些举措:

(1)学校定期开展“青年读书会”活动。两年来,积极倡导教师与书籍交流,发挥书籍的专业引领作用。学校每年都为青年教师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按照青年教师实际教育教学需要,为教师提供详细的菜单式书目,然后由学校集中购买,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也调动了青年读书会教师的读书积极性,深受广大教师欢迎。

同时,科研信息处确定主题,每学期定期组织青年读书会教师集中交流学习心得和教学感悟,让每一个教师都“读进去”,再“说出来”,在学习中“用”,在“用”中学,学以致用,学思结合,在相互启发中共同进步和提高。

(2)学校定期开展“教学论坛”活动,利用教科研周、暑期师德培训时间开展教学论坛。学校多次开展“轻负担、高质量”论坛:先是教研组研讨,教研组长现身说法,对该问题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各教研组指派教师进行教学论坛。这样引导教师自发地学习,又让教师将读书的感悟、教育教学的困惑与同行们交流,在交流中共享。

(3)学校定期开展“听名师讲座”系列活动。利用“教科研周”与这两个教学研讨时间,邀请特级教师、教育教学专家来校讲座。近年来,先后有朱永春、沈海驯、吴文尧、郑宇醒等教师为老师们带来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每年的教研周活动也是教师培训、展示、学习、交流的舞台。学校每年确定主题,精心组织,力求创新。

(4)学校定量资助教师购书活动。学校鼓励教师们自己去选购教育教学类书籍,并出一定的资金作为教师购书的补贴。2009学年度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开展主题教育和交流活动。2010学年度,学校为全体教师提供大量教育教学类书目,供教师选择,然后集中购买。

(5)每年度积极组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征集活动。每年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的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评比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读书活动之后,引导教师把读书与教学结合起来,联系平日教学实践经验,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每年每人至少上交1篇。广大教师参与人数多,积极性高,营造了一种比较浓厚的科研写作气氛,为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水平打下了基础。两年来老师们写出各种教研文章300多篇。论文发表、获奖50多篇。

(6)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学校修改了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加大校本培训投入,积极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近两年共申报、立项各级课题6项。其中省级立项1项,市级立项1项,区级2项,校级2项。今年又申报区级以上2项。陈春老师的“初一学生自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宁波市第二届德育个人课题申报活动中立项,语文组俞孝宜老师主持的“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数学组张良江老师主持的“初中数学‘精讲高效、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被确定为区级立项课题,语文组刘懿湾老师主持的“落实‘生活语文’长效机制的研究”、信息中心虞哲敏老师主持的“信息技术特长生能力的开发与培养的实践研究”被确定为校级立项课题。

另外,语文组科研成果“基于‘提高教师教学素质,构建有效语文课堂’的课堂观察”获得市级奖项1项,还喜获宁波市初中语文课堂观察文本资料评比二等奖。

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工作:

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教师参评市、区教坛新秀和市、区学科骨干教师的评比工作。我校张慧凯、刘晰剑两位老师被评为宁波市骨干教师;张良江、毛开颜、周国庆等三位老师分别被评为区骨干教师。魏慧、郑佳春、周金芬、王薇、虞哲敏等五位老师分别获得区教坛新秀评比一、二、三等奖。在校长室直接领导下,学校还初步建立了科研骨干教师队伍。

(7)学校坚持“网络互动学习”活动。完善、改进校园网,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上网与全国的专家及教师交流。教务处、科研信息处根据学校情况及当前课改趋势,重点推荐一些网上学习资料。这两年我们要求各教研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要求每个备课组依照“主备—研讨—审核—使用”的程序提前两天网上发布本组研讨后的教学设计,便于资源共享和学校的常规教学检查。目的是让教师在交流中共享,在共享中提升。

(8)学校校本教研活动主题化、制度化、规范化。学期教研活动我们要求能围绕1个主题,拥有2次反馈,积累3个案例,举行4次活动,行政领导全程无条件跟踪。通过教研活动计划、活动过程与总结上网发布的措施,推动教研组教研工作的规范化。力争做到组织到位、过程到位、监管到位、活动跟进到位。

学校制定教研组外出学习交流制度。每学期市内交流1次,每学年出市交流1次。以保证教师们能经常去外地学校与其他学校的老师进行面对面的学习交流。在多元的学习交流中共享、碰撞、反思、成长。

我们认为:校本教研的开展依托于学校文化的重建,作为校本教研基地的学校,应把教师的学习作为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所以,我校对教师学习提供各种支持,重在开展各种活动,唤起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二、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推进措施

教师专业发展在每个学校开展得有声有色,但这还是很不够的。作为一个区域,北仑区还需要从整体上考虑教师专业发展,整合各个部门的力量和资源优势,同时为各个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为充分的条件。作为区域,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教育均衡的问题。教育均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基于教育平等原则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各地化解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矛盾的重要策略。近年来,北仑区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除了不断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校舍、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等硬件投入力度,还在师资队伍建设、图书资料的配置等软件配置上给予了较多的优先考虑措施。

针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的教师队伍问题,北仑区在“十一五”初期就遵照“统筹规划、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从待遇、培训、帮扶结对等方面加大了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养。自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启动后,北仑区教育局在积极组织农村各中小学安排优秀教师参加省、市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同时,也多次召开会议,指导师训相关部门认真做好区级骨干培训任务。下面我们就以北仑区实施“领雁工程”为例,看它是如何在区域层面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

(一)建立领导小组,制订培训方案

根据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和宁波市农村中小学“百千万”师训工程的要求,北仑区教育局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经过反复商议,制定了《关于贯彻省“领雁工程”精神,开展北仑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实施意见》,从指导思想、培训目标、政策保障、组织领导、培训经费等方面对农村区级骨干教师培训事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为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切实加强对该工程的领导,北仑区教育局成立由胡小伟、谢玲、徐建龙、贺友谊、沃建成、张曙波等同志组成的领导小组,胡小伟任组长,谢玲任副组长(2008年8月谢玲调离,由徐炯接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师培训中心,王琪丰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领雁工程”领导小组成立后,随即组织人员对全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进行了全面调研,详细掌握了各校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学科构成、人员配备等基本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北仑区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区级骨干教师培训方案》(以下简称《培训方案》)。《培训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骨干教师的师德修养、学科知识水平、课堂执教能力、科研能力、专业引领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为重点,全面规划北仑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工程的核心是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提高培训质量,以此来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优良的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为此,《培训方案》从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方式与学科、培训实践与内容、培训考核等方面作了精心策划,计划在三年时间内对186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省厅下达北仑区区级骨干培训任务是135名),以提高教师们的师德修养、学科知识水平、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科研能力、校本研修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涉及小学语文、初中科学、初中语文、中小学音体美、初中历史与社会、初中综合实践、初中数学、德育等(其中初中历史与社会、初中综合实践、中小学音、体、美、计等学科因参加培训人数少成班有困难,我们委托市师训中心培训)。

(二)认真组织策划,逐步推进各项培训

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和区级骨干教师培训方案,北仑区教师培训中心从2008年上半年起根据计划陆续推出了多项培训。目前已经完成的培训共有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初中科学骨干教师培训、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德育骨干培训。

为确保以上各项培训能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合理解决工学矛盾,并且聘请省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理论导师,区内学校的省教坛新秀、市名师、市学科骨干等教师担任实践导师,理论培训的方案特请省师干训中心专家教授把脉会诊,修改之后才予以实施,培训授课教师也委托省师干训中心聘请和落实,并且安排学员深入杭城多所知名的中小学进行教学观摩和参与教研活动等,领略了名校管理模式和名师教育智慧、课堂教学艺术。在加强理论培训同时也注重强化教育教学实践培训环节,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北仑区教育局从全区筛选出了教育资源、师资资源都位处前列的学校作为“北仑区教师教育实践基地”。最初确定的是顾国和中学和华山小学,后因培训项目的增多和实际需求,又增加了四所学校,即长江中学、宁波联合实验中学、宁波东海实验学校、北仑区实验小学。这些学校里既有历史悠久、校园文化积淀深厚的区域老牌名校,如顾国和中学,也有办学时间不长但发展较为迅速的年轻名校,如长江中学。这些基地学校云集了众多的区级以上名师、骨干教师。如建于1999年的华山小学为浙江省示范性学校、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55名专任教师中,区级以上名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优秀班主任等占52%。在培训经费上,北仑区教育局为每个培训项目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经费保障。培训费、外出考察和学习交通费全部由区教育局埋单,根据初步统计,已完成的“领雁工程”四个培训项目总计投入了60余万元培训经费。

在每个培训项目完成后,北仑区教师培训中都组织人员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员对培训的看法和建议。由于培训内容和形式上的灵活性、针对性、有效性,同时有省内外专家的现场指导和示范,学员普遍对培训持肯定态度,认为通过培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获很多,无论是专家的理论讲授,课堂教学观摩,还是参与实践,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今后个人教学技能的提升、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帮助很大。很多学员通过撰写培训心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如小语班的一位学员在一篇心得中深有感触地说:“‘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是培训最深的感受。专家之所以能成为专家,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他们都具有永不满足的精神。也许穷我一生也未必能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但我可以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面对课堂教学要有‘我还能更好吗’这样的不断追求,潜心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有所突破。”

北仑区教育行政部门还出台了一些在区域层面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比如“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成立教研协作区等。

北仑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

仑教〔2006〕57号

“十五”期间,我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培训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培训内容不断更新,培训方式不断改进,培训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教师培训从学历培训为主转为专业发展为主,从知识学习为主转为提升教育能力为主,从单纯的学习培训为主转为研训一体为主,培养了一批年轻骨干教师,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作出了积极贡献,有效地保证了我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但也必须看到,伴随着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我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遇到新的挑战。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必将对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事关我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培训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教师培训工作必须在总结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谋求新的发展。为此,为了认真做好“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通知》(浙教师〔2005〕151号)以及《宁波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等有关精神,结合我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际及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就北仑区中小学(含幼儿园,下同)教师“十一五”期间继续教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深化教育改革为目标,以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以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为基本形式,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均衡发展、提高质量,通过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努力为建设一支具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创新力强、富有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作出应有贡献。

二、培训原则

1.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开放灵活。全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由区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协调。按照省、市、区分工,我们在精心选送有关人员参加市级以上培训的同时,着重做好本区的培训工作。区教师培训中心要在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中小学教师的情况和需求,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分别制定针对性强又符合本区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实施分类指导。同时,要从教育国际化的实际与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出发,加强与国内外教育培训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培训的开放度,努力形成开放灵活的培训体系,不断开创我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新局面。

2.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均衡发展。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力度。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在培训政策、培训资源等方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倾斜。对山区、海岛、经济相对薄弱区域的中小学教师,区本级培训费实行免费,市级及以上培训费予以补贴。积极推进全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均衡化发展。

3.按需施训,注重实效,不断创新。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按照不同类别、层次、学科的要求,把学习理论、研讨教案、总结经验和改进教法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中小学教师全面实施新课程和开展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培训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预期目标

总体目标:提高中小学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为基础教育服务,适应我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具有我区特点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机制得以形成。

具体目标:

1.不断推进“名师工程”建设。到2010年,力争全区有10名左右省特级教师,20名左右市名师(名校长),30名左右区名师,40名左右市学科骨干教师,200名左右区学科骨干教师。为北仑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变化、获得优质发展、提前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2.引领教师在专业发展上进入新的阶段。深入开展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的全员培训,认真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采取全员培训与骨干研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自培与他培相结合,由“传授式培训”向“研究式培训”转变,促进教师从“适应性学习”向“创造性学习”的转化,切实提高全体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3.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创建省级示范培训机构,促进以区教师培训中心为主体的教研、教科部门培训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合作,构建以教师培训中心为主体,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主阵地,教科研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开放、多元的可持续发展的师训机制,提高师训工作的效益和质量。充分发挥区教师培训中心组织、协调、管理职能,实施全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加强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适应我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需要的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培训者队伍。

4.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到2010年年底,全区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和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比例分别达到90%、90%、10%以上,职业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80%以上。

四、主要任务

1.按照教育部、省、市对中小学教师在“十一五”期间继续教育的要求,制定《北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保证全区中小学教师全员参加每五年一个周期的继续教育制度。做到依法施训、依法管理中小学教师队伍。

2.制定“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年度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在抓落实上下功夫、见成效。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有专门的领导班子和具体分工负责师训工作的人员,理顺工作关系,加强区教师培训中心的建设,使之更好地履行对全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职能。

3.继续加强以新课程培训为核心内容的培训工作,为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保障。“十一五”期间,我区义务教育段的新课程已经进入到了第二轮的实施阶段,高中新课程将于2006年起实施。我们要按照边总结、边提高的要求,不断深入展开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同时,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在2006年年底之前完成浙江省计算机应用能力三级培训及考核工作,实施班主任和教研组长全员培训,使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4.高标准完成“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各项培训任务,推动农村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深入。按省教育厅“统一培养目标、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材、统一质量标准”要求对全区义务段中小学教师实施高标准全员培训,选拔推荐参加省、市级的骨干教师培训,做好区本级的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在2007年年底之前完成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培训工作。继续开展农村学校小班化教育师资培训。通过城乡学校结对、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支教、骨干教师带徒、教师定期流动等多种方式,将农村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切实提高农村相对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

5.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形成优秀教师梯队。我们在做好选拔推荐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名师、骨干教师培训的同时,着重做好本区义务段教育骨干教师的培训,五年内完成占专任教师总量15%的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努力开设初中、小学段的各学科(大学科为主)的骨干教师培训班,适当安排国内外培训、考察等,并注重充分发挥名教师、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各学校要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工作,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要认真做好推荐、选拔工作,合理安排教育教学工作,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各级骨干培训,并安排好培训后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科研活动。

6.建立职教专业教师实践制度,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职高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有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事业单位或培训基地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积极鼓励职高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挂职,提高专业教师的动手和实习实训指导能力。职教专业教师进企业或培训基地的实践时间每年1个月。

7.动员和鼓励我区中小学教师参加学历水平提升进修。要进一步提高我区广大教师的学历层次,小学教师学历以专科为主,初中教师学历以本科为主,高中教师应有一定数量的教师获得硕士学位,职高专业教师大部分为“双师型”教师。参加提高学历培训视同参加继续教育,经审核后发给相应继续教育学分。

中小学教师参加学历提高进修,原则上必须是与所从事的专业对口,教育管理专业仅允许教育行政干部、中小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继续实行青年教师申报高级职称必须具有相应的高学历要求。

“十一五”期间重点提升初中、高中教师的高学历水平,力争到2010年各类学校的高学历比例达到或超过全市水平。

8.积极引导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重视学习型校园建设,让阅读成为教师的习惯。注重研究课题成果的转化运用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成功教学经验,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动、辐射作用。

9.开展新教师培训,使新教师能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新教师培训是为新任教师在试用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而设置的培训。培训课时不少于120学时,培训形式分为集中培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其中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新教师集中培训安排在新教师上岗前进行,以“应知”、“应会”为重点,主要内容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形势与现状、班主任工作经验介绍、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教育行政法规、中小学教研科研介绍和教材教法研究等。通过培训,使新教师能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试用期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后,发给《中小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合格证书》。

五、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认识,我们一定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站在“科教兴区”“人才强教”的高度,提高对教师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列入教育发展的规划和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十一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领导,实行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主抓,教师培训中心具体负责的领导体制。

2.构建继续教育新体系,完善培训网络

根据“十一五”师训目标和任务,形成以区教师培训中心为主体,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主阵地,教科研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开放、多元的师资培训体系。

“十一五”期间,高中教师的全员集中培训和市级骨干培训原则上由市级培训机构承担;区教师培训中心主要承担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及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任务。各中小学负责校本培训任务。教科研等部门积极协作、参与培训工作,使培训分工合作,有序展开。

加强教师培训的国内、国际交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同时有计划地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我区进行讲学。

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的优势,开展远程网络培训,拓宽培训渠道。

3.继续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素质

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努力创建省级示范培训机构。积极促进教师培训中心与教研、科研等相关部门的资源整合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努力构建新型的教师培训机构。

要适应信息化趋势,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建设好本区教师教育网,并与宁波教师教育网互联,逐步实现中小学教师培训及培训管理网络化。

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学术造诣较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师训教师队伍。培训机构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要按照“少而精、专兼结合、合理流动”的原则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要关注中小学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学行为的变化、素质及能力内涵的变化,进一步提高培训者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培训者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新和拓展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培训者自觉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从事和指导培训工作的能力。组织培训者参加各类培训者培训。要根据培训需要聘请区内外优秀专兼职教师任课,兼职教师队伍应既有权威性又有相对的稳定性。

4.进一步健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加强考核与管理

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根据《宁波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制度,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监测评估制度,形成和完善激励和制约机制,充分调动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使接受培训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在职教师全员岗位培训实行学分制,原则上每五年为一个培训周期,每位教师需完成240学分。区教师培训中心负责相关学分及培训合格证书颁发,并及时做好统计、汇总、归档等工作,逐步实现网络化管理。

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考核成绩,作为教师晋升、聘任、续聘、奖励的主要依据之一,对达到规定要求者,由培训机构核发培训学分及培训合格证书。没有按计划接受培训或没有达到培训规定的中小学教师,以及虽经培训但考核不合格者,必须在各培训阶段内进行补修补考。期满仍未能取得规定学分及合格证书者,新教师不得转正定级,其他教师不得评优评先及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在学校应督促其改正,并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进一步完善培训工作评估检查制度。培训中心要做好各阶段的自查、总结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接受上级部门的评估检查。并加强对各中小学的校本研修的考核检查。

5.全面开展校本研修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在“十五”校本培训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十一五”全面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积极探索教中有研、以研助训、研训促教、研训结合的“研训教一体化”培训。区教师培训中心负责本区校本研修工作的具体管理、指导和评估,对各校的学年度校本研修计划进行审核。各中小学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学校校本研修的规划和学年度培训计划。

加强对校本研修的学分管理。各校的校本研修学分由区教师培训中心负责核发。校本研修每学年度学分不超过24学分,其中省市规定的全员培训内容12学分,学校自主研训内容12学分。

教师培训机构及中小学校要加强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有效的校本研修模式、研训方法和管理办法,实现校本研修中的教、学、研的一体化。

6.加强师训的科学研究,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

中小学教师培训要以科研为先导,研究教师培训和基础教育的新需求、新情况,探索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规律和特点,注意对本地和外地培训工作的新进展、新情况、新问题的把握了解和研究,实现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不断创新。

教师培训机构要树立开放意识,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方法。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教育机制,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工作质量。要根据中小学教师的需求,采取案例研究式、行动研究式、主题研讨式、互动参与式和网络化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采用以赛促训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7.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师训经费足额到位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制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逐步建立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所在学校和教师个人共同承担的继续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

加大经费投入,切实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浙政发〔2004〕47号)文件精神,力争年度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不少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的3%,专款专用。

二○○六年四月二十七日

近年来,北仑区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新建了很多农民工子弟学校,但是这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普通学校存在较大差距,教师素质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教育均衡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北仑区教育局在区域层面启动实施了外来工子弟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目前,我区共有外来工子女近2万人,除了在公立学校就读的12000余人外,另有6000余人分布在全区8所民办外来工子女学校。提升这些学校的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外来工子女提供优质教育,促进全区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是区政府和区教育局一直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问题。为建设一支能适应教育发展和改革所需要的、具有一定素质的外来工子女学校教师队伍,促进全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区教育局决定实施外来工子女学校素质提升工程。工程含全员培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教导主任培训、校长培训、送教活动等五个子项目,分时段不断提升这些学校的教师素质。

关于在全区开展骨干教师“阳光送教”活动的通知

义务段学校:

为了充分发挥义务段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区教育局决定组织开展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阳光送教”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为农村学校服务,为农村教师服务,为促进城乡交流、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化服务,为提高全区义务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要求,围绕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的目标,为我区义务段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活动安排

1.活动对象:全区义务段学校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具体包括:区学科骨干、区名师、市学科骨干、市名师、省特级教师。接受送教的学校为北仑区除新碶城区之外的所有义务段学校,及东城和向阳两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

2.活动任务:每位骨干教师在2012学年第一学期完成10课时的送教任务,时间上尽量避开期初和期末学校最为繁忙的时段。送教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上课、评课、讲座等,由送教教师和接受送教的学校及教师协商确定。

3.活动流程:由区教研室统筹安排各骨干教师送教学校及时间,各骨干教师与接受送教学校及对象做好送教活动具体安排。认真履行送教任务,达成预期目标。完成送教的骨干教师,请填写好《2012年北仑区“阳光送教”行动卡》,以备骨干教师学年度考核用。

三、注意事项

1.各骨干教师所在学校要高度重视和支持“阳光送教”活动,为送教教师在工作及课务安排上提供便利,接受送教学校要确定专门人员负责此项活动,做好组织服务和后勤保障工作。区教研室要做好“阳光送教”活动的总体统筹、协调、指导、沟通、联络等工作。

2.各骨干教师务必高度重视送教活动,根据安排切实履行职责,送教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效果将作为骨干教师学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3.建议每位骨干教师在不同学校分别上一堂课、听一节课、评一节课并作两节课的学术讲座,也鼓励骨干教师多执教,让学生和送教点的教师得益。

4.各校的送教时间初定到月,目的是为了避免同时有过多学科集中送教,给送教点和输出点学校的教学带来困难。有些送教活动与区级、协作区的教研活动整合在一起,届时将在教研信息中予以说明。有部分学科以两个或三个教师为一个送教小组,即同组教师同时送教到相关学校。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日

“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为全面提升北仑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教师学科素养,加强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加速实现北仑教育‘转型、创新、提升’的目标,我们从今年起开展第二轮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行动,时间2年。”北仑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第一轮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行动计划从2009年实施,为期两年,对全区中小学教师开展了学科专业知识、学科教学设计能力与学科命题能力及专业基本技能的测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轮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行动参加对象为全区各中小学校在职教师(含在职代课教师),其中,非任课教师参照原任教学科。现为宁波市学科骨干教师、名教师(名校长)、省特级教师和2013年12月底前将退休的教师允许免测。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行动实施项目主要有三项,分别是开展一次学科专业知识测试、一次观课评课活动和一次试卷评析活动。行动计划实施主要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各校根据教师培训的实际需要,邀请区内外名优教师到校进行业务培训。同时,在组织教师广泛参与校本教研训的基础上,动员广大教师通过网络自主选择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菜单,有针对性地参与补偿式培训,既能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又能完成新一轮的培训学时。

【注释】

(1)王坤庆:《教师专业发展的境界:形成教师个人的教育哲学》,《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