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办馆理念和人员素质

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办馆理念和人员素质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所有的这一切,必须以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为基础。上述情况说明,实现了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加大了图书馆流通率,提高了图书馆作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层次,使学生高兴、教师欢迎。在学校图书馆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前,常常有些学校中的一些人和部分图书馆馆员认为,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分类编目、借还流通时间短了,统计报表和图书宣传能自动打印了,图书馆大部分手工劳动被自动化所代替,人一定轻松多了。

第二节 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办馆理念和人员素质

一、正确的办学和办馆思想是推进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动力

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极为重要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江泽民主席在大会的讲话中深刻地指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李岚清同志还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作了题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报告,对深化教育改革的方向作出了部署。因此,我们认为,学校图书馆改革的核心应该是把学校图书馆办成为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最重要的场所。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学生的学校学习已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阶段,在学校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已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必备能力。其中,“收集处理信息”已放到了六大能力的首位,这是时代特征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最显著的反映。学校图书馆应成为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最重要的场所。欧美及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学校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各种设施设备,使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网络和微缩胶片来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不仅应该提供这些设施设备,而且应该用各种方式,使所有进入图书馆的孩子们都能熟练地运用这些设施设备。这应该成为我们学校图书馆今后建设和工作的重点,从提高我们民族未来竞争力的角度来衡量,这决不是一件小事。

由此可见,学校图书馆首先要做到改进服务手段、充分利用资源,其次是,利用现代技术,提高学生处理信息技能。但当前我国仍有不少中小学校由于教育理念滞后,对图书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加之人员缺乏,管理手段落后,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较低。

目前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在对学生的借阅方式上能做到师生合用,一人一证,全开架自由借阅的只占总数的5%。在对学生的借阅方式上,约有20%是采取全开架与半开架相结合的方法;有20%~30%采取整班集体借阅的方法;还有40%的中小学图书馆(室)几乎不对学生开放借阅。

图书馆的借阅方式越方便,读者越多,图书和图书馆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反之则死气沉沉,形同虚设,谈何发挥作用和参与教育教学!同时,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就难以被人承认。

所以我们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解放思想,想方设法,有时要向学校领导请示和请求给予一定的物质条件,由手工借还到计算机借还,由集体借阅过渡到半开架直到全开架借阅,让馆藏图书直接与学生见面。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学校用计算机加条码阅读器分别在借书、还书窗口进行借还,可以在一小时内各借还400人次。有的学校多达800~1000多人次。同时,有2~6台微机供学生查阅,浏览馆藏图书。可以用题名、作者、汉语拼音、ISBN号、主题词等多种途径查找图书。既让学生借到自己喜爱的图书,又培养了学生用现代化手段利用图书馆的能力,这是一种真正的素质教育。现在,我国东南沿海和苏南一些城市的中小学图书馆,在对学生的借阅方式上又向更高层次发展。一是借阅合一,即在一个大的空间里,布置成书库区和阅览区。功能既有不同,二者又相合一。学生读者从一个出纳柜台的两端进出。可以空手进,可以还了书进去,也可以自带学习资料进。在这个空间里,可以借书,可以找了书在一旁阅读不借走,也可以找了资料自主学习。这样就方便了学生,提高了馆藏文献的利用率。二是借、阅、网合一,即除了在一大空间里采用上述借阅办法外,还把若干台上网的电脑放在四周或划出一电子阅览区。学生可借书,可阅览,还可上网,这种服务方式真正体现了以读者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办馆思想。而所有的这一切,必须以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为基础。

上述情况说明,实现了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加大了图书馆流通率,提高了图书馆作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层次,使学生高兴、教师欢迎。因此,在一个地区,只要有一两所学校的成功实例,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总结和推广,便会使这个地区的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在一两年内如星火燎原般地实施开来。江苏的常州、徐州、南京,河北的唐山,江西的九江,就是经过这种实践,使一个城市几乎90%以上的大学、80%以上的中学、40%以上的小学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而江苏常州市的市区、市郊和新区,几乎百分之百的学校图书馆都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

二、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对图书馆员思想和政治素质的要求

学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改革、教学科研重要的信息源,担负着提高师生素质、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的任务,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要靠工作人员来进行和推动,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图书馆的科学和有效管理,必须不断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基础业务知识。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后,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掌握现代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实现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后,发挥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人员思想境界、专业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组合,取决于一个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学校图书馆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前,常常有些学校中的一些人和部分图书馆馆员认为,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分类编目、借还流通时间短了,统计报表和图书宣传能自动打印了,图书馆大部分手工劳动被自动化所代替,人一定轻松多了。而经具体实践后,先是觉得大失所望,辛苦异常。因为原来手工时代,学校图书馆几乎不对学生开放。而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后,学校领导、师生逐步明白了图书馆也要讲“投入产出”,对图书馆的开放和文献流通逐步增加了需求和要求,学生的借阅热情日渐高涨,河北××学校曾经有在一个中午的一个多小时,学生借书量达到八百册的情况。无疑,还书量也接近此数。那么,学生借书的乱架和还书后的上架排架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有的老师戏称此现象为“洪水猛兽”,常常手忙脚乱,应接不暇。但细心想来,学生读者纷至沓来,这不正是图书馆人梦寐以求的好现象吗?

实践证明,不少学校图书馆在师生心中形象的改变和引起领导的注意和重视,正是从这种读者人流如潮的现象开始的,因为图书馆作用的显示,首先是受读者的欢迎,其次是图书馆成为学校师生教学活动和精神文化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场所。

要做到这些,无疑需要图书馆人首先有爱岗敬业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其次熟悉学校教改进程、热爱学生读者,惟有此,才能了解服务对象、掌握服务方向,才能在图书馆的计算机管理中体现敬业精神和人文精神。

三、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对图书馆员专业知识的要求

大家知道,图书馆学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它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及管理业务知识。在知识经济高涨的今天,图书馆工作不再是停留在单纯的“借还”手续上。传统图书馆的文献收集、贮存、加工等传统过程面临严重挑战。新文献形式、新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利用,给学校图书馆工作带来勃勃生机。中小学图书馆因为它规模小,一般不可能一人一岗,一人一职。而是要“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图书馆和各项工作政治要求高,知识范围广,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至少应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和基本的专业技能。要思想解放,热爱学习,学识广博,接受新生事物快。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后,必将给传统图书馆的业务操作、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带来全新的变革。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站在时代前沿,时刻关注周围信息,收集和捕捉国内外最新教育思想、教育经验、教育理论和方法等信息提供给教师们,有效发挥图书馆的信息功能,更好地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还应利用一切机会进行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为在职人员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而进行的再学习,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现代化管理,开展读者教育的需要。每个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分工有所不同,但应做到分工不分家,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只有每个成员自觉地成为这个读者服务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个系统才会充分发挥效能,为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各室工作人员都要掌握用计算机进行图书的采购、著录、分类、入藏、排架、检索。

图书馆又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由于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大多数是从教学岗位转来的,普通缺乏业务知识,因而要想胜任新的工作,就必须积极钻研业务,努力以新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有关知识充实自己,并广泛涉猎其他知识领域,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必须经常通过网络密切注视教学科研的新资料、新知识。为随时向师生反馈新知识、新信息提供必要的保证。尽管计算机分类编目工作效率高,但如果一个图书馆工作人员懂得哲学、文学、历史、艺术和科学领域各学科常识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时,他用计算机分类和选择主题词的速度和准确性无疑就更高;接受读者咨询时,他的回答和利用计算机检索文献的速度就快得多。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也正在发生变化。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具有一定的现代意识和超前意识,以敏锐的目光,领先时代的气魄对本馆的馆舍、装备与管理实行现代化的统筹规划。要心中有远见,脑中有“蓝图”。随着声像阅览、复印技术及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中小学图书馆中的运用、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对图书馆员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要求

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和爱好的程度,自觉地学习,逐步训练出自己的计算机素养。计算机素养,也有人称其为工具素养或者直接称其为信息技术素养,其含义就是利用计算机或者说是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这一素养强调操作与管理利用的能力,而不是以人作为机器的奴隶。实质上,计算机素养应该是信息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将对信息的知晓转向对信息的工具利用与手段上。

作为一种素养来说,并不是具体一种技能的代名词。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应用需求,素养可以表现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层次。美国外语教育委员会对计算机素养进行了进一步的界定,并划分成5个层次,这5个层次分别是游客级(偶而为之的用户);寄居级(日常用户);航行者级(专业用户);探索者级(高级用户)以及最高层次大使级(大师级用户)。在此,我们只对中小学图书馆工作者介绍前3个层次。如能掌握到第3级,则在学校图书馆的自动化和数字化系统中就能从事较为专业的工作。

游客级:能够使用计算机上的预先安装的娱乐或教育软件包,或者能够使用文字处理器、电子试算表或数据库来完成简单的任务。这一级的用户能够在需要的时候使用相关技术,知道如何使用操作系统,并且能够在基本的层面上处理应用程序,包括装入和运行程序,管理文件,还具有一些管理在硬盘上文件的技能并能独立的学习应用程序,理解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的基本概念的知识。

寄居级:能够熟练运用一些较窄范围内的特定应用程序来完成,比如桌面出版、作业与工作任务,这些应用程序可能是文字处理程序、电子试算表、桌面出版以及图形制作等等。能够对一至两个应用程序掌握良好的技能,并且还熟悉许多其他应用程序,能够利用应用程序中的快捷键以及定制应用程序,利用电子邮件进行简单的交流以及利用万维网来查找信息。具有初步的解决系统故障问题的能力。

航行级:有能力运用一个较大范围内的应用程序如完成创新工作任务,包括多媒体的报告,高级的桌面出版计划以及管理一个大型的校园网,能够将许多的应用组合在一起,比如电子试算表、数据库和文字处理器等等,利用它们来管理大型的项目,并且为每项任务选择最合适的应用程序,专业用户应该能够引导以及创新地运用技术,能够创建并完成他或她不可能以其他方法完成的任务。能使用多个应用程序,他们很容易地利用电子邮件的附件及各种创新应用,利用万维网作为下载信息的来源(这意味着能够管理及操作许多不同的文件格式以及相应的工具。)能够完成简单的硬件安装与升级任务。

最近几年来,网络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在学校图书馆和家庭中的人们应用,不少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在家庭中,均已接触和掌握上网的基本操作技能。但对于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最新技术来说,还需要掌握更深更广的知识和技能。最主要的是要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与组成模式,无论是局域网还是因特网。其次就是熟悉掌握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能够利用各种工具在网络上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或知识,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搜索引擎的掌握与使用。最后是具有在网上发布信息与服务的能力,这就需要对Web技术有充分的了解与掌握,能够独立地建立网站与主页,也能够熟练地使用电子邮件等网络通讯工具与资源共享单位或读者进行交流并提供服务。

归纳一下,我们认为目前对于图书馆员来说,最迫切需要

掌握的专业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能包括如下:网络搜索引擎,搜索技巧,对专业及重要的网站的熟悉,网上数据库的检索,解决PC等信息终端一般问题的能力,E-mail,对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等的掌握,建设网站的能力。

现代图书馆概念以及现代图书馆的建设事业,目前还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作为信息技术最前沿的应用领域现代图书馆来说,变化将会来得更快更多。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小学图书馆员必须能够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才能跟上甚至带动这个领域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增长速度大大加快,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测算结果表明: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初是每10年增加一倍,20世纪70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而近10年则为每3年增加一倍,同样以图书馆员所应掌握的具体的计算机软件或网络知识来说,目前这样的知识更新速度也大体上是三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三年前掌握的具体的计算机技能三年后大多不适用了。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具有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素养与能力要比现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多少重要得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