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激励教师的积极性

如何激励教师的积极性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管理工作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经过不断地学习,研究和实践,就如何激励老师的积极性形成以下经验:高水平的教师管理要关注教师的基本生存状况,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事业成功,更要关注教师的内心体验和幸福指数。教师在和谐管理的空间中工作,教育行为会更和谐。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对教师授权。

如何激励教师的积极性

韶关市田家炳中学 曹华龙

【案例一】

我校创办于1992年,是一所市级重点中学,于2003年7月与市某中合并。8月30日新学期第一次开教职工大会,我在会议室门口恭候老师们度假归来,开会时间(9时)到了,后面几排还有五六个老师还没到,五分钟过去了,才陆陆续续来了几位老师,开会已经十分钟了,最后两个老师才到。后面几排坐的是原某中的老师,开会期间,后面老师在下面议论、讲小话,主持人两次停下来强调纪律,会场始终不安静。

【案例二】

2003年9月,开学第一周星期五的下午第一节课,我在教学楼前面,上课已经五分钟了,发现李老师(原某中老师)匆匆忙忙从校门口奔向课室。课后我找到他,他说闹钟没有叫,睡过头了。

……

期中考试结束后,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对老师的评教评学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几位原某中老师意见很大,陈老师经常迟到、上课不带教案;吴老师上正课经常改为自习课;罗老师、刘老师上课接听手机

【思考】

原某中老师怎么啦?

原某中为薄弱学校,许多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懒散松懈,士气低落,缺乏热情。合并后,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影响下,大多数老师积极性有所提高,但也有部分老师难以适应高标准的要求,情绪更加消极,得过且过,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对于任何一所学校而言,高昂的精神士气都非常重要。教育是一份最重要的职业。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每天都应该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开始工作,这对我们的学生至关重要。教育领域唯一可接受的标准就是追求卓越。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去建立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学校管理工作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经过不断地学习,研究和实践,就如何激励老师的积极性形成以下经验:

一、管理更具爱心

高水平的教师管理要关注教师的基本生存状况,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事业成功,更要关注教师的内心体验和幸福指数。让教师活得快乐、高贵、有尊严,让他们自己感觉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以爱育爱”,爱是卓有成效的教育手段,可以鼓励教师树立自信,可以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爱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让教师在爱中学会爱,发现并享受生活中的种种美好,让他们更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让他们感到活得有乐趣、有意义、有价值。让教师沐浴在爱的阳光里,教师不再感到压抑,他们优美地舒展着、享受着自己的生命,并将爱传递给学生,这股爱的力量是巨大的、是无穷的。在相互的关爱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高贵,看到了教育的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看到了教育的崇高境界。

二、制度更人性化

“管理”是使工作按照要求去规范做好,是把一件事做正确,好的管理就是把事情做到位。校长的管理是一种经营之道,科学、人性化的管理,是学校生存的根本,而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管理,要以调动教师主人翁的积极性为目的,而非“管”住教师。校长与教师所处的位置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与教师的交流沟通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摩擦,人性化的管理会使校长的工作更到位,更阳光。

校长应以教师为本,建立学校充满活力的管理制度。有的学校配备专人记载教师工作有什么失误,并制订相应的惩罚制度,这是一种消极的、对教师缺乏信任的管理模式。学校要制订以激励教师出成绩、作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使教师的辛勤劳动得到尊重,创造才能得到激励,工作成果得到肯定。制度以人之长为主要内容,加强正面引导,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教师在和谐管理的空间中工作,教育行为会更和谐。

学校管理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规章制度上。有不少学校管理者只迷信所谓的制度,总认为只要有了种种规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无论到哪去学习取经,回来只不过是又带回来了一些新的枷锁。只学了人家的皮毛,却没学到人家的实质,所以每次学来学去的结果,只不过是规章制度越来越多。然而随着制度的日益完善,过分相信规则,却忽略了所有的同事都是人,而不是机器,以为有了制度就有了一切,自然也就与同事情感疏远了。在规章变多的同时,感情却淡了。

制度虽然是确保学校正常运转的保障,但执行时也需要人性化,在执行制度时校长应多深入教师中去,多渠道、多层面、多角度去熟悉教师工作的疑惑、障碍、困难以及他们内心的渴望,才会让制度充满暖意而不仅仅是冷漠。

三、管理更民主化

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对教师授权。授权之所以能产生激励作用,是因为这种授权强化了外在激励因素,使教师获得了“主人翁感”、“信任感”、“责任感”,这些心理感受正激励着教师不断努力,而作出决策的人总是力求通过努力使决策得到落实,并获得所期待的结果。既然教师是学校的主体,要依靠教师办学,所以与教师切身利益有关的各项事务,都必须与教师协商,吸收教师参加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关于专业改造、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生培养模式等问题,更应该以教师的意见为主。

校长应相信学校其他管理者的能力,充分授权。既把自己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集中精力想大事做大事,又能激发和调动其他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工作潜能。例如,给学校的“年级组长”和“科组长”以足够的权力,除了学校经费与外事联系外,校长权限范围内的其他事宜,“小校长”们都可以全权做主,也要全权负责。每个人在获得“授权”的同时,增强了自主性,同时也增强了责任心。随着自主性与责任心的增强,每个人对组织的归属感就会逐步增强,就会变“他人的事情”为“我自己的事情”,就容易使自己的人生愿景与学校的愿景统一起来。看似“大权旁落”的授权,恰恰可以培养和造就一批强有力的学校中层管理者,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四、文化更具引领性

学校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而且也是向新生一代播种文明健康思想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园地,“校园文化”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性,倡导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氛围。

培养团队精神,发挥依靠教师办学的群体效应。我校在倡导尊重教师,理解、关心教师,发挥教师个人聪明才智的同时,注重培养教师合作、协作的团队精神,增强群体意识,使每位教师都能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每一位教师都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产生一种内在合力,充分发挥管理的整体效应和功能。

建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容校貌、师生的衣着穿戴、校园文明用语,教职员工的工作规范,优良的设施配备,甚至包括教室课桌椅的摆放,学生作业本的整齐划一,垃圾箱的位置等等,一草一木,都是构成校园文化的外在的物质基础,教师身临其境,无不受到熏陶和感染。为此,一方面可以聘请有关人员对学校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并集思广益,征求教职工的意见,通过校委会进行广泛论证,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另一方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创造和谐、平等、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优雅的教学环境,对鼓舞士气,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起到了无声的教育和推动作用。

总之,关于人的积极性的调动,是一个复杂而又古老的问题,事关管理者的有效性,事关组织的有效性,更事关今天的教育工作领域中个人和社会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的当前,领导者需要树立科学的管理思想,掌握一定的行为科学理论,充分发挥教师的长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