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族院校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占多数的高等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是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体现民族院校特色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的含义,指出马克思主义所讲的民族团结是有特定的范围和阶级基础的。中国的民族团结战线是攻不破摧不垮的。

(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5]学校要面向学生大张旗鼓地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各民族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充分认识到“三个离不开”的关系,牢固树立各兄弟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员的思想。民族院校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占多数的高等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是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体现民族院校特色的一个重要标志。

1.“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专门开设民族团结教育有关课程[6],使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一是帮助各民族学生厘清民族团结的概念,了解和把握“民族团结”的一般含义是指不同的民族在社会生活及交往过程中的和睦相处和友好合作[7]。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的含义,指出马克思主义所讲的民族团结是有特定的范围和阶级基础的。首先,从范围上来说,民族团结是指不分民族的大与小、先进还是落后,也不分各民族原先所处的社会地位高与低的各民族之间的真诚团结和平等合作。其次,从实质上来说,民族团结是指有特定阶级内容的团结,“主要是各民族中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团结,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的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人民的团结”[8]。二是向各民族学生阐明中华民族历来反对分裂,统一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统一是中国社会历史必然的选择。翻开中国的历史,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战乱,最后隋统一了全国;宋金并立,最终被元所灭,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港、澳、台被分割出去,但她们始终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而且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并在香港、澳门的实现,为台湾回归祖国提供了成功的经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利用民族、宗教问题,企图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藏独”“东突”“台独”不断挑拨我国的民族关系,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但是,我国各民族却更加团结,这是世界各国都不曾预料到的。中国的民族团结战线是攻不破摧不垮的。三是向各民族学生灌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促进各民族学生树立互相尊重,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坚决抵制损害民族团结的行为,使各民族学生成为民族团结的捍卫者。四是向民族学生阐明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9]。宗教将随着其消亡的历史条件逐渐成熟而消亡。讲明马克思主义政党认为宗教对于国家来说是私人的事情,因而实行政教分离,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从而使各民族学生认清宗教的本质,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正确的方法作指导,正确区分宗教的外在形式和历史文化内涵之间的区别,认清民族分裂分子利用宗教问题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伎俩,自觉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2.通过广泛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活动,如各种民族的节庆日活动等,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与了解,促进民族学生的团结平等,让他们牢固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开展比对教育活动,即比对新中国成立前后、民族地区民主改革前后、改革开放前后本民族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人民生活的变化,使各民族学生切身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党和国家的关怀以及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民族学生们能够充分地了解和认识过去,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认识到坚持民族团结是福,制造民族分裂是祸,认识到本民族的进步和本民族地区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从而牢固树立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和各少数民族之间互帮互助、谁也离不开谁的和谐共荣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观念,增强各民族大学生维护国家统一、坚持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勇于承担起国家未来的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