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看待数学课堂中的教师语言重复现象

如何看待数学课堂中的教师语言重复现象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本研究看来,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重复现象比较常见,有经验教师Q的课堂中尤为明显。譬如,当学生对教师所提的问题没有回应时,教师如能重复或变换方式再次陈述问题,那么这种重复或许是有效的,便于延长等待时间或开启学生的思路。显然,这时教师的复述性回应肢解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完整性和话语表达的连贯性。

二、如何看待数学课堂中的教师语言重复现象

从本研究看来,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重复现象比较常见,有经验教师Q的课堂中尤为明显。总体上说,数学课堂语言中教师语言的重复现象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教师对同一问题的重复表达,即教师提问时对一个问题连续进行两次以上的重复性表达;二是教师对不同学生进行重复性提问,即对多位学生重复性地提同一个问题,要求他们作出复述性的回答;三是教师重复学生的回答,即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作完整的或部分字词的复述性回应。

那么,如何看待数学教师课堂语言中的这种重复现象?数学教师语言重复现象是否一定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呢?我们认为,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一现象。

必要的重复是需要的,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譬如,当学生对教师所提的问题没有回应时,教师如能重复或变换方式再次陈述问题,那么这种重复或许是有效的,便于延长等待时间或开启学生的思路。当举手的学生被叫起来回答问题却一时答不上来时,教师作必要的问题重复也可能是有效的,因为这种重复可能会帮助学生回忆起问题是什么,消除“暂时遗忘”的尴尬。教师邀请多位学生对同一问题作复述性的回答,有利于知识的强化巩固和学习效果的快速检测。还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复述性的回应,表示教师对学生作答的认可或疑惑,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或纠正错误,有利于引导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更好地参与学习。

但另一方面,过多的重复无疑会削弱教学效果,表现出诸多弊端。比如,教师在提问时习惯性地对同一问题连续表达两次,那只能说明教师话语的啰唆。又如,在本章第三节的实例5-3-5中,朱同学在陈述“首先两条直线要相交”后话语未尽,还没来得及把整个数学思维过程完整地表达出来,却被教师“习惯性的重复”无情地打断了,随着类如“要互相相交”“要形成一个——”“然后是——”等教师话语的介入,学生话语只能跟着“生硬地”配合着行进。显然,这时教师的复述性回应肢解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完整性和话语表达的连贯性。此外,教师不加区分只是习惯性地重复学生的作答,还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例如实例5-3-5中的这位教师,经常性地用“谁再来模仿着说说看”“谁再来重复一遍”等类似的提问让更多学生作出重复性的回答,虽有利于强化数学知识的巩固,但也致使整堂课无谓花时3分钟之多。

由此可见,数学课堂中教师语言的重复现象既有利也有弊。适时必要的重复会增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然而不择时机习惯性地重复,只会干扰学生的数学思维,肢解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这就提醒我们:对于数学课堂中的语言重复,教师必须视实际情况在适当时机灵活地运用,防止“刻板化”和“程式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