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疫情期间个体知识变现

疫情期间个体知识变现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维果茨基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经由社会与个体两个层面彼此依赖性的互动作用,将社会历史性的知识内化为学习者自身的知识的过程。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有内部言语、最近发展区、符号中介、支架、活动等,这些核心概念以及其后发展的社会文化认知观,对数学课堂对话分析具有重要的学理指导意义。

第一节 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SCT)是由20世纪20年代的维果茨基(Lev Vygotsky,1895—1934)与列昂节夫(A.N.Leontiev,1903—1979)等创立,由恩格斯琼姆(Y.Engeström)、加尔佩林(Piotr Galperin)等对其做出了重要发展。

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观点强调,人类活动发生在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环境中,社会或课堂可看作是以语言及其他符号系统作为中介,由规则、共同体和劳动分工等要素构成,由多个集体共享性的活动系统相互作用的网络。知识是经由学生—教师—任务之间的动态联合活动建构起来的,依赖于特定背景下的互动作用。学习正是一种以语言和数字等其他符号系统作为中介的活动,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由学生—教师—任务之间进行社会互动和对话共享的社会实践过程,在“参与转换”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迁移和意义建构[1]

维果茨基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经由社会与个体两个层面彼此依赖性的互动作用,将社会历史性的知识内化为学习者自身的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首先是社会层面的(social plane),其次才是个体层面的(individual plane);首先是智力间的(intermental),其次才是智力内的(intramental);首先是个体间心理的(interpsychological),其次才是个体内心理的(intrapsychological)。[2]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目标与操作的选择使自己成为学习环境积极的建构者。对此,罗格夫(B.Rogoff)发展了维果茨基的“两面”观,并提出个体智能发展是发生在三个相互作用的层面上的这一观点。这三个层面是指个体本人、个体所在共同体中的其他人,以及决定人行为方式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者在参与共同体的过程中,譬如通过观察、社会互动或直接教学,获得一定的能力发展。这时的“发展”就意味着“学习者对他所在周边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理解”。[3]

与此相似,课堂教学本质上就是师生、生生、学生与环境之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只是简单复制教师的能力,而是通过与具体情境的交互活动,在迁移过程中将教师提供的知识重新转换,从而获得认知的发展。

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有内部言语、最近发展区、符号中介、支架、活动等,这些核心概念以及其后发展的社会文化认知观,对数学课堂对话分析具有重要的学理指导意义。下面分述其具体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