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高校的评价体系

我国高校的评价体系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在广东管理科学院的大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大学整体实力对于学校最终排名的影响非常大,以至于排在前列的大多是学科数量齐全、规模庞大的综合性大学。

二、我国高校的评价体系

2009年1月温家宝总理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高校办得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并非都是大而全,所有学科都名列前茅的综合性大学,也存在学科特色鲜明的非综合性大学,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等。它们的经验向世界展示了特色化、个性化、创新型大学的成功发展道路。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要对高等学校办学水平进行评估。1987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所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关于87所重点大学的排行榜;其后,陆续有20多家机构发布过大学排行榜,包括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的“中国大学排行榜”、网大教育研究中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上海交通大学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和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等。

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研究课题组于2002年首次提出了将我国大学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和专业型四种类型,并进行进一步细分(参见表3-17);2003年进行修改与完善,形成了按学科比例和科研规模组成新的大学分类法,详细的评价指标参见表3-18。

表3-17 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的大学类型划分标准(20)

img51

表3-18 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的大学评估体系(21)

img52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是隶属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一个文理交叉的跨学科的学术机构,长期致力于对大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的评价;在2004年发布的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评价(重点大学排行榜)中,设立了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并专门增加对于学术声誉的评价,参见表3-19。

表3-19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大学评价体系(22)

img53

续表

img54

就目前我国不同的大学评价体系来看,总体而言都比较完善,主要以外部评价为主,源于一些独立的学术机构和新闻机构,基本能较为客观地反映社会对于国内大学的要求,也能够对大学的发展起到有效监督的作用;其次,大部分评价指标都是静态和较为客观的指标,其获得方式主要是公开的统计资料,数据客观可靠,易于量化,并且还在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但也存在有待商榷的问题。

其一,注重整体和总量指标,忽略了相对指标,尽管有助于鼓励大学提高整体规模,但却不利于倡导大学提高办学效率,对于规模较小和学科较为集中的行业特色型大学也是不公平的。

我国行业特色型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相比,虽然规模较小,学科门类也欠齐全,但也拥有非常优秀,排名靠前的特色学科,甚至在国外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国内却难以进入大学排行榜的前列。

例如在广东管理科学院的大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大学整体实力对于学校最终排名的影响非常大,以至于排在前列的大多是学科数量齐全、规模庞大的综合性大学。社会公众在选择大学时,必然会更优先选择排名靠前的大学,甚至优先选择排名靠前大学的一般专业,这对有着优势学科的行业特色型大学有失公允,直接影响行业特色型大学的社会地位,直接左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战略。

广东管理科学院、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大学评估指标体系中都包括论文被检索数量、论文被引用次数、科研项目数量与经费,以及国家科学技术奖,教育部科技奖等的获奖次数。这些评价指标有利于学科门类齐全、师生人数众多的综合性大学,而不利于行业特色型大学,以至于迫使一些行业特色型大学改走综合性大学的发展道路,将有限的资源用于进军非主流和力量薄弱的学科,甚至大量扩展毫无基础的新兴学科,不惜置自己原有优势学科于不顾。

其二,注重定量指标,忽略定性指标。

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综合地运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尽管大学评估体系偏重于定量评价,但也不能不要定性指标,因为对于复杂的大学教育而言,并非所有的要素都可以被量化,例如在世界权威性的THE-QS评价体系中就采用了“同行评价”和“雇主评价”两项定性调查指标,并给予了50%的权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