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把握整体观

把握整体观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就必须坚持以整体观育人。这些都可算整体史观的经典之作。在实际的教学中,整体观的运用即是指以中心课标,以整体史观育人,注重有效合理的整合教学资源,克服模块化、专题化编写方式使历史知识相对分散的弱点。

二、把握整体观

课改后的历史教学大纲强调:“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就必须坚持以整体观育人。整体观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教师自身整体历史观,它属于教师个人历史专业修养的范畴,是教师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宏观认识;二是教师教学整体观,它属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范畴,是教师对高中历史教材的全面理解和掌控。在此过程中,拿准历史发展和历史知识的脉络是问题的关键。曼弗雷德.马伊仅仅用了7万字左右便概述了从人类产生到9.11事件的历史发展,读来却几乎没有大抽象大理论的枯燥无味,其秘诀就在于全书以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发展和逐渐被人所接受为主线,各节内容把其中一个发展历程作为主题,在简介浓缩的文字中,作者做到了让“世界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历史上那些重大人物与事件如在眼前。”《全球通史》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他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这些都可算整体史观的经典之作。正如前文所述,课改新教材在知识容量上远远超过旧教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一补充细述难以实现,过多的教师讲述既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与新课标“师生共同探究,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自我学习”的理念相违背。在实际的教学中,整体观的运用即是指以中心课标,以整体史观育人,注重有效合理的整合教学资源,克服模块化、专题化编写方式使历史知识相对分散的弱点。做到“用自己的哲学按自己心目中的蓝图把这一堆材料构筑成一座大厦。”[1]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中,将模块一专题四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进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与“模块二专题三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整合教学,定能极大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